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腺癌中PD-L1的表达与EGFR及ALK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2021-09-24张世豪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外显子基因突变阳性细胞

高 敏,张世豪,周 婵

(东莞人民医院病理科 广东 东莞523059)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治疗中,近年来出现了两种主要的治疗模式: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前者依赖于基因改变的分层进行治疗,如针对EGFR、ALK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尽管如此,药物耐受日益严重,此外,相当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没有靶向治疗所针对的基因改变。新一代免疫疗法的出现,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目前,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抑制剂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初步的研究已经提示PD-1/PD-L1通路与EGFR通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探究肺腺癌中PD-L1表达情况与EGFR、ALK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是极其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病理科存档的原发性肺腺癌石蜡标本94例,患者在术前均未进行任何治疗;由至少两位副高职称病理诊断医师对所选病例进行组织学分型、分期。

1.2方法

基因测序(Sanger法)技术检测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LK表达情况;IHC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参考Al-Shibli等[1]的标准判读肺腺癌中PD-Ll的表达结果,阳性表达主要是镜下在细胞质或细胞膜上出现黄至棕褐色颗粒。染色强度的划分方法:无着色0分,淡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阳性细胞数≤10%时1分,10%<阳性细胞数≤50%时2分,阳性细胞数>50%时3分。表达结果主要结合阳性细胞百分比和染色强度来综合评定,即用染色强度×阳性细胞百分比得分,当该得分≥3分时判读为阳性,<3分时判读为阴性。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2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PD-L1免疫表型的组间比较以及EGFR、ALK基因之间的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D-L1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94例肺腺癌患者,其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61.3岁,其中<60岁的37例,≥60岁的57例;腺泡型47例,实性型18例,乳头型7例,微乳头型6例,附壁型16例;<3 cm的56例,≥3 cm的38例;TNM分期情况:Ⅰ期45例,Ⅱ期19例,Ⅲ期17例,Ⅳ期13例;有淋巴结转移者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56例。PD-L1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其阳性率为39.4%(37/94),癌旁肺组织肺泡上皮细胞不表达PD-L1;PD-L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均P<0.05),见表1。

表1 肺腺癌中PD-L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2 PD-L1与EGFR、ALK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94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组51例,野生组43例;突变患者中,18例外显子19位点缺失,23例外显子21位点L858R突变,1例外显子18位点G719A突变,7例外显子20位点Q787Q同义突变,2例外显子20位点插入突变。ALK融合基因阳性率为8.51%(8/94)。在51例EGFR基因突变型的肺腺癌中PD-L1的阳性率为51%(26/51),在43例EGFR基因野生型的肺腺癌中PD-L1的阳性率为25.6%(11/43);EGFR突变组PD-L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EGFR野生组,两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D-L1的表达与EGFR突变有关(P<0.05),未发现EGFR不同突变类型和PD-L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D-L1基因与ALK表达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EML4-ALK阳性率很低,病例数过少,见表2。

表2 肺腺癌中PD-L1蛋白表达与EGFR、ALK基因突变的关系

3.讨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CD28家族成员之一,具有PD-L1及PD-L2两个配体,其中PD-L1与PD-1的相互作用在抑制T细胞体内反应中起主导作用。PD-L1定位于人染色体9q24,属于B7超家族成员,是由290个氨基酸组成的Ⅰ型跨膜蛋白[2]。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轴,重新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以达到治疗多种类型肿瘤的目的。

结果表明EGFR突变组PD-L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EGFR野生组,PD-L1的表达与EGFR突变有关(P<0.05)。这与文献报道的EGFR通路的活化可以上调PD-L1的表达相一致。PD-L1表达的调控机制相对复杂,可受多种肿瘤信号通路的调控,如ALK/STAT3、PI3K及MEK/ERK/STAT1等[3],而上述通路中多个关键蛋白,如STAT3、PI3K等与EGFR、ALK基因激活的下游信号通路相关以及NSCLC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Chen等[4]研究发现,EGFR 19del突变和21L858R突变可以通过p-ERK1/2/p-c-Jun信号途径介导PD-L1的表达,PD-L1高表达可通过PD-1/PD-L1途径介导T细胞的凋亡。Ikeda等[5]发现,部分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L1和JAK2基因同时扩增,JAK2是一种调节PD-L1表达的上游激酶,PD-L1蛋白表达通过PD-L1基因扩增和JAK2/STAT信号同步上调。Marzec等[6]观察到NPM-ALK重排可以通过激活下游STAT3诱导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PD-L1的表达。此外,肿瘤微环境中干扰素-γ亦可调节PD-L1的表达,其利用IFN-γ/JAK/STAT1通路上调PDL1表达,减弱微环境中的免疫监视[7]。文献中亦有报道PD-L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8],组织学亚型有关[9]。大量证据表明,PD-L1表达水平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10],可能原因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这些致癌途径、基因突变或炎症因子等上调PD-L1,减弱免疫细胞的活性,使癌细胞逃避免疫刺激,提高其生存和转移潜能。总之,PD-L1复杂的表达调控机制,可能影响PD-L1抑制剂的疗效,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初步的研究已经提示PD-1/PD-L1通路与EGFR通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探索EGFR、ALK基因突变等多种分子标志物的联合评估,对肿瘤预后、免疫分子联合治疗以及靶向耐药的替代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外显子基因突变阳性细胞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