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成像对术后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2021-09-1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肛周符合率脓肿

徐 鹏

(临沂市河东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临沂 276034)

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主要是由于肛周部位基于各种原因导致感染[1]。在感染初期,通常病灶部位在肛周浅表,患者会感到灼热、肿痛,伴随浮动感和下坠感,随着病情发展恶化,感染会逐渐蔓延至深部,出现脓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祛除病灶,消除感染因素,使患者恢复正常[2]。但手术治疗之前需要明确病灶分布、形态等,这些数据必须依靠科学的检查方式获取,不同的检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诊断结果,其临床诊断价值也不一样。因此,本文为研究MRI对术后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特从我院影像科抽取196例患者展开调研,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影像科检查的196例术后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患者纳入本组研究,男性125例(63.78%),女性71例(36.22%)。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处于20 ~45岁,平均(29.23±5.82)岁。

纳入标准:(1)符合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临床诊断标准,具有不同程度的灼热、肿痛、浮动感和下坠感的患者;(2)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3)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肛肠类疾病的患者;(2)患有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3)精神疾病史患者;(4)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5)不满足诊断条件和不配合诊断的患者。

1.2 方法

收集整理所有入组参与研究诊断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均对其进行MRI检查。首先,选择GE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检查仪作为本次疾病诊断系统,将系统检查参数设置如下:扫描层距为0.6 mm,层厚为3 mm,矩阵为512×512,视野调整为200 mm×300 mm;其次,叮嘱患者在检查前排空肠道,做好检查准备,之后指导其保持仰卧位,以足先进的顺序进行扫描,扫描从下至上,分别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多方扫描,具体诊断数据通过T1WI、T2WI、T2WI-Fs、DW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必须由2名及以上具有丰富肛周感染读片经验的医师共同读片,若出现分歧需要反复探讨,必要时可进行再次检查,直至诊断结论一致。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性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MRI影像学资料,对其病变情况、脓肿形态、脓腔个数、病灶分布、形状等数据信息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病情诊断符合率来判断MRI的临床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以率(%)来表示,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根据手术结果来看,在196例患者中,有182例患者确诊为单纯肛周深部脓肿(92.86%);有14例患者被诊断为肛周深部脓肿合并瘘管(7.14%)。单房脓肿有179个(84.04%),多房脓肿有34个(15.96%)。发现脓腔213个,坐骨直肠间隙分布有102个(47.89%),骨盆直肠间隙分布有75个(35.21%),高位括约肌分布有36个(16.90%)。其形态呈现不规则条块的有94个(44.13%),类圆形的有78个(36.62%),呈分叶状的有41个(19.25%),发现内口147个;经MRI检查结果显示,在196例患者中,单纯肛周深部脓肿有183例(93.37%),合并有瘘管的患者有13例(6.63%)。单房脓肿有181个(86.60%),多房脓肿有28个(13.40%)。检出脓腔有209个,总的符合率为98.12%(209/213),布于坐骨直肠间隙有103个(49.28%),骨盆直肠间隙有71个(33.97%),高位括约肌有35个(16.75%)。其形态呈现不规则条块的有91个(43.54%),类圆形的有70个(33.49%),呈分叶状的有48个(22.97%)。检出内口136个,诊断符合率为92.52%(136/147)。以上数据显示,MRI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手术与MRI脓肿检查结果对比[%(n/m)]

表2 手术与MRI脓腔检查与病灶分布诊断符合率对比[n(%)]

3 讨论

肛周是消化系统的终末位置,主要是由内外两层肛门括约肌组成的圆柱形腔体,是排泄的重要通道,常由于感染导致病发,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肛周脓肿、肛门湿疹、肛乳头瘤、肛门瘙痒、肛门疣病、肛瘘等,其中,肛周脓肿最为常见,是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的常见病症[3]。

根据大量的临床诊断资料总结分析,在肛周的括约肌间隙中充满了蜂窝样脂肪,是感染的多发地。该病一般不能自愈,若不能及时进行抗炎消肿、抗菌治疗,消除感染源,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慢性感染,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形成瘘管,甚至发生癌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依托可靠的诊断数据,位于浅表的肛周感染诊断较为容易,但要想获得深部感染病变信息需要选择正确的检查方式,才能获得准确的诊断数据。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比X线的诊断分辨率高,对于微小病灶的诊断更为精确,并且可以清晰观察到肛周内脓肿数量、大小、分布位置、形态等,还能看到肛瘘的走向,显示出与邻近组织之间的解剖面[5]。在T2WI的影像学资料中可以看到肛管呈现圆柱状,而在冠状为扫描下可以看到呈现出杯状结构,在矢状位下呈现环形结构,通过这些不同结构剖面可以多方位地观察病变情况,获得内括约肌中的具体感染信息[6]。研究数据显示,MRI的病变诊断符合率、脓腔、内口等病灶检出率等均高达90%以上,与手术病理性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性诊断结果高度近似,将其运用于肛周深部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后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和脓肿、内口病灶检出率,有助于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经鉴定MRI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检查方式,可以考虑将其大力推广应用于肛肠疾病临床诊断。

猜你喜欢

肛周符合率脓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肛周赘生物1例报告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