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04-26陈汝燕

关键词:中学音乐德育课堂

陈汝燕

【摘 要】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音乐在塑造美的心灵、美的形象方面与德育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音乐教学特有的形式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也正是德育目的。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德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2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学科德育渗透得天独厚的优势,挖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有效地做好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本文以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探索音乐教育德育渗透的策略与途径,以提升音乐课程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正确认识德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德育和音乐教育同属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两者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实施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和独特的研究方向。但是,二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等方面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都以“育人”为特征,根本任务都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与音乐教育的差异。德育和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分别承担了不同的教育教学任务。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自身需要为依据,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按照一定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法制与纪律规范,采用言传、身教等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参与、体验,通过内化和外化等方式,发展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等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也就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设施的育人艺术实践活动。它在普及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赏析优秀作品、实践音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鉴赏力和音乐实践能力,从而把自然人发展为审美的人,最终使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德育与音乐教育“育人”目标的统一。德育是“育德、扬善“的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审美、育美”的教育,二者都是立足于人的存在,以各自特有的实践方式,并以文化为载体,面向人的灵魂和精神的教育活动,以育“人”为特征。

作为一种以听觉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教育,音乐教育凭借其感染性、愉悦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同时,还担负着培养审美能力的重任。即通过音乐教育的引领,把对学生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美的认识与体悟,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

而德育则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年轻人。这与以育人为终极目的音乐教育是高度统一的。在音乐教育培育“什么样的人”的过程中,德育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灵魂和方向,而音乐教育则凭借其感染性和愉悦性,成为德育的最佳载体。

二、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渗透。在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信多媒体实施德育的切入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立足于教育,结合实际,使得备育教育和谐、自然的与教学活动相融合,而不是为了德育而德育,与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脱节,使得音乐的教学显得可有可无。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直观的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展现出来,例如幻灯片与视频的播放,其所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要远远大于书本中抽象语言的描绘,并能够身历其境地去感受音乐之美。而且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的播放,不仅迎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带给学生的感受更加直接、形象,从而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挖掘课本上的德育元素。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课本中的德育元素有时并不像思想品德课本中的那样明显,它常常是深层的、内在的、个别还是隐藏的。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内容表面,而是要对教材做细致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元素。甚至有些是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音乐之后,才能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感受《梁祝》音乐之美时,还可以通过音乐素材中的凄美爱情故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热爱生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目的。

(三)在音乐课堂上巧妙地设置德育情景。若要达到加强德育渗透的目的,前提则是建设相应的素材库,教师必须注意积累素材并巧妙地设置德育情景。因为,我们生活中国就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它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和道德情感,并为其树立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向往。所以,在进行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来给学生设置不同的德育情景,让德育概念根深学生脑海中。例如,在让学生听《我们都是雷锋的接班人》这首歌时,让学生学会继承中华民族的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向雷锋同志学习。

(四)抓住教育时机引导学生识别真、善、美。学生的美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建立的,会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识别真、善、美。例如,欣赏《毕业歌》时,可以抓住时机讲伟大的作曲家聂耳先生及该曲的创作背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虽然是一位人民音乐家,是一位艺术工作者,但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无产阶级光辉形象,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又如讲到中国的十大名曲《梅花引》时,可借以讲梅花的坚贞不屈、傲然耸立、纯洁美丽等性格认识真正的美。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识别各种美,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五)筛选优秀作品,多方面进行道德渗透。音乐教材中有艺术和思想两部分,不应单一的进行选择。纯粹的理论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应多样地选择德育主题,再进行作品筛选,通过这些作品直观的表达德育主题,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领会音乐真谛。同时,应该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程度高的作品更能让学生接受,慢慢地培养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才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其道德品质。除此之外,应积极开展课外的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舞台上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感受,得到更多的道德教育。

(六)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德育。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相互学习,磨练毅力是必不可缺的。在实践中学生们成为传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在多次艺术节、合唱节比赛中,学生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提高,并且体验到了要付出很多心血,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品德将无法完成。中学时代的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附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教育才会产生效果。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真善美从音乐教育中获得。

三、重视寓爱国主义于音乐教育之中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像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初中音乐教材第一单元《苏武牧羊》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这些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苏武的爱国主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注重寓集体主义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大部分是集体活动。其中学校合唱队训练是一种大型集体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对每个合唱队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具备着比一般学生更好的音乐素质和个人演唱能力,表现欲望也比一般学生强一些,为避免突出自我,教师让学生了解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合唱艺术的显著特点是“群体性”和“音乐是块状结构下立体进行”等特点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学生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以集体为荣,维护集体的整体利益才能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形成潜意识并在潜意识的指导下自觉行动,从而才能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合唱队或乐队,舞蹈队等集体音乐组织。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教育质量

要教书,先育人,己不正岂能正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外,还要有很高的品德修养,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教学规律,等等。巴尔扎克在《比哀兰德》一文中讲道:当然,音乐也有所不同,不同的音乐教育会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生活中的现实证实了古人对音乐的教育意义的认识是对的,正所谓“艺术乃德行的宝库,风格就是人格”。如果我们只有技艺没有品德,那么怎么正确引导学生呢?只有把音乐教育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才能起到巨大作用,才能实现它的社会功能。

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修养。哲学家培根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审美道德观念,才能担负起教育学生的重大使命。只有当教师自己理解音乐作品,把通过音乐艺术形象要抒发的崇高思想和情感深刻地表现出来时,才会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感、精神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为学生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如今,中学教育不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较大的重要,可以通过其较大的艺术感染力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魅力之时,陶冶情操,启迪心灵。

参考文献:

[1]杜风兰.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2).

[2]胡娜.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9).

[3]郝翠英.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10).

[4]尹继晶.浅谈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课外阅读:中下,2012(3).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德育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