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1-09-23赵盛梅

文教资料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赵盛梅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前提、条件、内容、目标,对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剖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启迪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准确定位以现实社会条件和学生为出发点,鼓励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品质,丰富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活动树人育人,可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施展和发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新人。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对文明、社会、自然、宇宙的思考方式,深刻洞见是其他任何思维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历经百年风雨的马克思主义,尽管遭遇批判与围剿、困难与挫折,但在东方依然得到充实、发展和检验,在西方逐步得到充实、发展和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已然成为当代一股强有力的国际性思潮,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但较为抽象。在1843—1844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系统论证。直至在1867—1894年的《资本论》中日渐发展成熟。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出发,正确认识并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凝练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该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认真思考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成立的前提、形成的必要条件,抑或包含的主要内容、追求的最终目标。不难发现该理论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有助于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持续推进,值得深入探讨。

一、理论前提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准确定位

从“现实的个人”开始探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部思想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1](146)“现实的个人”是人类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物质生活条件”是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入剖析这两者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挖掘社会历史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为唯物主义历史观探究正确的起点。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从现实的社会条件出发,结合社会现实,契合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做好充分准备。第二,以学生为本。将以生为本为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贴近学生实际,尊重和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开展工作,切实强化教育效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观念,坚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社会现实和要求出发,从学生立场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和张扬个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作用,而非纸上谈兵。第三,重视人格教育。关注人格的独立性和整体性是新时代教育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教育的使命是塑造共同理想,终极追求是民族复兴。由此,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沿此逻輯进路,唤起个体自觉,形成文化认同,树立共同理想,“立鸿鹄志,做奋斗人”。

二、理论条件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学生自信、自立、自强

马克思、恩格斯归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三个条件:消灭私有制、消灭旧式分工和教育。

首要条件是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1](165)在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等极少数人占有,大多数人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只有消灭私有制,个人才能联合,生产资料才能被大多数人占有,人的全面发展才有被实现的前提条件。其次是消灭旧式分工。私有制导致分工的片面性、强迫性、固定性,进而人的发展变为片面性、被动性。只有消灭旧式分工,将个人从异化中解放出来,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能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意愿,或社会需要,自由选择从事的职业,促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是教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经过教育和训练,可使人发展成为拥有一定技能和技巧的劳动者,教育是传递知识和经验,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本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效路径。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条件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像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一样消除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异化,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肯定自身的能力、素质、专业,通过不懈努力,发展成为恪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强,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学生。第二,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理应提高道德修养,形成良好品德,成为自觉遵守道德的模范。习近平同志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1](192)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三、理论内容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丰富教育内涵

人是自然界历经长期演变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特性。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主体性易受社会关系的制约。人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发展到什么程度,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对人的发展决定。“全面”是指身心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满足、人与自然的全面关系与和谐统一[2](131)。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发现蕴含的内容:“一方面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和志趣及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既能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又能从事各种脑力劳动并能自觉按照社会需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另一方面是指人的才能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自主发挥才能,发展个性,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达到人的全面发展。”[2](3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容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工作:第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通过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提升政治理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多渠道多形式的理论宣传,提高政治理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第二,重视心理教育。通过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增强学生抵御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合理需要,摈弃自私自利的行为,消除学生的各种消极情绪,有效开展隐性教育。第三,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责任意识,培养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四,加强择业指导教育。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高职业能力,顺利就业,成功蜕变为社会人。通過开展上述各种教育,为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理论目标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和旧式分工限制人的发展,由于个人片面和畸形发展,以致失去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共产主义这个“自由王国”中,共产主义社会遂成为“自由人联合体”,在这个社会每个自由人的才能和个性都将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获得彻底的自由和解放,人们真正获得自由且全面的发展。每个人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生活而无须被压制强迫。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目标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启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践活动育人,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具体可通过举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引导,潜移默化,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通过举办就业创业讲座、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参加“三创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公益项目,组织各种社会调查和社会体验等意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课程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将学校习得的职业道德规范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增强学生的行动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团队协作等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结合时代精神,依据学生特点,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开拓和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隐性教育,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点燃青年的热血和激情,激发青年的奋斗动力,做走向“自由王国”的自觉实践者,自觉成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奋进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砥砺奋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高校要着力培养以理想信念为基,核心价值观为导,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奋斗精神为主,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党和国家美好蓝图的伟大进程中,青年是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是主力军而不是局外人;他们能把握国家发展大势,肩负历史使命,胸怀民族发展大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懈奋斗;他们要敢发思想先声,将内在知识化为行为自觉,将所学、所思、所做紧密结合,使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融会贯通、互进互促;他们要积极做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陈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

[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编.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