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 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13范文平

大医生 2021年9期
关键词:腰段创伤性经皮

孟 元,范文平,刘 如

(1.聊城市脑科医院骨科;2.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3.聊城市脑科医院康复科,山东聊城 252001)

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是指发生部位为胸、腰之间区域的创伤性骨折,其主要是由高能量暴力所引起。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最常见的手段,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恢复,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创口大、出血量多、易感染等不足[1]。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是一种应用特殊手术器械、影像学系统等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精准等优点,临床常用于治疗腰椎滑脱、脊柱肿瘤等病症[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聊城市脑科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聊城市脑科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0、10例;年龄19~61岁,平均(37.79±4.26)岁;病程3~11 d,平均(5.64±1.24)d。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9、11例;年龄18~62岁,平均(37.86±4.21)岁;病程4~10 d,平均(5.54±1.14)d。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符合《脊柱创伤外科学》[3]中关于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确诊者;均为单节段骨折者;脊髓神经功能完好者。排除标准:存在神经损伤、椎管狭窄而需行椎管减压术、椎体成形术者;腰背部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或开放性骨折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本研究在聊城市脑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并选择俯卧腹部悬空位。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于伤椎中心处,从后正中入路作一8~10 cm的切口,使伤椎周围充分显露。在伤椎上下相邻的椎体内放置椎弓根螺钉,并根据机体脊椎的生理曲度进行安装钉棒,以便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经透视显示复位效果满意后,对创口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并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给予研究组患者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以患者的体表标记伤椎作为手术操作点,作一1.2 cm横切口,之后应用开路锥沿椎弓根推进5~10 mm,接着使用C型臂机透视下确定进针点,并确认角度。应用导丝进行引导攻丝操作,并准确测量攻丝深度后,植入适宜型号的椎弓根螺钉至椎弓根内。相邻椎体采用长钉,伤椎采用短钉,根据脊柱胸腰段生理曲度和矫正需求选择预裁棒并使用专业操作进行安装,将钉棒插入头侧螺钉部位,将钉棒垂直插入至钉槽槽底,最后经C型臂机透视确认复位良好后,逐级拆除相关装置,后续清理与缝合同对 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②分别于术前、术后7 d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操作(设置转速为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2(PGE2)水平。③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炎性因子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1β)、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血样采集、血清制备方法同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文中数据,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应激及炎性因子指标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手术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 时间(d)对照组309.48±1.34116.89±9.15173.25±12.4811.59±2.84研究组303.56±0.45 74.13±6.12 62.79±5.14 5.54±1.21 t值 22.939 21.276 44.826 10.734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应激指标 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CK、Cor、PGE2水平均较术前上升,但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s)

注:与术前比,*P<0.05。CK:肌酸激酶;Cor:皮质醇;PGE2:前列腺素E2。

组别 例数 CK(IU/L) Cor(ng/mL) PGE2(μg/L)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对照组 30 164.22±14.56 257.47±17.21*166.24±12.36 205.15±16.34* 73.51±4.36 92.15±3.34*研究组 30 164.16±12.62 182.60±13.38*167.26±13.12 178.82±11.37* 73.55±4.12 83.12±3.37*t值 0.017 18.812 0.310 7.245 0.037 10.4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 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比,*P<0.05。IL-1β:白细胞介素 -1β;CRP:C- 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 例数 IL-1β(pg/mL) CRP(mg/L) TNF-α(pg/mL)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对照组 30 15.22±1.56 27.17±1.21* 6.24±0.46 13.15±1.24* 30.51±1.36 42.15±1.34*研究组 30 15.16±1.62 20.60±1.28* 6.26±0.35 7.82±0.57* 30.55±1.12 37.12±1.37*t值 0.146 20.430 0.190 21.391 0.124 14.37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是由车祸、高空坠落、重物压砸等原因导致的脊柱骨折。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术可通过后路切开复位,并以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的途径进行治疗,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脊、神经根等组织损伤,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该手术术后易发生腰背疼痛、继发性平背畸形等并发症[4]。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操作过程中,有直形与弧形持棒器以供选择,采用U形钉头与柔性钉尾软硬结合的设计,且配备逐级压棒器和特殊连接杆,更便于置棒、锁紧及上棒操作,在肌间操作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椎旁肌肉组织损伤,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肌力恢复[5]。CK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外表面及细胞液内,其水平高低与肌肉损伤程度呈正比;在创伤、疼痛等刺激下可大大增加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活性,从而使Cor、PGE2等水平异常升高[6]。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7 d研究组患者血清CK、Cor、PGE2水平较对照组低,表明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手术创伤,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血清IL-1β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其水平的升高表明机体炎症损伤越严重,病情恢复进程慢;血清CRP反映机体炎症损伤严重程度;血清TNF-α高表达可促进机体炎症反应加剧,进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7]。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因切口小、损伤小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创伤刺激、感染等风险,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加剧,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8]。由上述研究数据结果可知,术后7 d,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较低,表明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创伤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可减轻创伤,同时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程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腰段创伤性经皮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