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研究

2021-09-15沈静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沈静芳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培养和践行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0-0096-03

党的十八大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阐述了价值要求。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国家、社会、公民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三者的共同价值愿望和追求。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前期的课题研究已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现状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塑造与培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1]。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的意义

(一)明确培养目标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成型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职业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培育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也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职业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更是价值观培育的过程。只有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丰富培养方式

学生思想工作要做到围绕学生、关注学生和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高职院校通过多元的培养方式,全方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夯实学生思想基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给新时代的学生思想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还丰富了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2]。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的路径探讨

(一)教育主体

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体,教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力量。大学生的价值观很大程度都是在与教师的互动、学习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校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正所谓集传道、授业、解惑于一身。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提高重视程度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建设和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重视自身的素养提高,包括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教师,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信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教学和学生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把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考核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评奖评优等标准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系统工程来抓。

2. 创新教育模式

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教学内容。转变以往课堂上教师主讲的模式,让学生能为课堂的主角,讲讲身边的故事,说说自己的感悟,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并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到食堂就餐的文明礼仪,再到宿舍生活管理的相处之礼。同时注意完善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和辅导,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积极引导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经济、同学关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让其感受到学校教育制度的温暖[3]。

(二)教育客体

学生作为教育客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大学生属于较高学历人群。当代高职大学生存在自我意识强、注重实用主义、学习能力和认识有限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推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价值观的提升,才能进一步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升教育客体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提高学习兴趣

一方面,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的特点,尝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中逐渐成长。另一方面,结合高职学生注重实用性的特点,优化奖励激励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结合学生利益,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如采取小组竞赛制、个人积分制等方法督促学生,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小组内互相合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强化先进榜样作用

新时期的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但是又不失感性,以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先进的榜样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他们是新时期大学生精神文明新风尚的引领者。通过挖掘和宣传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来引导学生,比如毕业前,全院专转本考试第一名的李同学给学生做了一次讲座,传授经验,会场座无虚席,在座的学弟学妹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效果很好。除了身边人,还可以学习全国的先进典型——“英雄模范人物”“十大时代楷模”等,用他们的感人故事来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推动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带头作用,抓好学风建设

一方面,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学生党员评选时要公开信息,充分展示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引起周围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身边的党员同学看齐。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管理,抓好学风建设,完善学生竞争机制,在各项评奖评优中更科学、更公正,杜绝影响学风建设的特殊化,提升学生参与度,特别是参与各项创优争先活动的积极性[4]。

(三)教育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主要体现在社会、家庭和学校几个方面。这三大环境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施效果。社会环境中以网络环境对学生影响最大,家庭环境中则以家风教育影响最大,学校环境的主要体现为校园文化。因此,教育环境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净化网络舆论平台

首先,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对各项内容严格把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其次,把握宣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正面宣传引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走向正确的方向。最后,利用多样化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媒体传播。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爱传播、乐分享的特点,将渗透着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视频、推文等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通过学生端不断传递正能量。注意新媒体形式要符合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语言、图片、版式、色差搭配等都要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乐于点击、乐于分享传播。

2. 重视家风的传承

良好的家风在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作用亦不容小觑。家庭环境中,家长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子女价值观的培养有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家长可身体力行,如一起观看隆重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重要节日和子女一起肃立唱国歌;一起积极支持国家抗疫防疫措施;一起为中国的奥运健儿加油鼓劲;有条件的一起为灾区捐助等等。这些爱国举动一定会通过耳濡目染和模仿学习传承下去,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师生共同创造的校园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是每个学生最直接的思想体现,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氛围。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深刻厚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在学生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史文化学习、“我的初心故事”活动等,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引领校园新风尚,还可借助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力量,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合力作用[5]。

(四)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主要包括理论课堂和实践环节,无论哪个环节,都要从教育内容上吸引大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

1. 丰富理论课堂内容

理论课堂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政治课和专业课,高校应利用理论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环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思政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一方面要精心钻研教材内容,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逻辑结构,将理论语言转换成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融入教材中去。另一方面,联系社会实际,抓住社会热点和焦点,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用鲜活的现实案例现身说法,达到预期教育目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专业课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式合力。不同专业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专业课程中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让课程思政内容显得更加自然、更加顺理成章,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都需要学习的“工匠精神”。在细微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 拓宽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程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课堂的补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实践活動,大学生可了解国家情况、认识社会、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大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可丰富自身知识、积累社会阅历、磨炼意志。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当志愿者,陪伴特殊的孩子们游戏、活动;需要时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增加了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近期,学校还开展了凤凰水蜜桃、贵州沿河土特产等直播带货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创新创造意识和自强自立的精神[6]。

三、结语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需要。高校学生思想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才能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优秀的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魏晓文,修新路.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培育对策[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05):96-104.

[2] 刘佳.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2016(06):240-241+244.

[3] 蓝少鸥. “90后”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研究[J]. 成人教育,2013,33(09):45-47.

[4] 焦爱新,李宁.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2):23-27.

[5] 况敬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04):52-56.

[6] 高馨.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的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其教育路径研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49-52.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