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氨磺必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

2021-09-24李伍秀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氨磺泌乳素低剂量

李伍秀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药剂科 广西 柳州 545005)

精神分裂症是知觉、思维、情感等功能发生障碍的重性精神疾病,呈病程长、易反复的发病特点,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1]。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其中以氨磺必利较为常见。但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氨磺必利可引起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升高,但升高程度是否与用药剂量存在关系尚未得到统一[2]。结合腾建民等[3]报道中剂量的分组,本文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20例女性患者进行研究,将低剂量(100~300 mg/d)、中等剂量(400~800 mg/d)、高剂量(900~1 200 mg/d)三种剂量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期间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12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符合疾病相关诊断[4];均为女性;年龄≥18周岁;病程>1个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脑部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性疾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过敏体质者。按治疗剂量的不同分为低、中等、高剂量组三组,各40例。低剂量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52±3.54)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2.52±3.41)个月。中等剂量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41±3.47)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2.35±3.28)个月。高剂量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46±3.51)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2.43±3.35)个月。三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0例患者就诊后均接受氨磺必利(齐鲁制药;国药准字H20113231Hhh;规格:200 mg/片)口服治疗。

低剂量组:起始剂量为100 mg/d,分1~2次服用,2周内结合患者的病情逐渐递增药量,但每日最高剂量≤300 mg。连续治疗8周。

中等剂量组:起始剂量为200 mg/d,分2次服用,2周内结合患者的病情逐渐递增药量至400~800 mg。连续治疗8周。

高剂量组:起始剂量为200 mg/d,分2次服用,2周内结合患者的病情逐渐递增药量至900~1 200 mg。连续治疗8周。

合并治疗:在治疗期间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失眠者可予药物对症处理,但所有患者均不可给予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及心境稳定剂治疗,并均无肝病、糖尿病、肥胖、吸毒史等可引起内分泌改变的既往史。

1.3 观察指标

血清泌乳素水平: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8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取血清采用德国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法)进行泌乳素水平的检测(参考范围:86~324μIU/mL,卵泡期12.4~233 pg/mL,排卵期41~398 pg/mL,黄体期22.3~341 pg/mL,绝经期5.0~138 pg/mL)。不良反应:观察锥体外系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泌乳及月经改变发生情况,统计总发生率[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三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就诊时、治疗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s)

表1 三组就诊时、治疗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 时间 血清泌乳素水平/(μIU•mL-1)低剂量组 治疗前 51.52±5.11治疗后 454.26±45.63a中等剂量组 治疗前 51.23±5.02治疗后 454.62±45.74a高剂量组 治疗前 51.36±5.08治疗后 453.95±44.45a F组间治疗后 0.000 P组间治疗后 0.999

2.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是通过与边缘系统的多巴胺D2、D3受体相结合而发挥疗效,低剂量时可消除突触前抑制,增加边缘系统及前额叶皮质释放多巴胺,从而有效改善阴性症状;高剂量时可对D2、D3受体产生拮抗作用,控制中脑边缘系统中多巴胺的过度活跃,从而有效改善阳性症状;同时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抑制作用较弱,可降低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6]。

腾建民等[3]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PANSS评分降低程度大于低剂量组,差异显著,且二者间对比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剂量的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效。随着氨磺必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该药可引起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血清泌乳素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7]。本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种用药剂量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三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升高不对用药剂量产生依赖性。李芹[8]等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患者性别、年龄后,氨磺必利的用药剂量对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无预测作用,与本结果一致,证实氨磺必利的用药剂量不会对血清泌乳素的水平造成影响。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发现低剂量组锥体外系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泌乳及月经改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低于中等剂量组(37.50%)、高剂量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显著,说明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引起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提示在用药期间需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并做出有效的干预。既往有研究表示,高泌乳血症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提示泌乳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导致血脂的异常,提示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9]。

综上所述,低剂量、中等剂量、高剂量三种剂量均可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但均会引起患者血清泌乳素的升高,无组间差异,提示在用药期间应加强对患者该项指标的监测;随着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提示低剂量氨磺必利安全性最高。

猜你喜欢

氨磺泌乳素低剂量
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及对QTc间期的影响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氨磺必利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对照研究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