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2021-09-10林蓉游红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林蓉 游红玉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必须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责任,而“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和课程思政提倡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进行了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语言教学同向而行,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1.前言

近些年来,“课程思政”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研究的热词。根据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即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必要举措。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高校的基础课,授课面广,涉及学生众多,其语言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思政教育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尤其是文秋芳基于“全人教育”而倡导的“产出导向法”,更是与课程思政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完美锲合。因此,如何将“产出导向法”和课程思政理念结合起来,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即达到语言和能力教学目标,又能够润物细无声,是每位高校英语教师应当认真思索和实践的事情。本文即是这样的背景下,以《新通用大学英语》第3册第4单元“人生选择”(life choices)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务求通过教学达到全方位多维度的语言、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目标。

2.教学目标设定

本设计案例选取《新通用大学英语》第3册第4单元“人生选择”(life choices)为素材,学习对象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读写能力强,语法扎实,但口语和写作输出能力较弱,在价值观方面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大,不少学生推崇西方文化。基于此,本单元以“育人”为核心目标,从三个方面设定了教学目标,分别为: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听力和阅读材料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谈论自己曾经的梦想,并阐述对未来的抉择及原因。②批判性思维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名人、华为公司以及中国面对疫情所做出的决定,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情况,并依据分析做出理性判断和抉择。③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中国面对疫情所做出的选择,帮助学生建立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讨论钱学森、李子柒及华为的选择,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和“中国梦”联系起来,把个人选择同中国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3.教学设计

本设计案例遵循“学习中心说”的教育理念,基于“产出导向法”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3.1驱动性产出任务设计。“产出导向法”强调驱动环节要设计具有交际真实性的产出场景,基于本单元“人生选择”的主题和给定材料,结合思政目标,本单元的输出任务为二选一主题写作:①毕业后选择在小城市/农村或是大城市发展?②如果出国留学,毕业后是回国发展还是留在国外?这两个题目和每位学生未来的选择都息息相关,也是针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而设立,产出目标即融合了本单元语言知识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目标,也需要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各方面因素,作出选择,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3.2课前设计。通过对单元材料的分析、解读和重新组合,将本单元内容分为两个子项目:谈论最初的梦想以及谈论未来的选择。同时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课前主要在线上进行子项目1的学习,即谈论最初的梦想,具体包括:

①听力材料输入:课本对话听力练习,并谈论小时候的梦想。目标:熟悉主题和相关表达。②微课解析语言模式:观看微课,学习如何表达梦想。目标:掌握相关句型,尤其是could/should have done 句型。③小组活动产出:采访组内成员,了解他们的梦想并录制视频上传。目标:掌握并能实际应用句型。④同伴评价:观看其他小组的视频并评价,评选最受欢迎视频。目标:互相学习,并能够依据给定标准客观评价同伴作业。

3.3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主要在线下进行子项目1的师生共评和子项目2(谈论未来的选择)的学习和产出。具体步骤为:

①子项目1评价:老师在课堂播放评选出的最受欢迎视频和任一视频,请学生指出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老师就语言和内容进行反馈。目标:帮助学生熟练且正确掌握相关句型和表达。

②子项目2材料输入、解析与产出:

a.听力练习:完成课本关于毕业后考研还是工作的听力练习(输入),归纳总结关于选择的表达模式(解析),并依据归纳的模式谈论自己的选择(产出)。目标:掌握关于选择的表达模式并能运用,此目标为本节课重点。

b.比较式阅读活动:完成课本关于甘地和史怀哲的段落阅读(输入),比较二者最初的夢想和最后选择的异同,并根据所学的关于讨论梦想和选择的模式进行对话训练(产出)。目标:灵活运用并强化所学表达模式,此目标为本节课重点。

c.听说训练:观看关于郎平的英文采访(输入),小组讨论为什么郎平会选择在美国执教,并进行辩论:如果你是郎平,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产出)?目标:灵活运用所学表达模式,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和探讨事物原因。

d.小组展示:分组选择主题(钱学森海外学成,一心归国报效;华为勇抗重压,坚持中国科技自立;中国全民一心,抗击疫情显成效。),然后以“选择”为主题进行小组展示(产出)。目标:灵活运用所学表达模式,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将自我选择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此目标为本节课难点。

3.4课后设计

课后设计主要为围绕主题进行的线上拓展学习,具体为:

①课后拓展阅读:阅读习近平主席在五四青年节的讲话(英文版)(关于“中国梦”的节选),并学习重点词汇。目标:赏析重点词语的使用,理解中国梦的内涵。②翻译赏析:赏析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选择”词句的英文表达。目标;赏析中国经典文化,提高语言鉴赏能力。③观看关于李子柒的视频,并完成相关练习。目标:学习讲好中国故事,并让学生意识到在农村也依然可以大有作为。④主题作文写作:结合所学语言模式,二选一进行主题写作:a.毕业后选择在小城市/农村或是大城市发展?b.如果出国留学,毕业后是回国发展还是留在国外?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未来会面临的选择,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以来,投身祖国建设,报效国家。

4.思政设计亮点

在本设计案例中,思政教育通过“课前了解和谈论学生梦想—课中了解和谈论个人、集体和国家选择—课后谈论自我选择”的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尤其是课上几乎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例如阅读活动中通过甘地选择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争取印度独立;史怀哲在30岁时为了拯救更多贫苦人民放弃已有成就,立志学医,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钱学森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排除万难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立下卓越功勋;华为面对国外多重打压和技术封锁,坚持自强不息,选择科技自立,誓将竞争与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面对疫情,万众一心,举国上下闻令而动,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也彰显了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一系列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进而在他们做出选择是能够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到时代大背景中,在为“中国梦”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总结:总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必须要深入挖掘主题相关思政要素,设计真实情境的产出目标,并将思政要素巧妙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同向效应,实现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高德毅,宗爱东.2020.5.

[2]陈顺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43):121-122.

[3]于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J].现代交际,2018,486(16):189-190.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