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基础教育的制度、特色及启示
2021-09-13沈佳宜
沈佳宜
摘 要: 德国的法律保障、高投入经费支撑、优质师资、独特教育决策协商机制,促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制度,本文剖析德国基础教育分轨制、多元化、注重学生整体性基础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等特色,提出:加强我国各省之间的教育合作,保证基础教育师资的质量,深化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德国 基础教育 教育制度
2020年12月1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自“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我国基础教育已解决“有学上”的问题,现在怎样才能“上好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持续需要探索的目标。探讨德国基础教育的制度及特色,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德国基础教育制度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德国的基础教育由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构成,中学教育又分为中学初级阶段和中学高级阶段。根据2018年国际经合组织出具的世界国家教育参与率的数据显示,德国小学和中学初级阶段的入学率为99%,15岁—19岁青少年的教育参与率为86%,不仅高于意大利、英国、卢森堡等周边国家,还超过国际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可见德国中小学生参与基础教育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1.严格的法律保障
早在1919年的《魏玛宪法》中就规定了在德国建立统一、强制、免费的初等教育机构即四年制小学,并要求所有儿童必须进入小学学习,再根据个人素质及倾向进入国民学校高等阶段、中间学校或者高级中学。1964年联邦各州州长在汉堡签署的《联邦共和国各州之间统一学校制定的修正协议》确定了德国基础教育分流制度。此后,德国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益得到了良好的法律保障。1971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学习促进法》规定每个父母无力支付其学费的大学生和高中生都有资格申请助学金,每个学生每月可获得10欧元—643欧元不等的资助。目前,德国每四个学生中就有一名学生受益于此。
2.“联邦—州”和“州—州”教育决策协商机制保障
根据德国的《基本法》规定,各州对教育和文化具有立法权,但整个学校系统接受国家监督。尽管在德国各州实行文教自治,但并不是松散且不受约束的体系,因为联邦与州和州与州之间建立了针对德国教育、科研和文化事业的决策、发展和管理的合作与协商机制,如文教部长会议,联邦教育、科研和技术部等。文教部长会议的主要成员是联邦及各州文化、教育和科研部部长,通过文教部长会议的召开通过的重要决议和文件一直在德国的教育改革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在2001年的“PIZA震惊”之后,文教部长会议为提高德国基础教育质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的协议,最终促进了德国基础标准和评估体系的形成。联邦教育、科研和技术部主要进行教育规划与研究,促进学生发展和科研发展等。
3.高投入的经费保障
近年来,由于德国老龄化程度加深,生育率降低,导致基础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减,中小学的学校总数逐年递减,通常情况下,学校及在校学生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支出消减,然而德国为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绩效,使教育部门适应当前的人口和社会发展要求,各联邦州教育部会定期制定学校部门的改革措施,德国对于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德国教育财政报告》显示,在2018年用于基础教育的692亿欧元的教育支出中,各州提供了563亿欧元(2010年:463亿欧元),各市镇提供了129亿欧元(2010年:111亿欧元)。联邦政府支出将近1亿欧元[1]。可见德国基础教育得到足够的财政保障。
4.优质的师资力量保障
德国基础教育的教师规模近些年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其中教学人员占教职工总人数的88%左右,德国普通教育学段小学教师的总数是最多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教师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因为想成为德国的基础教育教师,需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包括修业和见习两个阶段:修业需在大学进行6学期—8学期的学习及6周实习,见习要进行一年半到两年的真正教学经验积累。考核是指在修业和见习过后分别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考试,以获取正式执教资格。之后进入工作岗位需经过3年—5年的试用期考核。正式入职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同样必须不断进修。不断提高的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水平并保证了教学效果。
二、德国基础教育的特色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包括分轨制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与职业学校并重、多元化发展及注重学生整体性基础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
1.分轨制教育特色
德国的基础教育中很突出的一个特色是中学初级阶段的分轨制教育。正式分流之前通常有两年的“定向阶段”。在小学学制为6年的柏林州和勃兰登堡州中小学5年级—6年级为“定向阶段”,在其他小学学制为4年的州,进入中学初级阶段的第1—2年为“定向阶段”。在“定向阶段”这两年,学生们通过学校的针对性教育和指导,并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选择未来学业方向。小学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四种类型的中学:文理中学、实科中学、主科中学和综合中学。其中实科中学和主科中學只包含中学初级阶段,是与其他国家的中学模式大致类似的中学;文理中学不仅包括中学初级阶段还涵盖中学高级阶段;综合中学则如它的名字一般,是以上三种学校的整合,集合了不同学制及不同培养目标的课程。根据《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从学生的分布情况看,2018年三分之二的德国中学生就读于文理中(34%)和综合中学(32%),略微超过四分之一的德国中学生选择了实科中学(19%)和主科中学(8%),剩下一小部分德国中学生则在特殊学校(7%)就读[2]。近十年,德国的实验中学和主科中学不论学校数量还是就读学生人数都在逐年减少,文理中学的学校和在校学生数量基本维持在稳定状态,综合中学却越来越多且渐渐受到德国中学生的青睐。可见,多元灵活且给学生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学校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
2.普通高级中学与职业学校并重
德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在中学高级阶段进入普通高级中学(即文理中学和综合中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基本相当。根据《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2018学年—2019学年16岁—19岁的德国中等教育高级阶段在校学生分布情况,其中54%分布在普通高级中学,46%分布在职业学校[2]。从普通中学初级阶段毕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职业学校完成的学习属于义务教育中学高级阶段的范畴。职业学校分为两大类型:双元制职业培训和学校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培训是一种校企结合且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要完成为期3年的职业培训学习,顺利毕业后学生可得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文凭。学校职业教育可分为职业专门学校、专科学校和职业高中。在这些学校的学生接受为期2年—3年的职业教育,毕业后可获得进入高等专科学校的资格。
3.基础教育呈多元化发展
因为德国《基本法》规定,联邦政府只起到监督的作用,德国各联邦州可根据各州宪法和各州《学校法》对教育进行自治。各州的教育年限、学校類型、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不完全相同。这样各联邦州就可根据各州实际情况对教育进行自治,做到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从学校类型来看,除了前文提到的占主流的公立学校外,德国基础教育阶段还有一小部分私立学校。根据联邦统计局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学年—2020学年,德国所有私立学校(5,839所)中,63%(3,681所)为普通教育学校,其余37%(2,158所)为职业学校。
4.注重学生整体性基础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德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时俱进地改革。尽管在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进程上各联邦州存在差异,但在整体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即着眼于对学生整体性基础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培养。在德国的小学教育中,这一特点有突出体现,德国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不断传授最基础的知识和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以便让具有不同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具备人际交往的基本经验,并为今后独立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03年,德国更是出台了德国国家教育标准,提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产出标准。也就是说,在德国基础教育中,不论进程还是结果都注重能力培养。
三、有关思考
一,加强全国各省之间的教育合作。德国“联邦—州“及”州—州”的教育决策协商机制较有效地提高德国各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为了提升中国各省基础教育水平,缩小各省基础教育水平的差异,各省之间可以加强教育合作,积极促进经验交流分享,大到各省教育分支部门的交流合作,小到不同省份的学校之间形成友好联盟和姊妹学校。探讨失败的经验教训,分享成功的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
二,保证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质与量。德国基础教育师资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足以支撑基础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目前我国报考师范类院校的优质高中毕业生数量偏少。国家可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质高中毕业生就读师范类院校。师范类院校需不断加强对师范生的培训,严格把关其毕业实习。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门槛较低,没有经过专门师范培训的学生同样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导致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完善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制度,比如实现全国性统一考试,提高教师资格证是申请门槛,保证教师质量。在教师入职后提供给教师充分的进修机会,促进教师不断在教学、科研、师德等方面全面进步。
三,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职业教育的培养。德国的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让学生可以充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工学结合的教育体制下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更重视学业成绩,欠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对学生职业技术的培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大力宣传职业平等思想,赞美技术工人工匠精神的可贵,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培养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尽早进行职业规划,选择最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希望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下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可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Statistiches Bundesamt. Bildungsfinanzbericht 2019[EB/OL]. [2020-11-02]. https: //www. destatis. de/DE/bildungsfinanzbericht-1023206197004.pdf.
[2]BMBF, KMK, Bildung in Deutschland 2020[EB/OL]. [2020-11-06]. https: //www. destatis. de/DE/bildung-deutschland-5210001209004.pdf.
[3]秦琳.德国基础教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