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分析

2021-09-24王小平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置换术

杨 彬,陈 伟,马 勇,王小平,马 辉,刘 雨(通讯作者)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骨科 重庆 404600)

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1]。该骨折尤其好发于老年,主要是因60岁以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轻微外力作用即可引起骨折[2]。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标准方法,其疗效已得到广大医师及患者的认同[3]。随着手术技术不断更新、改进,微创技术开始应用于骨科手术。为分析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本次抽取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治疗所用不同术式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3.3±12.4)岁;实验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4.7±12.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1)纳入标准:①符合《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单侧新鲜骨折;③经X光、CT等检查确诊;④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⑤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合并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等其他部位骨折;②合并炎症性髋关节疾病;③合并股骨头坏死;④合并骨骼畸形疾病;⑤近期内使用过神经兴奋药物、活血药物等;⑥既往有髋部手术史;⑦存在手术禁忌证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对麻醉药过敏等。

1.2 方法

对照组:经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治疗,操作如下:椎管外麻醉后,取患者标准侧卧位,于股骨大粗隆顶点做一9 cm左右弧形切口,沿股骨轴线向远端扩大切口,切开皮下组织、钝性分离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表面筋膜,内收髋关节,充分显露梨状肌、股方肌等,于梨状肌插入弯钳形成1 cm小口,经小口置入髋臼拉钩,切除局部组织,暴露关节囊并T形切开,显露股骨颈、头,截断股骨颈、取出头,清理磨锉髋臼,选用合适髋臼杯及相应内衬安装好,修整股骨颈残端,扩髓,安装股骨假体、试模合适后,换成相同型号的人工股骨头,复位关节,确认活动正常、无脱位征象后,冲洗术区,逐层缝合切口。

实验组:经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置换术治疗,操作如下:椎管外麻醉后,取患者标准侧卧位,屈曲患侧髋关节呈45°,内旋患肢10°~15°,大转子呈朝上位,从大粗隆顶点沿股骨轴线做一约5 c m切口,逐层切开,用骨膜剥离器分离臀小肌、梨状肌间隙,置入钝H o h m a n n牵开器做,保护好该肌肉,充分显露上方关节囊。从股骨颈鞍部纵向切开关节囊,用开口铰刀开骨髓腔,于股骨颈朝髋臼缘开槽,选择适宜型号髓腔锉行髓腔成形,随后用髓腔扩开器逐级扩髓。用摆锯行股骨颈原位截骨处理,取出股骨头,并测量头直径。用刮匙处理股骨髓腔,置入髓腔锉,C臂透视下确定髓腔锉大小、深度等情况。清除髋臼内及臼缘软组织,定位远侧切口后,切一约1.5 c m皮肤切口,组织分离器分离进入髋臼,置入钝trocar、套管,创建工作通道,用髓腔锉锉磨臼,待软骨下骨面微出血后停止,清理干净骨屑,置入大小合适髋臼杯,安装内衬。拔除髓腔锉,植入人工股骨柄,试模合适后,植入相同型号人工股骨头。关节复位,确认活动正常、无脱位征象后,缝合切口。

两组术后均行预防感染、镇痛、换药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如神经血管损伤、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病例。(2)术后恢复观察:随访1个月,评估患者恢复状况。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其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低则疼痛越轻,反之则越重。②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该量表包括14个条目,评分0~56分,得分越低则平衡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强。③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估髋关节功能,该量表包括15个条目,评分0~100分,得分越低则髋关节功能越差,反之则越佳。④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36个条目,评分0~100分,得分越低则生活质量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术中出血量及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下降,BBS、HHS、SF-36评分上升,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段VAS、BBS、HHS、SF-36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不同时段VAS、BBS、HHS、SF-36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时段 VAS BBS实验组 20 术前 5.16±2.03 19.42±8.64术后1个月 1.04±0.42 49.38±3.11对照组 20 术前 5.13±2.08 19.63±8.58术后1个月 2.35±0.83 36.77±5.29 t/P(对照组手术前后) 5.552/0.000 7.605/0.000 t/P(实验组手术前后) 8.888/0.000 14.591/0.000 t/P组间值(术后1个月) 6.298/0.000 9.190/0.000组别 例数 时段 HHS SF-36实验组 20 术前 46.44±12.34 50.49±16.33术后1个月88.25±5.27 92.21±6.38对照组 20 术前 46.53±12.46 50.52±16.28术后1个月64.43±8.15 71.34±10.92 t/P(对照组手术前后) 5.377/0.000 4.750/0.000 t/P(实验组手术前后) 13.935/0.000 10.642/0.000 t/P组间值(术后1个月) 10.976/0.000 7.380/0.000

3.讨论

19世纪末,Gluck医生首次应用全髋置换术,然而受限于材料不足、技术不成熟,手术效果不甚满意[4]。经过医务人员孜孜不倦地探索、实践,该技术日益精进,手术材料不断改进,其不仅能矫正关节畸形、缓解局部疼痛,且有利于重建关节功能,目前已成为治疗髋部疾病的重要方法[5]。

但是,传统全髋置换术采用后外侧入路,该术式创伤大、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较慢,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手术适应证,故尝试将微创技术融入全髋置换术中。Chow首次将SuperPath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开启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新革命,实现了真正的微创。我国引入该技术时间较晚,目前关于其应用报道相对较少。为了分析其价值,陈超等[6]尝试予以28例患者(观察组)行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将25例经常规入路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组相关手术指标明显较对照组优,且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本文探讨了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表现为:实验组术后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如下:(1)SuperPath入路手术经梨状肌、臀小肌间隙进入,损伤小,能最大限度保证关节囊完整性,维持关节稳定性,这是保证患者术后早期行康复训练的基础[7];(2)该术式无需极度内收、外旋患肢,这能减轻神经血管刺激,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8];(3)该术式切口小,加之其入路无神经血管界面,大大减少了出血量,确保术中有良好视野,便于医师准确操作。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后侧入路,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术后功能恢复更佳,且恢复速度更快,早期疗效更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