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米龙眼液与普拉洛芬眼液治疗中度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的疗效对比

2021-09-24黄婷茹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眼液洛芬普拉

黄婷茹

(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眼科 贵州 贵阳 550025)

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lepharo kerato conjunctivitis,BKC)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病,是指继发于睑缘炎的一系列角结膜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结膜及角膜病变,包括结膜滤泡形成、结膜充血、结膜乳头增生、角膜上皮点状病变、角膜新生血管等[1]。因该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知识更新不够,常易误诊,易致患者迁延不愈,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现将2017年2月—2020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中度BKC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诊疗的60例中度BKC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氟米龙组和普拉洛芬组,氟米龙组32例(52只眼),普拉洛芬组28例(48只眼)。氟米龙组中,男性20例(34只眼),女性12例(18只眼),年龄9~73岁,平均年龄(38±9)岁,治疗前眼表症状评分为(5.40±0.62)分。拉洛芬组中,男性12例(20只眼),女性16例(28只眼);年龄11~71岁,平均年龄(39±8)岁,治疗前眼表症状评分为(5.40±0.62)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眼科检查 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BKC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畏光、流泪、眼红、眼刺痛、眼干涩、眼异物感、视疲劳、眼睛丝状或黏性分泌物等。详细了解患者的就诊情况、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予荧光素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查睑缘、结膜、角膜情况及泪膜破裂时间。

1.2.2睑缘炎、BKC的诊断及BKC的分度 睑缘炎的临床诊断参照参考文献[2-3]:(1)睑缘充血、肥厚、血管增生;(2)睫毛脱失、乱生,睫毛根部鳞屑样物或附着痂皮;(3)睑缘可有溃疡形成,(4)睑脂透明性下降或变为牙膏状,睑板腺开口堵塞或闭锁,睑板腺萎缩;(5)睑缘欠光滑。BKC的临床诊断[4]:(1)患有睑缘炎;(2)睑缘炎迁延不愈或反复;(3)结膜或角膜病变:结膜充血,结膜滤泡及乳头形成,泡性结膜炎(4)角膜上皮点状病变,甚至形成溃疡,角膜新生血管等。BKC的临床分度纳入标准[4]:(1)轻度:角膜表现仅为上皮点状病变,结膜病变较轻;(2)中度:病变侵及角膜基质层,但未侵及角膜中央光学区,周边浅层角膜可见新生血管,多伴有结膜明显充血,乳头、滤泡增生:(3)重度:病变累及角膜基质层,并侵及角膜中央光学区,角膜可见明显新生血管,可伴有多灶性泡性角结膜炎。

1.2.3 BKC的治疗 两组BKC患者的治疗均采取物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物理治疗均采用无泪配方强生婴儿沐浴露按1:1的比例兑水用棉签蘸取清洗睑缘,再用清水洗净,1次/d,根据病情减少到隔日1次直至每周1次;眼部热敷3次/d,每次10 min左右;睑板腺按摩1次/d,根据病情减少到隔日1次直至每周1次。药物治疗为:氟米龙组予0.1%氟米龙眼液及玻璃酸钠眼液点眼4次/d,0.1%氟米龙眼液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红霉素眼膏涂睑缘3次/d,夜间加点红霉素眼膏,普拉洛芬组予普拉洛芬眼液点眼4次/d,余用药同氟米龙组[5]。两组患者均随诊治疗8周以上[5]。

1.3 观察指标

(1)眼表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6]量表评分,共12项,每项症按0~4分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2)眼表症状评分[7]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对眼表症状含睑缘充血肥厚、睑板腺开口脂栓、结膜充血、角膜病变情况等,采用四级评分法(0~3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3)疗效评价。有效:①治愈:结角膜病变消退;②好转:结膜病变明显减轻,角膜病灶明显减小;无效:结角膜病变无好转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睑缘充血或增厚、结膜充血、结膜乳头或滤泡增生,角膜基质浸润、部分患者伴泡性结角膜炎或周围浅层角膜新生血管长入。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均确诊为中度BKC。

2.2 治疗前后两组眼表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眼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两组患者眼表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氟米龙组各治疗时间点的眼表症状评分低于普拉洛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BKC患者眼表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BKC患者眼表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8周氟米龙组 12.15±1.46 8.24±0.86 6.14±0.63 3.04±0.32普拉洛芬组12.26±1.32 10.21±1.02 8.57±0.78 5.54±0.62 t 0.294 2.213 2.781 3.164 P 0.770 0.025 0.004 0.002

2.3 两组OS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OS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两组患者眼表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氟米龙组各治疗时间点的眼表症状评分低于普拉洛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OSDI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OSD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8周氟米龙组 50.35±5.46 35.24±3.56 20.14±2.63 13.04±2.02普拉洛芬组50.26±5.32 40.21±4.02 28.57±2.78 20.54±2.32 t 0.462 2.236 3.142 2.843 P 0.645 0.026 0.002 0.003

2.4 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比较

规律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米龙组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高于普拉洛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8周后两组BKC患者疗效比较(例)

3.讨论

BKC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导致的免疫反应,睑板腺异常脂质的刺激,炎症因子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及睑缘异常的机械性刺激等[8]。

BKC的治疗主要包括眼部热敷、睑缘清洁、睑板腺按摩;局部滴用抗炎药、抗菌药和人工泪液,睑缘涂擦抗菌药或抗炎药;必要时联合口服抗菌药[2]。在临床工作中基层医生在选取治疗BKC抗炎眼液时,往往顾忌到激素类眼液对眼压及角膜病损修复的影响,而不论BKC病情的程度均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普拉洛芬眼液。而普拉洛芬眼液在治疗炎症较重的中度BKC患者时,在改善患者症状,促进临床治愈上往往达不到临床医生的期望。

本次临床观察中两组中度BKC患者中的氟米龙组,采用了激素类眼液0.1%氟米龙眼液,普拉洛芬组采用了非甾体类抗炎眼液普拉洛芬眼液,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两组患者的眼表症状及主观感受,在各个治疗时间点上氟米龙组的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普拉洛芬组,在治愈率和有效率上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本次临床观察中考虑到激素类眼液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氟米龙组患者的眼压情况,仅出现2例患者有轻度的眼压升高,对症处理后眼压控制良好。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度BKC中,虽然使用0.1%氟米龙眼液有导致患者眼压升高的可能,但概率不高,而且可控,在综合考虑中度BKC的治愈率、好转率、改善患者眼表症状及主观感受的情况下,仍应优先选择0.1%氟米龙眼液。

综上所述,对于中度BKC的治疗,可使用激素类眼液中对眼压影响小的0.1%氟米龙眼液,在控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上有显著的疗效。

猜你喜欢

眼液洛芬普拉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PDCA对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点眼液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眼药水,你选对了吗
润眼液和眼药水的区别
普拉昌达下周访华
乖乖兔的菜园子
浅析酮洛芬自乳化制剂的处方组成及化学稳定性
艾普拉唑治疗老年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分析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眼科手术后干眼症采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