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导向,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2021-09-13杜娟
杜娟
【内容摘要】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已經普遍开始对信息技术产生强大的学习欲望,而丰富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量,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必须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以下主要围绕巧用问题导向,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建立学习支架、融入学习情境、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及明确学习思路这五个方面展开相关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问题 教学研究
对于初中生而言,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虽然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由于他们之前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所以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还处在萌芽期。正是因为他们原本的信息技术储备量不够丰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难以克服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积极运用问题导向。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巧用问题导向,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呢?
一、巧用问题进行课前导入,刺激学生提升学习热情
想要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效,教师不仅需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更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技巧,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化,避免学生机械式的记忆。那么,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地设置问题串,刺激学生提升学习热情,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相关知识。合理地运用问题进行课前导入,可以把原本单调的理论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同时还能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师生共同沉浸在课堂教学中。
在对《计算机安全与防护》这节内容进行教学时,在正式进入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些思考问题,初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下问题:“同学们在日常上网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电脑死机的状况呢?你们的电脑是否遭遇过病毒的袭击呢?你们知道电脑遭受病毒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吗?你们又知道应该如何预防电脑遭受病毒的侵袭吗?”这些问题符合学生在日常上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再鼓励学生去自行探索答案,学生就会在网上搜索相关的问题答案,形成自己的认知。接着,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提问:“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病毒的性质和影响呢?”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再做进一步的指正和总结。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探索病毒和网络安全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让学生深入明白网络安全问题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可以把相关知识点的难度划分成阶梯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
二、巧用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支架
课前预习不仅仅是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预习,在每节课刚开始的阶段,教师同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有目的性的预习。整个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提前预备好的,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应该具有一个大的学习支架,然后再通过深入地学习把这个支架慢慢充实起来,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并掌握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
在对《数据统计与分析》这单元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凝练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比如如何在表格中建立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这三种图表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学生首先就知道了在初步学习阶段,应该去掌握哪些内容,并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接着,教师就可以展开下一步的设问,比如:“同学们,你们私下肯定知道不少的明星,老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关于明星人气的统计数据,主要收集了前十名。那接下来,老师把这些数据给大家,你们来思考一下用哪种图表建立‘十大明星的人气值更为合理?”这时,学生们就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回答,为了让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到各个图表的应用特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以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图表进行制作。当学生们制作完之后,教师就可以分别选出一个柱形图,一个折线图和一个饼形图,引导学生们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们比较完之后,就会清楚地感受到每种图表的独特之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支架,然后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且全面地去理解信息技术知识。
三、巧用问题进行情境创设,促使学生融入学习情境
情境创设是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到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沉浸到学习氛围中,经常会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而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更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感,给学生制造更多的学习乐趣。其中,运用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就是一种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并且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将学习内容以一个更加生动且真实的状态传达给学生,教师就可积极运用问题进行情境创设,促使学生融入相关的学习情境中,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感情和专注力。
在对《图片的处理与加工》这一单元内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展示欢乐谷的图片和动画,然后再加入合适的文字和配乐,制作成一段简单的视频宣传片,让学生们足不出户就感受到欢乐谷的欢乐气氛。到了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先进行生活式的语言导入,如:“同学们,大家最期待的假期马上就要到了,你们想好去哪里玩了吗?”这时学生们的兴致就会被调动起来,纷纷讲述着自己的旅游计划。然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关于欢乐谷的图片,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被集中起来,有不少学生激动地说道:“我就正准备去欢乐谷度过我愉快的假期!”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小视频,让学生们提前目睹一下欢乐谷里有趣的娱乐项目。在播放视频之前,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如:“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要思考一下老师是怎么处理视频中的这些图片的哦!”那么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就会时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有目的地观看,这样就会让学生有效的融入学习情境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问题促进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初中阶段,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们必须要用到的,首先,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们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导者,老师能给自己的只是指导和督促,是否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最终还是要看自己。其次,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还可以给学生制造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当然,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便于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
在对《初识Flash动画软件》这节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逢年过节的时候,你们都是如何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的呀?”这时学生们就会纷纷回答:“送贺卡!”“发短信!”“打电话!”然后教师接着说:“大家送祝福的方式都这么‘古板吗?难道就没有学生自己用Flash亲自制作一些贺卡送给亲朋好友吗?”这时学生们就会恍然大悟,确实应该选择一些更加新颖的送祝福的方式。接着教师就可以提问:“那大家知道Flash制作贺卡的方法吗?”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五人一组,进行合作式的探究。当小组成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四处巡视,以便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就能在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引导、渐变和遮罩这三种常见的动画技术。另外,在小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也会主动向老师提问,然后师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就可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进而锻炼并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保证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
五、巧用问题进行思维启发,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思路
问题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堂交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载体,必然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设问,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学习的抓手,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思路。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积极运用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出更加活跃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保证所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分量,保证所设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
在对《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会讲解到关于“Excel排序”的相关知识。在进行完阶段教学之后,学生就会初步理解并掌握新建表格、输入数据、美化表格及插入公式计算等多个技能,而接下来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就是关于Excel排序的问题,那么教师就需要重点给学生讲解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有效关键字来确定排序。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展示“图书借阅情况表”,然后再给学生创设出探究问题,让学生们在问题的引导下发散思维,展开深入的思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图书馆各类图书借阅的总体数量,并引导学生运用求和函数的方法计算出问题的答案。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抛出问题串:“在三班,哪位学生借书的数量最多?你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可以在数据中准确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时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加清晰,就会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解析教师的提问可以得知,在提问中需要重点留意一些重点词语,如“三班”“借書数量”,这样学生就能更加顺利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设置问题,在“你问我答”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且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一条正确的学习思路,进而构建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尤向龙. 问题导向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以网络旅行一课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74-76.
[2] 王梅茹.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问题导向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河北大学,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