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文化素质课探索

2021-09-23凤雷郑文斌乔家庆刘冰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5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文化素质解决措施

凤雷 郑文斌 乔家庆 刘冰

[摘 要] 文化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补足学生素质短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适用于工科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定义基础上,结合教学活动实际情况分析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课现状的现状,总结出很多工科院校存在的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在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没有形成具体的计划措施等不足,最后根据上述不足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改革和加强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工科院校;文化素质;解决措施

一直以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教育观念深深影响中国社会,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学生及学生家长虽然都能够意识到文化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在“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指挥棒下,社会及家长自始至终都未能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因此想在大学尤其是工科院校中建立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氛围较困难,不重视甚至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在工科院校中问题更为突出。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及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均是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文化素质是合格大学毕业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教育的成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2]。1995年,原国家教委成立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协作组”,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在52所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并于1998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在意见指导下全国各高校相继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占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文化素质学分才能够毕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但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有制度上的保障还远远不够,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不懈,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因此,如何上好文化素质课成为摆在工科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3]。

一、文化素质的定义

文化素质的一般定义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

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文化素质是这样定义的: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文化素质教育[4]。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样地对文科学生也需要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对于工科院校学生来说,文化素质可以理解为: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文化社科类知识基础;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关注人生,关心社会和周边世界;有独立学习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竞争力[5]。

二、工科院校的文化素质课现狀

虽然伴随着“意见”二十多年的实施,大部分工科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持续地探索、实践和不断改进、迭代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在少数工科院校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6]。比较典型的问题是工科院校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再到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素质教育与工科专业教育无关的片面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偏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与培养,很多工科院校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仍然存有“重技术轻文化、重知识轻心智、重功利轻素质、重物质轻思想”的观念。在这些错误观念的指引之下,导致工科在校学生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对文化素质知识在提升自己综合素养中的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结果就是学生大多埋头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文化素质类课程时投入的精力不多,甚至存在混学分的思想,进而导致文化素质课学习效果较差[7]。同时,就业时用人单位只看重专业课与实践教学的成绩,在这个指挥棒下导致学生本身对文化素质课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混学分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很多工科高校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从教学管理部门到任课教师再到学生都非常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仅仅追求文化素质课的数量,或者给文化素质课取一个博人眼球的名字,而忽视课程内容的设计,导致授课效果无法深入人心,很多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课程选择相悖。工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及学生课程体系时不能简单地把文化素质当成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的一种业余爱好,而应将其视作大学生知识结构中必备的素质和修养[8]。大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和跨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要求。

一些高校在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计划性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只顾从政策上一味地推进素质教育,没有考虑政策的可执行性。有一些高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也提出一些措施来加强学生的素质建设,但是对文化素质课程的安排上缺乏体系性,普遍认为包含了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等内容的课程就是文化素质课,忽视了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沟通技巧、创新能力等学生走向社会后更加需要的修养。而且,工科院校中普遍存在注重专业课程的建设,对专业课程建设投入的精力及支持力度很大,而淡化文化课程的投入,或者对文化素质课的投入不足。因此,工科院校在教师自身发展空间方面也存在这些弊端,很多社科类教师由于被认为是边缘或者是非主流专业,在工科院校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导致部分社科类教师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平台而调离工科院校,人才流失严重,结果就是迫使专业课教师承担起大量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9]。但是专业教师在承担大量的专业课程教学后没有更多的精力承担学生的素质教育,专业教师虽然具有强大的专业背景,但术业有专攻,专业教师并不擅长文化教育,因此导致大部分工科院校能够符合培养要求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师缺口严重。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文化素质解决措施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