APP下载

外周血中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损害患者中的表达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1-09-26王小杰孔凌云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基底膜肾小球外周血

王小杰,孔凌云

(驻马店市中医院 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g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情较为复杂,常累及肾引发肾损害,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肾衰竭,增加患者病死风险。泼尼松龙片联合环磷酰胺是治疗SLE伴肾损害的高效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临床治疗实践发现,仍有部分患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预后改善效果不甚理想。有研究表明,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破坏,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1]。也有研究表明,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 DNA,Anti-ds-DNA)与SLE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2]。鉴于上述指标与SLE肾功能损害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提示二者可能对SLE伴肾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外周血中Anti-ds-DNA、ANuA水平在SLE伴肾损害患者中的表达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经阶段性治疗有效的SLE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治疗有效组;另外收集同期收治的60例经阶段性治疗无效的SLE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治疗无效组。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3]中相关标准,且临床确诊出现肾损害[持续性蛋白尿(>0.5 g·d-1或>+),出现血尿或管型尿];②心、肝功能正常;③临床资料完整;④遵医嘱接受泼尼松龙片联合环磷酰胺治疗。(2)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病、感染性及传染性疾病;②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以及炎症性肠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③入组前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④入组前6个月内有重大创伤及手术史。

1.3 评估方法

1.3.1一般资料收集 查阅患者病例资料,明确患者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酒史(平均酒精摄入量>20 g·d-1,持续5 a)(有、无)、吸烟史(吸烟指数>400)(有、无)以及SLE疾病活动度量表(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4]。

1.3.2实验室指标测定 在患者入院后,治疗前空腹状态下抽取8~10 mL肘静脉血,分成两份。一份使用TG16-WS型高速冷冻离心机(江苏华大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以3 000 r·min-1的离心速率以及10 cm的离心半径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以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in,Ig)G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华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份全血抗凝处理后使用 NovoCyteD2040R型流式细胞仪(ACEA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试剂盒购自艾森生物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nti-ds-DNA及ANuA水平,试剂盒分别购自上海科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欧蒙公司。

1.3.3临床疗效判定 患者在入院后遵医嘱完成为期3个月的泼尼松龙片联合环磷酰胺阶段性治疗方案,结束治疗后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中相应标准判定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有效:尿蛋白<0.4 g·d-1(连续2次以上)或血白蛋白>35 g·L-1;无活动性尿沉渣异常;血肌酐正常或下降≥基础值的50%(治疗前血肌酐≥221 μmol·L-1);无肾外活动病变。治疗无效:尿蛋白>0.2 g·d-1,或下降值<基础值的50%(起始>4 g·d-1);或血白蛋白≤30 g·d-1;或有活动性尿沉渣异常;或血肌酐下降值≤基础值的5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SLEDAI评分以及CD3+、CD4+、CD8+、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有效组相比,治疗无效组外周血Anti-ds-DNA、ANu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疗效的SLE伴肾损害患者的 一般资料比较

2.2 logistic回归分析将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作为因变量(1=治疗无效,0=治疗有效),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Anti-ds-DNA、ANuA过表达是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无效的风险因子(OR>1,P<0.05)。见表2。

表2 外周血Anti-ds-DNA、ANuA对SLE伴肾损害患者临床疗效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Anti-ds-DNA、ANuA预测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无效风险的效能分析将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作为因变量(1=治疗无效,0=治疗有效),绘制ROC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外周血Anti-ds-DNA、ANuA单独及联合预测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无效风险的AUC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最好。见表3。

表3 外周血Anti-ds-DNA、ANuA预测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无效风险的效能分析

Anti-ds-DNA为抗双链DNA抗体;ANuA为抗核小体抗体;SLE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无效风险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绝大部分SLE伴肾损伤患者在经对症治疗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该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程度不一,治疗后部分患者仍存在治疗无效的情况。SLE伴肾损伤治疗无效患者可恶化为肾衰竭,是导致SLE患者病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对SLE伴肾损伤患者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多种自身抗体与患者疾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有效组相比,治疗无效组外周血Anti-ds-DNA、ANuA水平高,提示外周血Anti-ds-DNA、ANuA水平和SLE伴肾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有关。且经logistic回归显示,外周血Anti-ds-DNA、ANuA过表达是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无效的风险因子,进一步明确外周血Anti-ds-DNA、ANuA水平可影响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可能的原因为,Anti-ds-DNA的反应点位于DNA脱氧核糖磷酸框架上,可有效结合肾小球基底膜微血管结构上的原位DNA分子,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补体活化途径激活炎症系统,导致肾组织损伤,进而诱导肾小球免疫负荷物不断沉积并致使肾功能不断受损;并且Anti-ds-DNA还可进入肾小球膜细胞,引起肾小球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融合和蛋白尿形成,不断损害肾功能[6-7]。因此,Anti-ds-DNA水平越高,肾功能受损越严重,SLE伴肾损伤患者治疗无效风险越高。ANuA可刺激机体产生大量蛋白抗体,蛋白抗体可与肾小球基底膜上的硫酸肝素相结合,介导肾免疫损伤;并且ANuA也可与肾小球基底膜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破坏肾小球基底膜的结构与生理功能[8-9]。因此,ANuA水平越高,肾功能受损越严重,患者治疗无效风险越大。本研究绘制ROC曲线发现,入院时外周血Anti-ds-DNA、ANuA单独及联合预测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无效风险均有一定价值,且当二者的cut-off值分别取0.545、66.752 RU·mL-1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这说明入院时外周血Anti-ds-DNA、ANuA过表达对预测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无效风险有一定价值,未来可考虑通过早期监测SLE伴肾损害患者入院时外周血Anti-ds-DNA、ANuA表达水平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若发现外周血Anti-ds-DNA、ANuA表达异常升高,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能对降低SLE伴肾损害患者治疗无效发生率有一定意义。

综上所述,SLE伴肾损害患者入院时外周血Anti-ds-DNA、ANuA过表达可能与治疗效果有关,对预测治疗无效风险有一定价值,入院时二者过表达可能提示治疗无效高风险,可指导早期治疗方案的合理调整,可能对降低治疗无效发生率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基底膜肾小球外周血
耳蜗力学:基底膜行波测量技术进展*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小鼠出生后早期耳蜗柯蒂氏器巨噬细胞形态的变化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MNU诱导大鼠膀胱癌基底膜病变与LN的相关性
豚鼠耳蜗基底膜振动的测试方法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