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桥接TREVO支架取栓对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1-09-13刘东伟樊永帅臧家蒙
赵 鹏,王 坤*,刘东伟,樊永帅,臧家蒙
(1.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3.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神经介入诊疗科,山东青岛 266400)
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为前循环缺血,累及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临床表现为对侧偏瘫、感觉丧失、偏身感觉障碍、凝视及意识障碍等,症状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当前临床上对于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多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治疗,但仅依靠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较低,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TREVO支架取栓是利用机械方式清除血栓,促使血管再通,具有较好的血管疏通效果,且患者预后效果较佳,为患者的后续治疗争取时间[2]。基于此,本文选取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桥接TREVO支架取栓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3、12例;年龄40~70岁,平均(58.46±10.04)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4、11例;年龄40~70岁,平均(58.37±10.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的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均经颅内大动脉三维时间飞跃(3D-TOF)-MRA/对比增强(CE)-MRA/DSA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者;无院外治疗史者等。排除标准:预计生存时间低于3个月者;合并恶性肿瘤、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TREVO支架手术禁忌证者;认知障碍或有精神病史,无法配合研究者。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审核批准此研究,且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常规降压、降糖等对症支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即给予患者0.9 mg/kg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广州铭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150001,规格:16 mg/支)静脉溶栓,首先将10%的药物在1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的药物溶于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在1 h内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使用TREVO支架取栓,即以改良经皮穿刺技术穿刺患者右侧股动脉,置入血管鞘(6 F),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明确闭塞血管,协助导管引导微导管、微导丝通过闭塞血管,采用TREVO支架取栓中间导管抽吸技术,将血栓进行清除,如有必要,可多次取栓。24 h复查头颅CT,若无出血现象,给予患者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13,规格:100 mg/片)、75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湖南迪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609,规格: 75 mg/片),1次/d。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取栓后,进行血管造影,对血管再通率进行检查,评定标准:依据脑梗死溶栓(TICI)灌注分级标准[4]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进行评估,闭塞血管远端无灌注表现为0级;远端分支发现有微量灌注为Ⅰ级;闭塞动脉血管分布部位1/2以下发现有灌注表现为Ⅱ a级;闭塞动脉血管分布部位1/2以上发现有灌注表现为Ⅱ d级;闭塞动脉血管分布部位全部灌注为Ⅲ级。血管再通率=(Ⅰ级+Ⅱ a级+Ⅱ d级+Ⅲ级)例数/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分、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6]评分。NIHSS评分分值为0~42分;mRS评分分值为0~5分,均为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于全部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 mL,以3 500 r/min的转速进行10 min的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 (sICAM-1)、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血管再通率)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治疗后90 d mRS评分及血清sICAM-1、hs-CRP、TNF-α水平)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率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64.00%,高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例(%)]
2.2 NIHSS评分、mR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治疗后90 d mR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RS:改良Rankin量表。
组别 例数NIHSS mRS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前 治疗后90 d对照组 25 15.24±4.69 9.13±1.54* 3.11±0.19 2.88±0.11*观察组 25 15.42±5.02 7.13±0.48* 3.19±0.47 2.56±0.21*t值 0.131 6.199 0.789 6.749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炎性因子 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sICAM-1、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s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hs-CRP:超敏 -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
组别 例数sICAM-1(ng/mL) hs-CRP(mg/L) TNF-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前 治疗后24 h对照组 25 50.36±4.16 31.26±3.49* 9.43±1.05 6.23±0.74* 18.46±2.11 10.21±1.46*观察组 25 50.44±5.06 15.46±2.74* 9.33±1.14 3.09±0.38* 18.37±2.06 6.42±0.74*t值 0.061 17.804 0.323 18.873 0.153 11.57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颈内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常见病因有头颈部外伤、结缔组织血管病变等,该病的发生可能是微小血栓堵塞远端的小血管,大型血栓堵塞大血管近端导致,因此,对于颈内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应以再通堵塞脑血管,促使脑部损害部位血供恢复正常,降低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并发症、后遗症等的发生为治疗原则。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于颈内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而言,受溶栓时间窗限制,单一使用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较差,治疗效果欠佳。
桥接TREVO支架取栓治疗是利用物理器械,通过微导管技术沿下肢动脉通过体内动脉通道到达颅内动脉内,然后通过取栓装置“抓捕”血栓,以此恢复血管通畅,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其作为新型的微创技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对血栓进行特性判定,根据血栓的体积、质地等差异,选择合适网眼,并将支架精准定位于最佳位置,保障血栓取出过程中不会脱落,在提高血栓清除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术中可能发生的神经功能损伤相关风险,手术安全有保障[7]。由此次研究中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治疗后90 d m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提示以静脉溶栓桥接TREVO支架取栓治疗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sICAM-1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水平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s-CRP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其水平随着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的发生急剧上升;TNF-α是一种涉及到系统性炎症的细胞因子,其水平异常升高,提示脑梗死患者病情恶化。桥接TREVO支架具有低金属覆盖率,较小的接触面积,可有效提高径向力,利于血栓嵌入,促使血栓融入网孔,对硬血栓的取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作为微创技术,减少患者机体感染的风 险[8]。由此次研究中分析得知,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sICAM-1、hs-CRP、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提示以静脉溶栓桥接TREVO支架取栓治疗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治疗 效果。
综上,以静脉溶栓桥接TREVO支架取栓治疗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