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

2021-09-23万晖

文教资料 2021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专业课课程思政

万晖

摘   要: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切实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以课程思政为着手点,探究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思政育人的效果,可在传授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课   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主要针对的是建构全员、全程、全课程教育格局模式,把各个类型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发挥协同效应作用,将“立德树人”纳入教育教学主要任务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校应该意识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以此更新传统的教学认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推进专业课程的完善发展,使其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课程的教育水平。

面对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经出现较大改变,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觀念与策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途径,实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影响。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观存在主客体,知识改变了主客体的存在方式与相互作用方式。互联网中有消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如果传播者有计划、有目的地想要影响与改变他人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么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接受者是客体。因此,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较显著。

(一)教育主体的影响。

积极影响: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力量。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拓宽教育者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还可以给教育工作者提供学习平台与机会,志趣相投的教育工作者可以相互关注、分享优秀资源等。

消极影响: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动性。互联网让社会环境变得愈发复杂,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适应与改造环境的能力,受各类因素影响,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有效把握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到教育效果。

(二)教育客体的影响。

积极影响: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学生已经习惯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通过网络交流等。互联网可以推动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大学生通过探索虚拟世界明确喜好、培养爱好、完善技能,利用互联网完成知识搜索与学习。

消极影响:过于娱乐与碎片化时间。大学生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娱乐,但这种娱乐往往缺少限制,直接干扰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花费大量时间浏览娱乐信息,不仅直接干扰正常作息,还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较强市场化导向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互联网发展背景下自媒体应运而生,存在一些虚假信息混淆视听;类似校园贷等通过网络发展,给大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一)挖掘专业课教材思想政治素材。

第一,充分了解教材、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教育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利用多种方法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背景、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要想顺利实施活动教学法,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明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教学。同时,教师还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活动形式,使思想政治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应当深入了解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明确并分解教学目标,构建不同的教学项目,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通常情况下,教学目的的分析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信息加工分析、归类分析及层级分析。例如,在教学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采用归类分析法,归纳整理出各种重要内容,分解三层或四层的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带领学生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突破教材的束缚。

(二)新媒体的多样性创新教育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时可以借助视频信息的承载和表达形式为学生呈现极好的画面,同时融合当前教育优势,为学生进行个性化传播,帮助学生丰富教学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利用教学场景的优势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学内容,节约时间,多方位展示和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为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多种渠道的加持,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融合了各种媒体形态,丰富了思想文化传播的形式与载体,还具备了多种终端一键即发的教育优势。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和推进,高校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根据教学需要从各个网站搜集、查询和下载资料。由此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媒体思维,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行业间的融合和跨界查找能力,获取所需的资料。

(三)营造适合的氛围,培养教师的课堂掌控力。

教师不仅是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专业课程实践的组织者,应该端正教育态度,正向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学习能力,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容学生的失误,理解个性,通过引导不断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造性,推动学生不断发展,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欲望和胆识,为推进学生全面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授课前可以提前数分钟走进教室,提前准备好这堂课需要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学生看到教师进入教室,就知道马上上课了,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如果在课堂上才开始准备多媒体设备等,那么在教师准备这段时间内,学生容易出现课堂问题行为。课前准备活动还包括:重视教案编写,准备好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如果不能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出现教师枯燥讲解内容,学生出现厌倦、走神、交谈等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如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不能只看到学生扰乱正常课堂秩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一旦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期盼,就会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和思想,积极配合教师并服从班级管理。反之一味嫌弃和指责,会把学生越推越远,对其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尽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和教育计划。如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应多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对于上课容易开小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提问的重点对象,在课堂上不定时的眼神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集中注意力。

(四)注重把握教材整体性,促进增强教师树立教学全局观。

专业课本身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合理设计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各知识的联系能加深学生对专业课指示点的理解。教学的关键在于整体呈现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在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学生是学习主体,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存在关联。教师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需要将其与学生的现有经验、知识等联系起来,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转为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教师需要准确掌握每節课的教学目标,整合、增加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课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课标解读能力、知识综合掌握能力等,通过自主整合、删减教学内容,有助于引导高校专业课教师树立全局观。

基于课程思政大环境,高校教师要意识到教育创新改革的必要性,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形成“行动实践—能动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实践路径,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下展开线上线下共同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创。要求高校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从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入手,组织学生自主形成创新发展建设小组,通过设计小组标识,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发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接受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与教育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高校专业课程任课教师还要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丰富专业课程教学的平台体验。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需要学校与教师调动一切力量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同时创新方法,拓宽思路与内容,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掌握学生的身心特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彩云.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研究[J].新西部(下旬刊),2019(9):143-145.

[2]张健.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问题[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7):87.

[3]袁媛.现代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途径与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5):97-98,101.

[4]黄玉龙.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提升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6):12-14.

[5]温潘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前提、反思和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8).

[6]戚良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00(003):145-146.

[7]赵美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4):74-76.

[8]慧周.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19,2(9).

[9]佚名.“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青年时代,2019(9).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专业课课程思政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