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中学科学复习教学中对知识体系构建探究

2021-09-10高国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实践方法科学教学思维导图

高国友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科学课堂的设计,从思维导图的应用出发,分析思维导图的理论内涵并探讨实践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学课堂;科学教学;实践方法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意识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科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思维导图应用的必要价值。

一、分析思维导图的理论内涵

思维导图最早产生于1970年代,涉及到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强调的是对不同思维的放射性解释。在这里,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本能,人类大脑可以把不同的资料转化为特定的中心,并以此为起点,向外散发出成千上万的分支,而不同的分支都会与相应的中心主题连接,每一个连接自身又可以成为相应的主题,以此类推,就构建了个人的头脑数据库。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把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放在黑板正中间,主题内容具有清晰明了的特点,教师会根据这一中心点针对学生进行提问,在不断的配合与交流中,完成相应的分支,但值得注意的是,分支的数量不能过多,可以先粗略的划分,然后再进行细致的归类。而且,思维导图的创建要使用特定的科学用语,用相应的名词来贯穿整条主线,这样可以让理论变得更加清晰。学生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特殊的符号或者是图画来完成作图,方便后续的记忆和应用。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得更为简单,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自主的探究习惯,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绘制情况来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后续的教学计划作出调整和改善[1]。

二、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一)引导学生展开预习

科学课堂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抽象性知识,而初中生的思维又以形象为主,所以学生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概念的本质。再加上,初中生本身就是思维意识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区别,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手段,必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积极利用思维导图,让科学知识点能够紧密串联到一起,实现上下衔接。具体来讲,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先让学生尝试性挖掘问题,为后续的课堂实践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根据所学知识做出有效的判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预习情况出发,总结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侧重性,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查漏补缺,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开预习,让学生能够明确实践的方向和主线,围绕所学新知识梳理理论的脉络,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认知冲突,激发出更加强烈的斗志。

(二)展开总结和归纳

教师应当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理论,把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具象性的内容,让学生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把表象上不存在关联性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科学的网络。例如,在做光的传播这一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构建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指引,按部就班的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2]。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知道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吗?并在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展开实验,而后加入蔗糖,让溶液变得不均匀,最后再通过搅拌把介质变均匀,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明确结论都需要条件进行论证这一道理,只有条件完全具备且正当合理,结论才有可能成立,否则结论就是错误的。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提醒学生哪一部分的知识是重点内容,他们会更为精准的捕捉到知识的难点。

(三)积极吸收新的知识

思维导图的建立本身就需要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相互叠加,目的在于把现有的理论和过去的经验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自身的想象力和视野。对此,教师应当采用新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起自身的兴趣。由于思维导图尊重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所以学生在绘制完毕之后,也会逐渐的总结出科学的一般性规律,从中把握好课堂的主题,顺理成章的运用新的理论。这种用图形传递知识的手段,能够让知识变得更加模块化,把零碎的要点结合到一起,集中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 (四)鼓励学生巩固并复习 巩固复习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让学生为未来的实践做足准备。教师应当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重点复习的理论,让学生准确定位难关,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与摩擦力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本单元结束之后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部分,并利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由于摩擦力本身产生于物体的运行,因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事例,可以是汽车刹车,可以是自行车下坡等等,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找工具展开实验。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及时检查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情况,让学生能够不断完善,查漏补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思维导图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思维活性的应有之策,也是构建科学知识逻辑结构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新知识预习,新旧知识叠加,规律的提炼与总结,课后巩固与复习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充分结合了初中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可以把思维导图纳入评价管理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陈玉敏. 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9.

[2] 周云. 思维导图在初中科学复习中的应用及结果量化分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11).

猜你喜欢

实践方法科学教学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翻转课堂实施策略探索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