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自学能力培养,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2021-09-23王潇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数学

王潇潇

【摘要】学生要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不能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教授,或者仅依靠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必须要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对于初中数学课程而言,教师需要做的不止是对教材知识的讲授,还要让学生养成学习的意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本文对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能力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在不断地转变与革新.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目标不能只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被动地等着教师讲解,而是主动地思考解决途径.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往往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大多数学生仅能对知识形成浅显的理解,自身的能力缺少发展的空间.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发掘自身的潜能,使其形成主动学习的模式,通过自学能力的培养,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

对于自主学习,中西方国家的教育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综合来看,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不受制约的情况下,自主设计和实施学习的方案,自主学习的驱动力来源于学生的内部本能.具体来说,内部驱动力有三个方面:①观察学习,即学生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反思并改进自身的行为,是一种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②自我奖惩,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教师和家长对自身的评价,逐渐构建起个性化的评价标准,通过这种标准来要求和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并做出一定的自我鼓励或惩罚;③自我反应,学生会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应做什么事情、不应做什么事情做出反应.自主学习以学习中的内在动力为基础,以其自主性为体现.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面临的知识和问题较复杂,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并不能完全独立存在,还需要教师、同学以及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才能进行.

二、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一)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自主学习来说,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是最基本的要素.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同,对学习的动机也有所区别.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与发展,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有较少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排斥心理,并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即便是出发点相同的学生,其动机的强弱也会有区别.学生的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其自学能力,学习动机强的学生,通常比较喜欢有方向、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倾向于主动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在预习、作业等环节会表现得比较好;学习动机弱的学生,更喜欢接受教师的讲授,跟随教师的思路走,缺乏独立的想法,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习效率会明显降低.同时,学习目标的设计也很关键,有的学生会为自己设定阶段性的目标,然后为了完成目标而努力,而缺乏学习目标的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方向,也就难以形成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的教授方法

尽管大部分教师都已经了解到自学的重要性,但并不清楚如何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难以突破固化的传统模式,自主学习难以落实到课堂中.很多教师具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愿,但没有掌握相应的教授方法,盲目开展自学活动,反而容易影响教学的进程.教授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关系到教师本身的素养,假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授方法,那么会提升学生对教师本身、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其形成更高的自学动力.反之,假如教师采用的教授方法单调枯燥,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兴趣降低,难以使其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灵活运用合适的教授方法,让学生形成高涨的数学学习热情.

(三)家长的心理期待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观念有着很大影响.如果家长对自主学习不重视,将学习完全依托于学校,那么学生也会形成惰性心理.如果家长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孩子提出过于严苛的要求,那么即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兴趣,也会在过高的心理期待下形成沉重的学习压力,兴趣会在学习过程中被逐渐消磨掉.当家长以信任与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习时,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同时,学历较高的家长通常更容易对自主学习形成认同感,并在日常生活中将这种思想渗透给孩子,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课前引导,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参差不齊,自主预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可以较好地完成预习任务,而学习能力中等或偏弱的学生,在预习时会面临较大的难度.同时,许多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这也是导致预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在预习的时候,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点与例题较多,无法准确地分析预习的重点内容,在预习中具有随意性与盲目性.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把预习任务抛给学生,那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环节的指导,引导他们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重点是这一课的核心知识,需要学生深入理解,而每名学生面临的难点知识可能并不相同,如果学生清楚预习中的重难点,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课学习,从而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标注的习惯,把学习中的重点知识、不懂的问题以对应的符号标记出来,以便之后向教师请教或者温习查看.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配方法是一个重点,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将其融入预习任务当中,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理论内容,研读相关例题,以了解配方法的内容.教师可提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答,如:①x2+3x+2=0;②x2+2x-4=0;③(x-1)(x+2)=1.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以及对例题的解答,能够对本课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于一些不懂的地方,在上课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有重点地听学对应的部分,以此来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