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2021-09-10黄国驱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道德与法治

黄国驱

摘  要:区域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可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专业发展需要不同层面。教师专业能力也有着独特的地方,包括研发校本教材的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解读教材能力、教学的思维能力和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等。提高区域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我们农村小学的实际,可以运用个体发展、校本研修、专项培训、研究提升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道德与法治;路径

区域性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基于农村教师对所任教学科的知识体系、育人价值、实施方式等的深刻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征,是青少年儿童个性、社会性、国民性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持续提升国民整体文明素质、推进伟大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由此,本课程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既要有课程标准理解、教材解读、教学组织实施的专业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教师具有更高素质、更宽领域、更多方面的素养要求。

一、道德与法治教师具有的五个素养

( 一) 思想政治素养

对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构成师德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思想政治品德及素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念,排除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修炼影响孩子们,潜下心来育人。

一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具备三个基本要求:一是正确的政治品德信仰。我们是孩子的引路人,必须从孩子实际出发,突破课本内容,引导他们在更宽阔的社会广阔天地中进行学习活动;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教师把握好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大关系,把握和理解家国情怀培育的关系; 三是在教学路径上,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关系,以思想性引领人生正确路向,以实践性指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引导孩子将个体发展深刻融入推动社会进步、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之中。

(二)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规范了师的修养。

(1)一线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反映了教师的道德认知和体验状态,直接关系着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状况;

(2)一线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一举一动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表现是最生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3)一线教师道德修养决定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态度和方式,教学的落脚点是对人思想、品格、行为习惯等的教育,教师需要以情沟通的情感教育,循循善诱的启发教育,诲人不倦的耐心教育和有教无类的公心教育。因此,思政老师的道德修养的厚度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

(三)社会主义法治素养

社会主义法治素养,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主张。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培育的奠基工程,关系着一代又一代公民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持久实施。

诚然,我们要达到以上目的,首当其冲是培育科学的法治知识和良好的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和法治生活习惯;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灵活地把思想和制度、方式融入道德与法治各个教学环节中,勇于探索和创新新方法、新模式,弥补法治教育不足。

(四)社会参与素养

社会参与是现代公民社会素养的基本要求。道德与法治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十分强调社会生活体验与实践。因此,本课程是培育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引导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养成道德、践行法治,这就要求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做好孩子们的楷模。另外,社会参与素养包括社会关注的主体意识、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实践行为能力等。如:志愿者活动、扶贫活动、环保小卫士活动等;文化活动参与如:参与民间节假日活动、传统民俗习俗学习与表演、文体活动交流等;政治参与启蒙如:关注新闻和国家时事政治、参与重大政治题材的宣传活动、开展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活动等。 运用多种方式积累社会生活素材和经验,并融于教学实践。

(五)现代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素养是大数据时代必备的素质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例外。当今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网络工具运用能力、信息获取甄别能力、信息分析整理能力、遵守网络道德与法规意识和行为等。在平時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现代信息素养运用的范畴主要包括指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学习道德与法治基本常识,在互联网平台中学会收集、甄别、整理真实有益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习并遵守互联网道德与法规等。

二、学校管理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管理推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管理推动思政课老师专业化发展,要优化这支队伍,必须更新他们的办学理念,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程度。现实中的确有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被边缘化、任课教师薄弱、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削减了课程的实效性,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性。凡此种种,就是教学管理以及一线老师的教学态度问题。承然,学校必须要立足本校实际,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要着力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的有教学能力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

精细抓好日常管理 要建立和健全学习制度,为教师的理论自修、集中研讨,搭建各种平台,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学校领导要做好常规检查,加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集体备课、认真上课、课后反思、精准评价等常规工作的督学管理。要有瞻前性地整合德育资源,把校内外各种主题德育活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形成教育合力。

(二)提高技力,提升课程教学能力

一线思政老师,要吃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研读和理解教材 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观。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课程功能和标准,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我们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准确把握编写意图,结合学情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能根据区域、本校、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重组,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一课教学时,一位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各种各样职业和劳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战士、人民警察、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等舍小家为大家,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课程的意义,才能很好地完成课时目标。

有了自身的课程教学能力,还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科学、合理使用与挑选正规教育网站上共享的本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敏锐关注时事热点,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三)互动实效,增强学科教研意识

事实证明:小学“道法”教师专业要发展,学科的互动与参与是不能忽视的。在教学调查中发现,目前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主要是:在校内听一人一课、听听讲座、做点教学笔记,极少有教研主题、有主持人,这样有效的教研活动。基于这种情况,抓好区域性教研,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以镇指导中心、学片、学校、各级教研组为一个教研共同体。做到有共同的目标、互相的投入、共享的教学资源。学校的层面:可以分为学科、年部、级组三级教研网。另一方面,加强校际联动教研(也是现在的学片教研),这样可以完善校与校之间教学经验的互补、共享,促进学校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促使兼职教师迅速成长

现在小学“道法”教师都是语文老师兼职,如何保证“道法”课程正常有序开展?学校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有计划地精抓细管,走出去,请进来,培养高素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

(一)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如何使教材校本化?能张扬学生个性化。因此,对教材的解读、加工、整理能力对于道德与法治老师来说,是一门必修课。是小学“道法”课老师要过得硬的基本功。要上得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校本化,不是要我们抛离教材,而是要忠实于教材的教学内容,合理融入区域、学校和学生实际,以增强教材的梯度,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社会实践性。

(二) 具有教育教学的智慧能力。没有智慧,教育也只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所以,小学“道法”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让教室充满挑战,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思路清、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灵活地处理教学中偶发事件,让教室充满灵气,让教室具有实效。

(三)儒雅的学术能力。一个受孩子们满意的人民教师,应该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有才气、有底气。俗话说:老师没有一桶水,孩子们就没有一滴水。作为思政老师必须与时代的文化俱进,这样将能够以渊博的学识 、儒雅的谈吐、高尚的追求来感染孩子们,熏陶孩子们。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就会放射出智慧的光芒,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恒久的力量。

(四)活動策划与组织能力。小学“道法”课是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的一门课程,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这就要求老师们具有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能力。

一是确定主题的能力;二是活动计划与组织能力;三是评价活动与总结能力。

实践证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是有效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性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由此重视区域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的极其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天晓,李敏,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08);25-27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郭婷,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当代教师教育信念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18-19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