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下的个体化干预策略在白血病患儿及其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26宋艳艳郭书芳林佳赵祖梅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个体化白血病家属

宋艳艳,郭书芳,林佳,赵祖梅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白血病是儿童常见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具有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等特点,可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对患儿家属造成极大精神及心理压力[1]。临床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白血病患儿家属均存在一定程度心理、情绪问题,易对患儿治疗及病情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可对家属自身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刺激,危害其身体健康[2]。近年来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除接受科学治疗外,如何改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已成为现阶段护理学科研究的重点问题[3]。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nformation-knowledge-belief-behavior,IKAP)模式可通过多方面干预纠正被护理者认知、信念与行为,在多种儿科疾病护理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4]。本研究选取170例白血病患儿,研究IKAP模式下的个体化干预策略在白血病患儿及其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17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组,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例患儿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9例患儿为观察组。观察组:男46例,女43例;年龄4~12岁,平均(7.91±1.86)岁;主要家属关系为父子(女)19例,母子(女)70例;主要家属受教育程度为初中22例,高中及中专47例,大专及以上20例。对照组:男41例,女40例;年龄4~12岁,平均(7.67±1.83)岁;主要家属关系为父子(女)17例,母子(女)64例;患儿家属受教育程度为初中21例,高中及中专42例,大专及以上18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MRI等综合检查确诊为白血病;②患儿及其家属无视听、语言障碍,可正常沟通;③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患儿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受损或先天发育不全;②身体基础状态差,无法耐受临床治疗;③患儿或其家属依从性差,无法有效配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工作;④患儿家属存在既往心理疾病或精神异常史。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干预。对病房进行严格消毒及空气净化,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向患儿家属口头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案、用药规范、相关注意事项、合理饮食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简单安慰与疏导;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及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告知家属患儿病情,使其详细了解患儿情况。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IKAP模式下的个体化干预:为每个家庭指定责任护士,实施干预前首先组织责任护士进行专项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儿童白血病基本知识及IKAP模式干预方式、要点。(1)患儿及其家属信息:责任护士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鼓励其诉说内心担忧,并结合患儿及其家属基本资料分析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个体化需求。(2)知识讲授:责任护士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采用图文结合材料、病例讲解等针对性措施对患儿家属“一对一”讲解儿童白血病相关知识,详细介绍患儿病情变化、发展、治疗作用等,并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其情绪变化,主动表示关心,根据家属接受能力及受教育程度采取鼓励、注意力转移、心理暗示等方式对其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正视患儿病情。(3)信念转变:在患儿治疗期间根据具体情况对家属进行相应疾病知识补充,纠正其对白血病的错误认知,每周五下午开展家属座谈会,组织患儿家属相互交流,分享照护体会与经验,使其在精神上相互鼓励与支持,树立治疗信心,保持积极乐观态度;指导家属通过情绪分享、向他人表达内心想法等方式正确管理自身情绪。(4)行为产生:①对患儿家属补充育儿知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指导家属全程参与患儿照护,包括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语言激励、抚触按摩、玩具吸引等方式缓解患儿痛苦,协助患儿用生理盐水在餐后漱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引起出血危险等;②指导家属通过情绪分享、向他人表达内心想法等方式正确管理自身情绪,帮助其寻求多渠道社会支持,缓解家属精神、经济压力,使其保持稳定心理状态。

1.4 观察指标(1)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5]评估患儿家属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心理弹性,包括坚韧、控制、适应性、目标实现4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强。(2)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6]评估患儿家属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希望水平,包括对现实及未来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3个维度,总分48分,评分越高希望水平越高。(3)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4)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估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9,具有良好信效度,量表包括健康宣教、情感支持、护理合作3个方面,总分100分,86~100分为满意,70~85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将满意与一般满意计入总满意度。

2 结果

2.1 患儿家属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干预前,两组CD-RISC评分、H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CD-RISC评分、HH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比较分)

2.2 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干预期间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感染2例,出血3例,静脉炎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较对照组[7.41%(6/81)]低(P=0.011)。

2.3 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白血病患儿大多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但其年龄较小,难以忍受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刺激,这易使家属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对白血病患儿家属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解决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帮助其走出患儿疾病阴影与治疗误区已成为儿童白血病干预重点之一[7-8]。

IKAP模式下的个体化干预策略强调因人施护,注重信息交流与互动关系,通过增强疾病知识提高治疗信心,消除消极情绪[9]。本研究结果显示,IKAP模式下的个体化干预可有效提升白血病患儿家属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白血病患儿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积极态度薄弱,将IKAP模式引入个体化干预可通过向其详细讲解儿童白血病相关知识及照护技巧,提高其疾病认知及育儿能力,纠正信念,促使其产生合理控制、抒发情绪、主动参与患儿照护工作的积极行为,进而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树立治疗信心[10]。此外,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IKAP模式下的个体化干预策略强化了家属在白血病患儿照护中的督导作用,指导家属在治疗期间通过多种方式减轻患儿疼痛感,有利于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重口腔、皮肤清洁、运动等照护细节,可实现提前预防并发症,使患儿及其家属均处于良好生理、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IKAP模式下个体化干预策略的开展取决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临床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定期展开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干预技能与沟通技巧。

综上可知,IKAP模式下的个体化干预策略在提高白血病患儿家属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且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个体化白血病家属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阅读理解Ⅰ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