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21-09-13陈宇翔

考试周刊 2021年68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陈宇翔

摘 要: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教学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初中生处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正确的三观还没有最终成型,由于心理特征还没有成熟,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初中历史学科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家国情怀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历史文化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修内容,对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家”和“国”看起来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含义,我们的理解,家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是心理避风的港湾;国是大家的国家,似乎离我们很有遥远。但是,有句宣传语说得好“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家和国存在于一念之间,是国也是家,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一个大国,家和国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情怀,顾名思义,可以认为是一种情感寄托,对国和家的情感所向。如果一个人拥有积极的家国情怀,那么他会对祖国和家庭怀有感激之情,在学习工作生活之中会乐观向上,就会有为家国做贡献的进取之心,与家国共进退;反之,则会受到居心叵测之人鼓动,做出伤害国家的事情,给国家抹黑。当然,不同的人对家国情怀有不一样的表现,与个人特征、人生经历、所处环境等因素相关。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家国情怀,形成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道德情操。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是人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各种信息接触面也比较广,由于好奇心会去关注一些负面消息,对学生尚未成熟的价值观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对家国情怀教育十分的有必要。

(一)培养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的必须具备的情愫。学生要培养自身站在历史人文的角度去认知家国,认识世界。小家的和谐离不开亲人和家人的努力奋斗,共同进步。国家的富强繁荣、和平安宁,往远了说,是历史上许许多多英雄人物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往近了说,是无数人在看不见的地方负重前行。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前的幸福生活、和平盛世来之不易,让学生能够树立浓厚的爱国、爱家的情感,对家和国有更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也萌发了对社会、对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初中历史课程性质具有思想性、人文性,思想性与爱国主义密切相连,而人文性强调了人本主义,要加强学生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无论是从个人、国家、民族角度出发,都离不开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二)培养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

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学习,往往会受到较好的成效。初中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感情丰富而激烈,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培育,能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出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学习历史知识,去探索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如在七年级《中国古代史》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清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对东晋王朝北伐失败一事借用孙逊“闻鸡起舞”的成语典故,让学生感受到他的爱国之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就更加深刻了,在感悟了家国情怀的同时又掌握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只要教师在处理具体细节中,把握住家国情怀培养的關键和度,就能让学生在兴趣之中体悟到家国情怀的多种情愫,又能将知识点牢牢掌握,对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很大。

(三)培养家国情怀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随着全球化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拥有正确的家国情怀。只有在家国情怀的影响下,一个人才会不自觉地重视传统文化,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渗透,一个国家才会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通过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可以很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跌宕起伏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前发展,有辉煌也有衰败,都是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的培育,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它的发展和延续经历又是怎样的,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有利于学生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分析

历史学科在家国情怀的培养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从历史故事和历史英雄人物中汲取更多的历史养分,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让学生对家庭、对国家更加热爱。教师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知识充分准备,运用合适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融入历史情景中,在有趣的互动中,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体悟,对家国情怀的感触更加深刻,从而会对历史学习有更多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创设历史情景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氛围中来,主动地走近历史,在思维发散中感受过往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景创设,通过正确的手段方式,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载体,将历史中复杂的故事和情节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在情境展示中,将历史的真相还原出来,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不能为了让家国情怀突出而故意夸张、混淆历史,尤其是要注重区分影视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艺术渲染,避免让学生对真实历史产生混乱,这对历史教学是有不利影响的。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历史知识,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历史框架。在课堂总结时,教师对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升华,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同胞以死抵抗,最终达成了十四年抗战的胜利,才有现在的和平社会。学生们在这样的抗日战争中感受到了怎么样的家国情怀?爱国,无私奉献,无谓牺牲……通过这样的一堂课,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情绪高涨,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达到了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