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有效引进河北梆子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2021-09-17倪虹

关键词:中学音乐

倪虹

摘   要:在中学生的音乐课堂中,“非遗文化”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还能起到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以石家庄市第44中学为例,将河北梆子的戏曲教学有效引入中学的音乐课、校园活动中,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如此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学习家乡戏曲、传承家乡文化的理念深入内心,又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关键词:中学音乐;河北梆子;数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0/23-0112-03

以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作为载体传承河北地方文化,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河北梆子,还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积极情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因此,学校应着重开展地方特色音乐教育,活跃校本课程,并传承地方特色戏曲。

石家庄市第44中学锐意进取,积极推进音乐课堂的改革和创新,并提出构建具有44中特色的音乐教育,同时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总体思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并围绕学校“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育人理念,构建了以“提升学生生命品质”为特色的戏曲课程,由此可启迪学生的心灵。

一、在音乐课中引入河北梆子教学的意义

(一)在学习戏曲知识的同时,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

教师通过调研,认真学习河北梆子戏曲,并根据地域优先和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原则,把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结合起来,即将河北梆子地方戏曲课程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如此可达到在全体学生中普及河北梆子的目的。

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在音乐课中讲授河北梆子戏曲知识时,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基本素养和戏曲知识文化底蕴,并通过自身对戏曲文化的理解,挑选出一些难度适中,并适合中学生传唱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纳入到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校本课程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关于河北梆子的基础知识,包括河北梆子的起源、发展、唱腔、流派等内容,以及有代表性艺术家的基本情况、代表作、照片等,然后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校本教材,进而可成为学校音乐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音乐课堂上对河北梆子进行渗透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取《大登殿》作为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与河北梆子节奏、旋律及发音有关的知识内容,如此可使学生对河北梆子艺术形式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进而可让全体学生在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地方戏曲知识。

(二)通过教师逐句讲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梆子,其在唱腔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所以不易学唱。因此,教师在传授相关戏曲唱段的时候,要注意“口传”与“心授”相融合,即不仅要让学生把唱词和曲调学会,还要教会学生拿捏唱腔,学习演唱河北梆子作品的灵魂和神韵。只有这样,才可将河北梆子的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须格外注重通过教学设计将河北梆子作品中的乐曲或感情分析透彻,并结合自身情况,例如嗓音优势、音乐素养、表情动作等,充分利用教学优势使学生深刻感受河北梆子戏曲的激越高亢,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学习、传承河北梆子戏曲文化。

例如在学习河北梆子作品《大登殿》的时候,音乐教师可用智慧教室设备为学生播放戏曲版与歌曲版的《大登殿》,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与对比中,掌握河北梆子的唱法特点,并提高自身鉴赏戏曲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河北梆子演唱中的发声技巧与用韵特点,教师还可以用示范演唱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仿。即通过模仿教师的唱腔,体会戏曲唱法,进而琢磨出最好的演唱方式,如此可在戏曲合唱节的集体演唱中把握好《大登殿》的韵律特点。

(三)以综合实践社团活动为载体,弘扬传承戏曲文化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还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河北梆子的积极性。例如石家庄市第44中学建设了城市学校少年宫,涵盖文化、艺术、体育等社团40余个,戏曲社团就是其中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相关的社团活动,如此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另外,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石家庄市第44中学每年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藝术活动,“河北梆子戏曲合唱节”就是其中一种独特的形式。集体演唱河北梆子,不仅能让师生都学会唱戏,其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与心灵的滋养,同时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团队凝聚力,起到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在班级或年级甚至学校层面组织交流会,并邀请专业人才到校举办讲座或表演,给学生提供接近河北梆子演唱艺术家的机会,如此可使学生受到河北梆子戏曲艺术的感染与熏陶,从而更加透彻地掌握该艺术形式的特点。石家庄市第44中学的戏曲社团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发挥了重大价值,促进了学生对非遗文化河北梆子戏曲艺术的全面了解,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二、建设河北梆子音乐特色课程的影响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手法、形式较为单一,如何更好地将河北梆子的唱腔拿捏准确、情感表达到位,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教学设计的理念、构思、素材、方式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即教师要研究通过何种教学方式来渗透河北梆子的教学。

(一)利用智慧课堂,增强河北梆子的表现力

石家庄市第44中学的校本音乐课程涵盖了许多地方的特色戏曲,河北梆子是其中之一。相对于其他戏曲,河北梆子的唱腔变化更大,所以不易掌握。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怎样才能教会学生,让学生学好河北梆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学会下一句的曲调,就忘记了上一句的情况。对此我们可以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入手,如《大登殿》《果然是好景色名不虚传》等,它们有鼓点、有节奏,唱腔在委婉中透着激昂,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唱一段较为朗朗上口的作品,如此更加事半功倍。

学校智慧课堂建设的完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应首先将河北梆子的相关背景知识发给学生,学生在智慧课堂的终端,可以充分预习了解河北梆子戏曲的知识、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等。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知识素材,可对河北梆子有更详细的了解,如此更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

例如在河北梆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云课堂向学生展示河北当地的人文环境、特色唱腔、服装艺术等,并选取一段典型的河北梆子唱段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如田春鸟老师的蝴蝶杯选段《果然是好景色名不虚传》)。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体会河北梆子,如此更容易理解河北梆子的风格,这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实践的。

(二)通過多种方式学唱河北梆子,邀请名家经典共传承

“戏曲进校园”活动作为学习河北梆子的契机,对学生学习唱段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在合唱节活动上,石家庄市第44中学是这样实践的:邀请相关专家进班教授学生学唱河北梆子。在班会和主题活动中,专家们亲切而专业地为学生讲解戏曲知识,并通过简单动作展示戏曲“四功五法”(四功,即指戏曲中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由此拉近学生和戏曲文化的距离,学生模仿得也有模有样。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选段背后的故事,领会戏曲人物的心理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演唱相关选段,感受河北梆子的风格与韵味。

(三)从学会河北梆子选段开始,延伸到更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河北梆子选段,已成为石家庄市第44中学校园合唱节的必选曲目。在河北梆子戏曲曲调的基础上,教师还作词创编了校歌《梆响太行》,将学校的育人理念、学生活动都反映在歌曲中。在大量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石家庄市第44中学逐步实现了戏曲课程系统化,并整理成《河北梆子教程》校本课程教材。

石家庄市第44中学致力于做有特色的教育,让学生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红色基因,留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通过音乐课对非遗戏曲文化的教授和传承,能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阵地,进而可让戏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
中学音乐自主学习的教学途径研究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策略研究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探究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试论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中学音乐的教育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