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2021-09-13边慧王婧婧
边慧 王婧婧
【内容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以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三个方向为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发展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以教学为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可以有效促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本文将通过结合教材内容与热点新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生活中的榜样事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实践类型社会活动,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六个探究方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价值观 对策
前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之一,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核心素质为教育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教育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比较广泛,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与热点新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社会中的热点新闻进行分析和探究是促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擅长将教材内容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与实时的新闻热点相结合,促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的教学中,其中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谊,并在交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教学目标,这便符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观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观察发现,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交友与沟通能力,但是并不具备较强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同学友谊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实时的热点新闻,将新闻中“友善”的元素突出体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从而促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友善观念。在结合热点新闻开展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要注重及时掌握当下热门话题,从中分析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关联的因素,引导学生去探究与发现,继而根据学生的思考与学习促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因此,结合社会热点与教材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促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二、结合生活中的榜样事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可以通过热点新闻开展教学,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榜样事件进行学习。身边的真实事件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促动作用,这是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无法企及的目标。教师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或校园事件中发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事件或人物,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加强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结合学习内容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与规则同行》一课的教学中,其中便体现了诚信的元素。教师可以利用校园中诚信的案例为学生进行授课,引导学生以其作为学习与发的榜样目标,将诚信与遵守规则作为发展方向,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的观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根据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时,要注重案例的真实性与教育目标的确定,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观点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而达到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教育目的①。
三、组织开展实践类型社会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是检验知识与论证知识的主要途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现代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加注重以实践操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论证,或以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与能力,这是非常科学且适合运用至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的有效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设计更有教育意义的实践类型社会活动,以多元化的活动内容结合丰富的活动形式,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在实践类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这是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式教学方式的有效策略,同时是促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制《维护宪法权威》一课的教学中,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并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认识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权利的保障,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觀念。教师可以根据“法治”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类型的社会活动感受宪法的重要性及其主要作用。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保障实践活动的开展效率,同时促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加强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其中,是促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②。
四、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学生的学习途径主要是家庭、社会与学校,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学生很多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均是通过成年人的言行举止中形成的。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加强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在多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作用下,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例如: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这一观念的培养,教师应当将爱国教育渗透至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受爱国的元素,并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提升自身的爱国意识与爱国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一身作则要在多方面中体现,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不断地学习和探究,在实践过程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引导方法,将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世界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③。因此,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教师要注重不断地探索与学习,利用完善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以自身专业能力与榜样作用为学生起到带头促进作用,帮助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与教材内容中,同时可以体现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方式。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将其渗透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首先,学校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进行推广和宣传。需要注意的是,校园广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具体性,并非是将关键词进行表述即可完成,而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或实时新闻热点等进行广播,这种方式不仅促进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达到了拓展学生学习途径,建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演讲类型的实践活动突出校园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教师将“诚信”作为演讲的中心主题,引导学生自行创作,继而开展演讲活动。这种方式既可促进发展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文写作能力等综合水平。另外,在校园文化墙等位置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同样十分重要。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利用丰富的校園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至其中,可以非常有效地促进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六、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拓展至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中,并非是仅仅局限在教材中。教师要擅长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至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不仅对课程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同时促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尊重自由平等》一课的教学中,其中便以“平等”与“自由”这两项教学目标为主。为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中“平等”与“自由”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受本课的学习重点,既可促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坚实知识基础,又可以促进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是非常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将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促进强化教学效果,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在初中阶段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作用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背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各个元素渗透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中,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有效促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注释】
① 毛文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探讨[J]. 才智,2020(16):19.
② 陈静伟.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思考[J]. 科教导刊(下旬),2020(04):85-86.
③ 王勇. 浅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4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课题《中小学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