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左翼电影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助力

2021-09-10韩畅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摘要:左翼电影是20世纪30年代特殊历史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宣传政治思想的有力抓手。以史为鉴,研究左翼电影,可以为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借鉴。“三全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将左翼电影运用于高职院校的“三全育人”工作当中,既拓宽了左翼电影的研究思路,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助力高职院校开拓育人思路、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左翼电影;高职院校;“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032-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左翼电影’助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建构研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20YKYB-064

一、左翼电影与“三全育人”

在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电影被当作一种政治宣传工具,其创作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此时中国共产党在“电影武器说”理论的指导下开始有意识地向电影界进军。左翼电影特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相关人员团结和领导电影界进步人士共同拍摄制作的反帝反封建电影。

研究左翼电影可以洞悉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特殊历史语境下引领民众思想进步的主体地位,将左翼电影运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既拓宽了左翼电影的研究思路,也为高职院校的“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三全育人”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员育人”是从育人主体的角度对我国高校的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往在高职院校中,育人工作的主体大多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思政课程教师,其他专任教师及行政工作人员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参与较少,没有建立起主动参与育人工作的明确意识。所谓“全员育人”即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育人工作当中,且各部门之间要建立起协同联动机制,相互配合,做好育人工作。

“全过程育人”强调高校育人工作在时间上要具有贯穿始终的连续性。以往高校的育人工作主要是在教学工作进行期间展开,节假日则自然中断。而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两年,大三学年开始后,大多学生都会离校实习,此时,德育工作也基本停止。而“全过程育人”则要求高校要将育人工作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实习期,育人工作都不能中断。

“全方位育人”具有空间属性[1],强调高校的育人工作要运用多种多样的育人方法进行,要借助各类信息传播载体,打破空间限制,渗透到学生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离校实习较早,在校时间有限。借助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打破空间限制,可以填补以往育人环节的空白领域,这对广大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意义重大。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从思想内容层面来看,左翼电影作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宣传政治理念、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力抓手,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展示了城乡社会中尖锐的阶级矛盾,将劳工与农民的人物形象推向银幕中心,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反资反帝的深刻主题。左翼电影表现的是共产党人和部分进步文艺工作者在特殊历史时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今天的大学生通过观看左翼电影,可以跟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创作者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如此,许多左翼电影在形式上也别具匠心,极富艺术感染力。如电影《上海二十四小时》,该片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验性,极富创新意识,影片的整体结构都是在对比中建立起来的(如下页表格)。

从以下表格可以看出,《上海二十四小时》在一个首尾相互照应的完整结构中以对比的手法架构了整部电影,观影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影像片段的拼接跟随并接受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将此类“彰显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2]的左翼电影作为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避免了生硬说教的同时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将优秀左翼电影作为教育资源,有利于引导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感悟历史、铭记家国民族担当。

此外,电影具有传播、审美、教育和娱乐等功能,相比传统的教学活动,观影活动具有轻松愉悦、易于接受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对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兴趣较弱,他们多数思维活跃,喜欢有声有色、活泼轻松的教学方式,“以影育人”的学习模式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大學生利用优秀影视资源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具体措施

首先,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育人主体,其自身素养与高校育人工作的成效息息相关。以左翼电影陶冶情操、凝聚力量,可以提升教职员工的爱国素养、民族荣誉感以及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的责任意识。各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主题观影活动,以学期为节点设置观影范畴,如夏衍编剧的左翼电影;以周为单位,每周组织教职员工集中观看一部左翼电影,如《狂流》等,并在观影后交流观看心得。在学期末由学校统一组织一次观影心得交流会,由各部门推选一位教师代表参会,介绍本部门本学期的观影主题、观看影片以及心得体会,会后评选出优秀组织奖,以此鼓励各部门积极开展左翼电影观看和交流活动。

左翼电影作为高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一种教育资源,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协调配合,要充分运用育人资源,协调联动地开展育人工作。第一,全体教职员工应转变诸如“育人是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等传统观念,将育人工作渗透到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无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将左翼电影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运用到自己所讲授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环节当中。第二,无论是专任教师、辅导员还是各职能部门行政人员,都要参与到育人工作当中,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有意识地将左翼电影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

其次,左翼电影育人活动应该贯穿高职院校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一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渡,是三年大学生活的开始,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是引航式教育、奠基式教育。在此阶段利用左翼电影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前途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自觉树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的远大人生理想,并以此为引航明灯,找准前进的方向。与本科层次的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受实习影响,在校时间更加有限,进入大三学年后,多数班级都会出现大半学生在外实习,少数学生留校学习的情况,因此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往往较为薄弱。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左翼电影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相关的视频资源传到班级微信群或QQ群,要求学生自行观看后在群里交流观影感受,再由教師进行价值导向,实现以影育人的目标。与此同时,左翼电影育人活动应该以学年为节点,在把握住入学期、毕业期两个关键时间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育人方案。

最后,在推进左翼电影助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比如组织学生集中观影,“组织好影评活动,充分引导学生,达到自我完善”[3];将左翼电影纳入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相关学科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召开专题研讨会,交流观影感受;成立电影协会或社团,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左翼电影教育活动;也可利用网络开设左翼电影鉴赏线上选修课,丰富学院的选修课程资源。

四、结语

高职院校要将左翼电影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以影育人”,还原历史现场,带领青年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时期我党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思想政治方针,使其在以史为鉴、贯通古今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 武娜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 连那.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 杨青会.利用电影作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交流,2012(6):157-159.

作者简介:韩畅(1992—),女,辽宁营口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电影。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