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连读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一体化构建的策略
2021-09-15崔艳丽黄晓红
崔艳丽,黄晓红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山东 烟台 265200)
1 背景与现状
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要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1]。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因此,几年来中高职衔接,特别是中高职课程衔接一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但通过对山东省中高职院校的调查及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尚未建立中高职贯通的课程体系,至今存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标准不统一、课程内容高度重复等问题。由此我校聘请了山东省中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校企合作的行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多次深度的调研,在分析职业教育对中高职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基础上,从临床医学检验岗位的人才需求出发,首先确立层次分明又衔接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引领,对接不同层次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参照国家临床医学检验卫生资格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特点及成长、认知的规律,按照“横向拓展、纵向提升、一体化构建”的原则,构建了三二连读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科学、合理、贯通中高职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2 以临床医学检验岗位的人才需求为依据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的中高职培养目标是中高职课程合理衔接的灵魂,其决定着中高职教育的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道德、知识、技术和技能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强调了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的一体化培养。以此为宗旨,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不同层次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调研出发,准确清晰地确立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递进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需求调研结果表明,近几年各级医疗单位没有招用中职毕业生,未来3年也无招聘计划,而对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需求,由此导致了我校学生在完成中职阶段学业后100%会选择升入高职继续学习。在完成高职学业后部分学生选择就业,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因此,中职生的培养主要是满足中职阶段第三学年跟岗实习的需求及为升入高职阶段奠定基础,高职生的培养要满足高职阶段顶岗实习、就业及职业资格考核的需求。
职业岗位调研结果表明,中职生对应的跟岗实习岗位是基本检验岗位,主要进行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接种与培养及初步鉴定等手工检验操作,要求其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基本职业素养。高职生对应的岗位是综合检验岗位,要求其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有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即能对一个检验项目进行完整、系统、准确的检验、分析和报告。
综合分析以上情况,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职业素养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着重基础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教育,强调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在中职的基础上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着重专业理论知识及应用性技能教育,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及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 以培养目标为引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递进设计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合理的一体化衔接的课程标准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主线,要建立有效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关键要做好课程标准的衔接。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层次分明又衔接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不同层次的职业岗位能力。岗位层次定位是中高职课程标准衔接的起点,只有明确了中高职教育所面向的岗位层次,才能进一步通过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3]。为此,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调研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对中高职学生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详细研讨与梳理,并结合国家临床医学检验资格考核要求统筹规划,按照知识由浅入深、技能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阶梯式模式设计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如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的设计是在中职阶段主要立足于微生物基本检验岗位(病原体的初步检验)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在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的过程中融入规范严谨、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等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突出基础性和操作性,能满足中职阶段跟岗实习的需要,并为进入高职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阶段主要对接微生物综合检验岗位(标本的系统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加强综合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理论性和技能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其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升学历等多样化选择、多途径成才提供保障。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中,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学习项目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Ⅱ标注。
4 以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为主线,重构一体化贯通的课程内容,研制贯通教材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贯通的课程内容是中高职课程衔接通道。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考虑各教育层次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等,对其进行选择、整合,实现专业课内容在层次上的衔接。同时,还要根据中高职教育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使专业课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4]。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职阶段使用的教材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高职阶段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是高中起点高职高专专用教材。从形式上看,中高职使用的是层次不同的教材,但教材目录中章节名称及逻辑顺序基本一致,而且内容在深度及广度上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课程内容的重复率较高。有些内容对中职生来说深度过大、范围过广、实用性不强,学习起来力不从心,一方面,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学时的限制,泛泛而学会使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达不到娴熟的要求。高职阶段的重复学习,不仅造成教育资源、学习时间与学习精力的浪费,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某些知识仍然学不精、学不透,似懂非懂,由此束缚了高职阶段知识、技能的突破与提升,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益。为此,我们将中职教材与高职教材的课程内容围绕一体化衔接的课程标准进行选择、优化和整合,将其分为3个学习单元:基本检验、专项检验及综合检验,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重构了层次分明、纵横衔接的中高职贯通的课程内容。中职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专项检验中临床最常见病原体的检验。高职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在深化中职阶段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专项检验中临床常见和少见病原体的检验及临床各种标本的综合检验。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中职阶段有足够精力和能力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高职阶段也会有学习后劲及提升的潜力和空间,最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纵横提升。课程内容的重构思路见图1。
图1 中高职贯通课程内容的重构思路
教材是中高职衔接教学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中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多方联动根据重构的课程内容共同研制了中高职贯通一体化教材,在教材目录中分别用罗马数字标注中职学习章节(Ⅰ)、高职学习章节(Ⅱ),解决了中高职教材的割裂问题,保障了学习的连贯性。另外,我们从典型的工作任务出发开发了对接临床检验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实训内容分为3个模块:基本检验技术、专项检验技术、综合检验技术。基本检验技术模块主要是学习专业基本技能(显微镜使用、形态检查与接种培养技术),专项检验技术模块主要是学习专业专项技能(特定病原体的检验),综合检验技术模块主要是学习综合技能(临床未知标本的检验)。实训模块按照能力渐次提升的模式设计,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保障了教学与临床的对接。
5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及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实施方案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面对的学生在年龄、心智及知识背景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中职阶段的教学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自控力都较差,知识储备量较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更是零基础,缺乏学习信心和热情。高职阶段的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职毕业生,年龄较大,心智发展更成熟,较容易接受知识和技能,但往往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特点及成长、认知的规律和培养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实施方案。
5.1 分层次项目化,贯通中高职教学
中职阶段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突出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主要开展验证性试验项目(如特定病原体的检验),在实施检验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及基本素养的训练。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复杂,只有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的模式,将各种微生物特性等基本知识及基本职业道德融入微生物检验技能的训练中,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操作练习—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纠错练习的环节在做中教、做中学,最后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扣分点、查找原因,纠正错误,做到严谨规范,才能有助于学习能力不强的中职生在反复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调动思维、学会思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基本的职业素养。
高职阶段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取“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任务引领”模式,突出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性,主要开展综合性试验项目(如临床标本的检验),将知识和技能融入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强化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比如呈现一个疑似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案例并提出任务:对该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临床检验工作过程,从标本采集与处理、标本检验、结果分析到检验报告的程序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查找资料来设计检验方案并实施任务,学生在设计检验方案和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后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反馈和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自我发展与超越精神及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养,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要求。
5.2 校企联合,反复临床,贯通工学交替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三二连读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培养目标制订了“校企联合,反复临床,贯通工学交替”的教学实施方案。中职阶段学制是3年,第一、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在校企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跟岗实习。高职阶段学业是两年,前三学期在校学习,最后学期顶岗实习。学生在中职阶段早接触临床,一方面,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运用于基本临床实践,锻炼了其基本临床实践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另一方面,能初步认识临床检验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可以激发其对高层次职业岗位的向往及升学的愿望,提高其学习动力。中职阶段的临床实习可以夯实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高职阶段做好充分的专业及思想准备。高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次进入临床,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综合临床实践,提升其职业核心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另外,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时期,任课教师也会同步进入临床一线进行临床实践,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跟上临床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以保障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这种从认知到实习再到深层次认知、实习贯通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体现了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培养特色,保障了中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递进提升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6 制订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保障课程衔接的有效性
考评体系是监控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了多元化的考评体系。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将学校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二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将理论考核、技能考核与素养考核相结合,其中针对技能考核项目制订了体现过程、结果及素养的中高职能力递进的评分标准,中职阶段的考评侧重基本能力与素养,高职阶段的考评侧重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养。考评体系的操作性强,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水平。考评结果以客观性强的学分制形式体现,各考评项目的成绩及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的成绩都转化为一定的学分。通过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可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课程体系的运行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保障了中高职课程的衔接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
7 结语
本文由山东省中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和临床医学检验行业专家组成的团队在广泛调研及深度研讨的基础上,围绕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构建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了中高职人才的贯通式培养,确保了教学效益,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但该课程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需要根据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与需求适时调整,才能保障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