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本科专业质量标准的构建研究
2021-09-12杨少斌曹庆年米国际张广良郝红武
杨少斌 曹庆年 米国际 张广良 郝红武
摘 要:随着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深入推进,众多新建本科院校将建设更多的一流本科专业作为彰显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分析专业质量标准的内涵,从系统论思想、社会适应性视角、复杂性科学原理等方面,阐释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在师生中开展一流本科专业调查分析,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本科专业质量标准的基本构架和组成,形成了由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思路等8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等组成的统一整体,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和评价一流本科专业提供指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本科专业;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3-0005-06
Abstract: With the initiation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programs, many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increasingly take more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as fundamental symbol of upgrading school running leve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lication of major quality criteria and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structing major quality criteria from the viewpoints of system theory,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complex science principle. By conducting investigation on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among staffs and studen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framework and components of quality criteria about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The framework is an integral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eight first grade indexes such as specialty orient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and thirty-eight secondary indexes. Moreover, the framework is constructed in the expectation of providing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application-oriented majors,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evaluation.
Keywords: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quality criteria; evaluation system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决定面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基于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目标,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出在2021年前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019年首批评选认定了4054个国家级、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地方院校有236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同时要求,各高等院校要按照一流专业建设条件,完善本科专业建设三年规划,统筹实施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不断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同类型本科高校的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办学条件和资源、行业背景、服务面向等方面不尽相同,呈现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良莠不齐,因此教育部鼓励各高校要围绕自身实际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要适应新时代国家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的新需求,学校自身特点和行业背景、服务面向等,构建内部一流专业质量标准体系、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专业评估,建设具有鲜明特色一流本科专业,是众多此类院校值得深思的。
一、高等教育质量及质量标准
(一)高等教育质量
“质量(Quality)”作为专业术语,最初起源于工商业领域。国家标准化组织认为“质量”是“目标的达成度”[1],并将其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2];我国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 19001-2016)中将“质量”界定为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现有或潜在需求的能力的特征总和。质量的概念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是在上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质量(Higher Education Quality)这一概念能够被提出并广为流传,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牽引,另一方面是源于企业管理话语的诱导。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定义也众说纷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高等教育质量界定为一个包括高等教育所有主要功能与活动的多层面的概念”[3];英国学者麦尔肯·弗雷泽(Malcolm Fraze)提出: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是指学生发展质量,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东西,包括所知、所能做的及其态度[4];而博格等人在《高等教育中的质量与问责》一书中提出:“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通过运用文字、数字以及抽象概念来使学生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教会他们如何与环境共处,并对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5]。熊志翔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在特定环境下,高等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满足消费者明确或蕴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他所指的特定环境是高等教育质量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等条件[6],明确的需要即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目的以及各学科的专业目标等[7]。从已有的各类文献资料来看,诸多学者都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不同的见解,但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未形成公认的高等教育质量的定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