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2021-09-10陈以南赵波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通识教育高校

陈以南 赵波

摘要:通识教育把人作为根本出发点,也从人的发展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考虑,以推动学生自由发展以及自我品质的完善。推动通识教育发展已然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而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高校的教育教学也逐步带有了一定的通识色彩,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262

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一种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非专业和非职业教育方法,开展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具备全面素质的社会人。在通识教育的指导之下,高校要切实提高对公共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供综合性的教育平台。

一、通识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概述

(一)通识教育

把通识教育和高等教育联系起来的学者是帕卡德,他指出通识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是给学生提供全部知识分支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开展专门知识和专业学习之前从整体上了解知识的总体概况。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通识教育是和专业教育不同的一项教育活动,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性、整体性以及广博性,而不是致力于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教育理念来自古希腊自由教育,保有了自由教育传统,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通识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理解其内涵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把它理解成在学校设置通识课程和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体活动,而是要立足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的层次,体现出对通识教育的重视。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点在于学生通过完整化的知识学习,塑造完整人格,达成育人目标,所以从本质上看,通识教育是指向如何做人的教育。第二,通识教育可理解成一种教育内容,从这一角度分析通识教育内容涉及能够突出通识教育核心思想的课程,也包括高校学生的多元化社团活动、讲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第三,通识教育可以理解成为教学模式,必须要借助系列措施的支撑以及制度保障,才可以突破理念层次,变成一种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模式。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通识性分析

通识教育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非专业的某类拥有普遍意义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打破了专业限制,每个专业学生都需进行积极学习。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向的是所有学生,是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其通识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公共艺术教育和通识教育在教育精神方面具备高度一致。通识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掌握大量拥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和方法,有效消除和淡化专业限制。公共艺术教育恰好是作为拥有人类共性知识而教授给广大学生的。艺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满足着人们的基本需求,拥有普遍教育价值,契合通识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所以从本质上看,公共艺术教育和通识教育一脉相承。第二,公共艺术教育是践行通识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为了对通识教育理念进行有效渗透,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安排当中得到体现,更需要在课程实践当中得到落实。在课程目标、设计、实施、评价等诸多环节都需要贯彻通识教育理念,这是其从理论步骤实践非常关键的一步。

三、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科学设置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

做好课程安排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具体的课程安排方面需要牢牢把握通识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注意针对艺术核心素养和普通素养的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妥善处理好艺术教育普及以及提高之间的关系,助推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不少高校受到资源配置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艺术课程开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艺术类公选课程类别少,课程安排也不尽合理,不能够对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与普通素养进行综合提升,也没有处理好普及和提高间的关系。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高校可以学习中外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当中的成功经验,先系统完整地设置教育部门所规定的选修课程: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另外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体现出学校特色,地方高校还必须从地域特色角度分析,积极设置可以突出地方文化以及地方艺术魅力的课程,加强地域文化建设,提高艺术教学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优化美育教育。

(二)优化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与评价

目前高校在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公共选修课形式进行课程安排,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当中,指出非艺术类学生必须在艺术选修课程当中获得相应学分和完成特定考试才能毕业。学校所规定的公选课课时数相对较少,想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只能选取相对简短和一般化的内容进行说明,在知识深度广度以及逻辑性层次,不能够达到公共艺术教育和通识教育整合要求。再加上教师在教学当中运用了灌输性方法,导致学生在笼统艺术知识的学习当中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高校需要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安排,结合学生的喜好鼓励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当中,围绕课程内容设置一定的研究主题,然后让学生分组研讨和反思总结,在小组互动和学生自主发挥当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价值和内涵。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是师生交互平臺和实践研究平台,而教师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和调控者。在教学评价机制的设置上,应该把理论和实践、课内和课外、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进行结合,全方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得到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20(4):174-175

[2]季诚钧.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20(3):74-75

作者简介:

陈以南 女 198005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第一通讯作者:陈以南

赵波 男 20000308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通识教育高校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