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9-23蔡银

文教资料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思政教育

蔡银

摘   要: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来自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应将大学语文,作为“课程思政”的前沿开展阵地。语文课本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建设“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素材,体现出大学语文课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作用。本文围绕大学语文课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方式进行论说,分析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

大学语文内容设置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筛选纳入课本中的教学资源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等因素,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功能。现阶段,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大学语文教学创新。

一、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更加明显

大学语文中融入思想教育内容,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教育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对思想教育产生正确认识,运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指导思想、行为,不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这种大学语文教学创新将推动大学语文教学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中包含大量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弘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常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领悟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此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大学课程教学丰富内涵,展现的是优秀的文化,是学科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内核,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使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决定了其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新时期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培养的不仅是具有积极人生价值观的大学生,更促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对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为语文课程增加新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知识,能够实现语文课程的优化和升级。传统大学语文课程教育资源依托教材,包括古典诗歌、现代诗文等内容,不包括思想教育、道德养成内容,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和道德观念的关联性,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引导学生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大学语文课程时,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哲理和智慧,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学习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将思政教育知识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体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导性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學生的思维较为固化,教师利用思政教育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扩大知识面,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语文课堂中学到了思想政治知识,体会到了优秀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中心思想。

(三)体现出思政教育和大学语文教育的共通点

大学语文课程包含思政教育内容,具有文化性特点。思政课程内容类似人文性课程,其中包含的哲学内容、历史内容能够积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大学语文课程及思政教育知识中涵盖传统文化内容,两种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强化教育效果,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新一代青年人应当担当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体会到其中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课程教育能够促进育人体系的逐步完善,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具体现状

大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在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面体现出重要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向学生宣扬正能量精神,表达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体现。大学语文中的政治知识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素材。然而目前部分高校语文教学呈现出诸多问题。

(一)忽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教育作用

一些学生和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太大用处,应以专业课为主;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重点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更注重专业技术、专业能力方面的教学工作,部分高校认为没有必要将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

(二)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困难

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大学语文课缺少正确认识,将这两门课作为必修课,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学习这两门课程。一些大学生发现大学语文课程中包含的文化知识较多,然而思想政治课程中包含的理论内容较为枯燥,能学到的文化知识较少,忽视该门课程的学习,将考试及格作为基本要求,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与工作的关联性不大,这种消极心理不利于强化学习效果。

(三)课堂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经过严格筛选,其中的思想性、教育性不可忽视,学生要深刻领悟每一篇文章蕴藏的含义。大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没有深入挖掘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对于文章的历史背景没有深入研究。仅仅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字面含义和感情特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现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良好融合的方式

(一)学校要引导师生重视大学语文课程

一些高校对于大学语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缺乏正确认识,对大学语文课程缺乏准确定位,不能确定思想政治知识的范围和程度。大学生对语文缺乏重视,学校应选择正确的措施强调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实现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引导师生感受其中的内涵。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测试频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大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具备人文性特点,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道德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知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举例来说,重视语文教材中具有文学艺术性特点的课文,利用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通过学习这两类课文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注重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仅以讲解知识为主要目的,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大学语文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结合爱国情怀、儒家思想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围绕思政教育主题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大学语文教学中并非所有教学活动都适合思政教育主题,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和思政主题之间的必然联系,突出重点。首先,可以尝试专题研讨活动。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专题研讨活动时仅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机会,专题研讨活动以学生为主。在活动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教师向学生布置阅读作业,待学生完成阅读后,同学之间共同交流、深入探究、合作讨论、分享心得,从中体会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内涵。其次,办好第二课堂。结合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语文基础、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开展朗读比赛、诵读活动、辩论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充分锻炼能力,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发挥特长。最后,科学利用寒假、暑假假期,组织开展各类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博物馆等,丰富假期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大学语文的魅力,对于大学语文中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有更加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帮助高校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上庞杂繁多的文化及思想冲击时,能够坚守立场抵制陈旧、腐朽的思想,培育出高素质且思想健康的人才。基于此,思想价值可以被认为是红色文化资源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价值。

(四)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挖掘出大学语文课文中的思政教育知识。举例来说,教师在讲到有关国情、中国精神、社会形态等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时事新闻,或者具有思想性、思政教育意义、趣味性的视频,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逐渐转变学生错误的道德理念。被积极的、正向的教学环境影响,学生之间的交流话题更加贴近国家时政、国际局势,思想政治水平逐步提高,主动将语文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此外,教师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合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中逐步完善观点,逐步增加阅读量,快速提升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教师要更改传统教学观念,同样的教学内容采取科学的展现方式,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现如今的大学语文课堂,老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反观学生,认真听讲的学生较少,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应不断反思自身在授课方式、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逐步改进。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轻松地完成教学工作,减轻自身负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在小组讨论中表达意见,通过互相交流最终得出结论。大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笔者针对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提出下列建议:

1.教师能够了解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位学生的掌握程度,更合理地安排后续的教学任务。目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重点,学生的参与性较低,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一味地讲解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看法讲解文章,引导学生表达意见。

2.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学生不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文章,通过自我探究掌握文章中的内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视野逐步开阔,掌握的知识逐步增加。教师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向小组布置习题,同组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得出习题结果。

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切合实际。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内容,然而课时有限,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选择教学内容十分关键。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语文教学要利用有限的课时达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道德品质的目的。

(五)注重课后总结环节

课后总结环节是对课程内容的升华和概括,更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总结语文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离骚》这一课在完成课堂教学环节之后,在课后总结环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为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由学生发言总结全课,并由其他学生不断补充,教师全面总结课文内容,倡导学生学习作者矢志不渝的珍贵品质,将自己的青春投入追求理想中。

四、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在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之后,能够将培养人才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彻底。教师应注重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全军.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的职责与作用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4):98-100.

[2]马艺滔.“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6):136-140.

[3]江紫娟,吴小利.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1):81-82+85.

[4]王越,高翔,付洁.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42-43.

[5]许子柱.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婉约词模块教学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141-143.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思政教育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