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散瘀驱毒软肝法防治慢性乙肝早期肝纤维化32例临床观察
2021-09-10陈勇李雪娟周卫平杨庆荣蒋春峰
陈勇 李雪娟 周卫平 杨庆荣 蒋春峰
【摘要】目的 探讨扶正散瘀驱毒法软肝法防治慢性乙肝早期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起至2020年10月通州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遵循扶正散瘀驱毒法软肝法遣方立意,自拟处方扶正化瘀软肝散结,制成胶囊口服,干预患者病情。每六个月观察评价一次,18月后得出初步结论。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3.58%(P<0.01)。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纤维化防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肝纤维化;慢性乙肝;中药; 扶正散瘀驱毒软肝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2-043-03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共同的病理改变;也是进一步向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发展的重要环节[1]。多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肝纤维化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任何肝脏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过程,如果损伤因素长期不能去除,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肝硬化。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在西方国家酒精性肝损害是造成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而在东南亚和我国则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为主。由于抗乙肝病毒(HBV)治疗因诸多因素而效果不佳,因而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成为仅次于清除病毒的关键目标。目前西医除对症对因、抗病毒外,常用的抗纤维化药物副作用大,疗效不确切。中医药在防治肝纤维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采取扶正散瘀驱毒法软肝法防治慢性乙肝早期肝纤维化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起至2020年10月通州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36.8±11.5)岁;平均病程(12.35±8.46)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37.6±10.8)岁;平均病程(13.26±8.78)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项目 遵循扶正散瘀驱毒法软肝法遣方立意,自拟方药,干预患者病情。观察每六个月评价一次。对照组和治疗组每位患者一人一份表格,对照组在6、12、18月时予以症状、体征评估和年龄、PLT、GGT、A/G、SSA、肝纤四项、肝脏剪切波速、MRI弹性成像以及病毒指标等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及时评判,做好记录。治疗组分别在服用中药胶囊6、12、18个月对每位患者症状、体征评估和年龄、PLT、GGT、A/G、SSA、肝纤四项、肝脏剪切波速、MRI弹性成像以及病毒指标等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及时评判,做好记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排除变异对象,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情况,比较治疗组两小组间肝纤维化程度变化情况。
2;治疗方法
2.1;选取收集62例轻度(炎症活动度为G1-2,纤维化程度为S0-2)[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sAg阳性>6个月;HBV DNA>103IU/ml;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1])均经血生化和影像学检查确定为F0-F2级早期肝纤维化。F0级虽无纤维化阳性指征,但有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年龄、性别、发病治疗情况、病程等基本情况相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护肝降酶、抗病毒(符合抗病毒指证者)对症等常规处理,治疗组除对症常规处理外,加服中药扶正化瘀软肝散结胶囊。处方组成:炮山甲、三七粉、鳖甲、鸡内金2等份,黄芪、丹参、茵陈、郁金、溪黄草、虎杖各1等份,打碎研粉,装胶囊待用。治疗组又分成两小组各15例,一组每天早、中、晚分服4粒,二组每天早、中、晚分服8粒,每六个月评价一次,18个月后进行总评价。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月、12月、18月后通过检验和影像学检查观察血小板计数(PLT)、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肝纤四项、肝脏剪切波速、MRI弹性成像等变化。
3.2 2组患者治疗18月后肝纤维化变化情况比较;见附表1
4 讨论
現代多种研究表明,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轻时肝纤维化已存在且部分还较明显。轻度的肝纤维化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毒的持续活动或清除不尽等多种因素损伤肝脏导致出现肝炎的临床症状或进一步加重。现代肝脏病学的奠基人、美国肝病学权威Hans Popper教授指出:“谁能预防或减轻肝纤维化,谁将能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使用METAVIR肝脏纤维化评分系统,按纤维化程度分0~4级,F0-无纤维化;F1-门静脉旁纤维化不伴分隔;F2-门静脉旁纤维化伴少量分隔;F3-大量分隔纤维不伴肝硬化;F4-肝硬化。研究显示,F0~F2级早期的肝脏纤维化病程是可逆的,而F3和F4级的肝纤维化对治疗的反应不敏感[3]。近几年来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早期的纤维化是可逆的,但到后期有再生结节形成时则不可逆[5]。当前研究认为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是可逆的动态过程[2]。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可减轻、逆转甚至治愈肝纤维化。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为肝脏纤维化程度判断的“金标准”,但既往的肝纤维化病理半定量评分系统更着重评估纤维化严重程度,而非纤维化的动态变化[4]。加之穿刺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潜在的较大风险,不适宜重复进行,依从性差,无症状患者多数更不愿接受,肝穿存在取样误差,影响了其准确性。因此探索无创高效的肝纤维化评测方法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热点[3]。杨睛等研究表明以无创指标年龄、血小板计数(PLT)、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脾脏面积(SSA)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地区分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存在明显纤维化(包括早期肝硬化),大约61.1%的患者可不进行肝活组织检查而明确诊断[1]。
目前西医无特效抗纤维化药物,主要有泼尼松、秋水仙碱、葫芦素B等,但副作用大,疗效不确切;中医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纤维化的症状、体征、病因病机等,将其归属 “郁证”、“积聚”、“黄疸”、 “虚劳”、“胁痛”等范畴,并认为肝纤维化多因湿、热、痰、毒、郁、瘀、虚为患,病位在肝,日久涉及脾(胃)肾,瘀血阻滞肝脉是肝纤维化的病机特点。多采用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滋阴活血、行气活血、解毒活血及化痰活血等以活血为主的治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临床上仍有大量病人发生纤维化而最终成肝硬化。
病毒的持续感染而失予干预或干预不当,日久必然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因此,在肝纤维化早期或无症状期,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往往事半功倍。彭勃将有明显引起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却无特征性“症”可辩、处于病象隐潜的瘀症称为“暗瘀”,强调以理推证,从瘀论治,不仅能明察秋毫,解决早期肝纤维化“无证可辨”的难题,还可赢得先机、截断传变[6]。炮山甲、三七粉、鳖甲、鸡内金等均是名贵中药,具有软坚散结、活血攻淤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以上诸药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黄芪、丹参、茵陈、郁金、溪黄草、虎杖等具有扶正和血清热退黄之功效,诸药合用,共达软肝化淤、扶正散结之功效,本研究处方精当,疗效显著,制成胶囊,服用方便。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论病毒指标(HBV-DNA)是否高于正常值,但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毒感染确切,只是目前没有发作或处于免疫应答期。乙肝病毒毒邪致病或稽留不去,成为慢性肝病长期不愈进而发生纤维化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正虚为本,瘀毒内结”为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并贯穿整个发病过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虚弱或不足,推动无力,血滞成瘀,瘀毒内结,久而成结。对于慢性乙肝病人扶正固本当贯穿防治整过程。同時予散瘀驱毒防止和逆转肝纤维化以截断病理传变。临床实践中,笔者还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长期不得治愈,精神心理压力大、费用大、预后差,往往谈“肝病”色变,给家庭和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时刻注意慢性肝病防治知识普及,加强心理疏导,适用白芍、佛手一、二味疏肝柔肝之药往往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杨瑗,金李,何英利等.聚集性HBV感染家系中父亲HBsAg阳性家庭传播特点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4):246-251
[2]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0
[3]杨睛,刘东屏,李鲁平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1):15-20
[4]孙德胜,孟繁坤,王金锐等.慢性肝病肝剪切波速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4):241-245
[5]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0-441
[6]彭勃.从瘀论治肝纤维化体会.江苏中医药,2007,39(5):4
基金项目: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计划项目(通科计【2017】157号GJZI7106);2017年度通州区“市226工程”科研项目资助计划项目(通委人才【20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