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荨麻疹伴发热临床研究
2021-09-25包诗杰周小勇
包诗杰,周小勇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数患者经抗组胺治疗后症状缓解,但部分患者皮损广泛、局部胀痛且伴发热[1],采用单一抗组胺药加倍服用或2~3种抗组胺药联合使用、甚至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均无效。荨麻疹伴发热患者多有恶寒、体痛或关节痛等症状,属《伤寒论》外感病范畴,笔者采用经方治疗荨麻疹伴发热3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住院患者,共60例,均为两种及以上抗组胺治疗无效的荨麻疹伴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0.27±23.26)岁;病程(5.10±2.20)d;高热1例;血管性水肿0例。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4.33±16.08)岁;病程(5.05±2.31)d;低热1例;血管性水肿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边界清楚;皮损时起时落,瘙痒剧烈,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疼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皮肤划痕症阳性。
1.3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体温>37.1℃;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年龄18~7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4病例排除标准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5病例剔除标准依从性差,影响结果判定或无法判断疗效者;因各种原因变更治疗方案者;资料不全者。
1.6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基础抗过敏治疗。对照组依据发热及皮损病因静脉滴注甲泼尼龙(0.5 mg·kg-1·d-1)、头孢替唑(20 mg·kg-1·d-1)治疗,患者体温正常48 h后停用。
治疗组患者恶寒发热、无汗、皮损或肢端胀痛、腹痛、口干者给予大青龙汤治疗,药物组成:麻黄18 g,桂枝6 g,杏仁10 g,生姜9 g,石膏30 g,大枣10 g,甘草6 g。发热、咽痛或扁桃体肿大、口干口苦、腹痛或胃脘疼痛者给予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药物组成:柴胡24 g,黄芩10 g,人参6 g,法半夏9 g,生姜6 g,大枣10 g,炙甘草6 g,石膏30 g。中药饮片由湖北天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提供。
1.7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天数、红斑风团完全消退天数、总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相关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天数、红斑风团消退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荨麻疹伴发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天数、红斑风团消退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s)
表1 两组荨麻疹伴发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天数、红斑风团消退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荨麻疹伴发热属于伤寒范畴,致病因素为风寒之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曰:“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可以看出,风邪为荨麻疹的主要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太阳经为诸经藩篱,有卫外功能,凡风寒之邪袭表,首犯太阳经,出现风寒表证,与荨麻疹伴发热患者发病初期常见的恶寒、发热、体痛、脉浮相符,此阶段人体津液充足,所以无口干、口渴等症。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时,邪入阳明会出现发热、口干、口渴、便秘、大便干结等症。而当人体气血亏虚时,太阳病可传入少阳,出现发热、结膜充血、咽痛、扁桃体肿大、口干口苦、纳差、腹痛、呕吐等症状。
初期太阳阳明并病,症状与《金匮要略》所言:“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相符。《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言:“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给予大青龙汤治疗。随着寒邪入里化热,出现恶寒、发热、口干、口苦、咽痛或腹痛、咳嗽、脉滑数等,为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之证。《伤寒论》第96条言:“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给予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
有学者认为,荨麻疹伴发热为病原体产生抗原引起的一种免疫反应[2]。病毒或细菌刺激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引起荨麻疹[3]。此外,亦有药物、寄生虫诱发本病的可能[4],但仅有15%的感染性急性荨麻疹患者有明确细菌感染病灶[5]。所以,当抗组胺治疗不能取得疗效时,积极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亦为一种选择[6]。因此,本文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头孢替唑抗感染及甲泼尼龙控制免疫反应。相对而言,中医学对荨麻疹的病因认识相对简单,《诸病源候论》言:“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针对这一病因病机,赵炳南先生创设的消风散临床应用广泛[7-9];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以清热祛风活血汤剂温浴法治疗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疗效[10]。本院曾以消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急性荨麻疹,痊愈率为95%[11]。急性荨麻疹伴发热者多以实证、热证为主,三阳病居多,临床以柴胡剂、麻黄剂加减化裁[12-14]。慢性荨麻疹多以阴证为主,可以升麻鳖甲汤、黄芪建中汤、五苓散治疗[15]。目前对于伴发热的感染性急性荨麻疹多为个案报道[12-14],缺乏病例对照研究。与既往研究[16]不同,此次临床观察,未限定于某一经方[17],遵循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