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1-09-10洪丹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现状分析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本文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思考团体辅导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希望以此改善小学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91-02

引 言

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经过近四十年的呼吁、探讨、论证、探索和推进,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纵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成果是有的,进步也是有的。但是,我们同样不可以忽视的还有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专业心理教育人员配置问题、团体辅导的场所设置问题、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问题,以及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和亟须解决的。

一、在小学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短期意义

1.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如今,校园霸凌、校园暴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在小学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使其能够辨别健康的心理和非健康的心理,并具备初步自我调节的能力,调整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1]。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健康、积极、蓬勃的心理状态,可以使学生保持头脑的高效运转,使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在小学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营造健康、活跃的学习氛围。

3.有利于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起到防治心理疾病的作用

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在小学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科学、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心理上产生的波动予以适合的开解和疏导,通过及早发现问题,防治学生的心理疾病。

(二)长期意义

在小学阶段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处事态度,使得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压力时能够妥善处理问题,减少或避免极端的行为和心态产生;也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心理素质,提升人们整体的素质水平,减少暴力、残忍和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或现象的发生,从而助力创建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学校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小学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两种极端

虽然我国在小学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将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校和课堂,号召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近幾年的事情。所以,家长、学生,甚至是学校对小学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认为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式化的东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和价值;另一种是过度依赖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将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同治疗心理疾病的心理学混为一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对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应予以纠正。这两种极端认知均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的发展和普及。

(二)过度夸大小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现如今,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基本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而在当下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小学生所了解和掌握到的信息远比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同龄人要更多。因此,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外来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模仿生活和影视剧等情景中不正确的形象。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过度夸大小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将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夸张到耸人听闻的程度。我们应该以科学、认真、严谨的眼光看待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作为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者,在评定和检测时应有严格的标准和合适的检测工具,切忌主观、随意地进行评价和评估。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专业的技术性工作,它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所以必须由专业的心理教育人员来开展此项工作。从事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至少应满足两方面的要求:首先,从教人员必须具备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更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组织好、调动好参与团体辅导的学生。其次,从教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发达国家,几乎每所学校都会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些从教人员在上岗之前都已经经历过系统化的培训和严格的训练,具备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格和证书。但是在我国,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源于各个方面,大部分是学校的在职教师,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经验,在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配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开设的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打着心理健康教育口号的“活动课”,没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四)缺少专门的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场所

现如今,大部分小学的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场所,基本上是班级教室或者操场,缺乏隐私性和保密性,导致学生的安全感得不到维护,学生难以投入其中。教师把握不到学生真正的内心活动和心理状态,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估,最终导致教师做出的分析和疏导方案不能“对症下药”,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

三、国内学校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正确认识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客观、全面地看待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学校应从专业的教育者角度正确认识团體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为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并帮助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参与其中,反思自身,促进自身的进步[2]。

其次,从教人员除了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还应做好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让家长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应过渡宠溺、担心而做出对学生心理的不客观评判,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应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合理疏导学生心理,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注重对从教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对于各项设施设备健全和人员配置齐全的学校而言,从事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积极调研,利用现有的资源主动研究和探讨更好地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不能保证专人专事的学校可以对现有教师进行整编,组织一支年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通过专业讲座培训、外出学习等增强队伍的专业性,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3]。

结 语

在小学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对学生行为和反应的关注和分析。同时,教师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发展和落实。

[参考文献]

周超,杜清,梁娟.团体辅导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8,78(05):78-79.

耿岩.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34(09):129-130.

韩丽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0-11.

作者简介:洪丹(1988.9-),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学等。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现状分析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