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2021-09-10冯晓红
冯晓红
【摘要】在心理学领域,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探索人类的美德,如正直、宽容、诚信、善良和勇敢等,来帮助人类真正获得幸福。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能为教育教学探索出一种新的途径,引导教育工作者用欣赏的眼光、正面的态度去教育学生,积极看待学生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所蕴藏的各种积极因素,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各项优秀品质,打造团结上进的班级文化,创建充满正能量的班集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管理;德育
积极心理学从积极的态度来解读人的发展,让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教师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用积极心理学来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认知和积极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班级日常管理、班集体建设来进行分析。
一、问题的缘起
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主观幸福感为主,旨在帮助人们更多地获得幸福体验感。通过发掘人类内在的潜能,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来对人类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消除,真正帮助人类到达幸福的彼岸。“其目标是把所有人,不仅仅是小部分有问题的人,尽可能地建设到一個它们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使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体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潜能,以追求人的终极幸福,助力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宗旨,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所需要形成的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目前我国在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及概念、研究领域、意义等研究范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还缺乏思考和研究,因此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审视中学班级管理是有价值的。目前,我国班级管理的重点仍着眼于日常管理和学习常规等方面,疏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不仅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理看待问题,对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对班级管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而积极心理学将“以人为本”作为本质,并通过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来培养其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学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二、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班级日常管理中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积极、全面、健康地成长才算是班级管理的成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深刻的认识:班级需要有规矩,但在常规制度的大框架下还要积极探索,寻求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的好方法。
(一)积极捕捉闪光点,以点带面,不断前行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班主任的角色是教师,任务是育人,而不是“专业找碴儿20年的人”。我们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积极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若能扩大开来以点带面,让其他学生寻着“光”成长,那将助力于积极班风的形成。有了向上的班风,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大半。有位家长跟我说:“老师,还是让我儿子跟恒(化名)同桌吧,他说跟恒在一起感觉做什么事情都特别有动力。”这让我特意观察了恒。我发现这个孩子做事勤恳且有条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组内每一名组员都热情帮助。后来,我在班上表扬恒,既严于律己,又团结友善。听我这么说,恒组上的同学都特别自豪,他们的组更加团结,其他小组长也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帮助组员,让全班呈现出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慢慢地,大家的心聚在了一起,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班风,夯实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恰时深植孝道观,不忘本真,方能致远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究其根本都是“不听话”,尤其是不听父母的话,甚至对父母怒吼以至动手。在这些孩子眼里,父母的话产生的效果最轻微,完全不把父母当回事,更别说孝道了。针对学生普遍孝道观念不强的现状,我在班级管理中经常寻找机会给学生深植孝道理念。有次开家长会,我让放学的孩子们在教室里等着家长。五点半家长们如约而至,好几个父母手里拿着饭,就怕孩子饿。开会时,我趁机对孩子们说:“父母工作一天到现在也没有吃饭,却给你带吃的。当父母加班没有按时回家时,你又去给父母送过几次饭?”孩子们低下了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时常积极思考,能不时触动他心底最柔软的情感,学会感恩,明理明德,将有助于夯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积极开好家长会,家校齐力,共育英才
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夯实核心素养,我们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们现在普遍重视孩子们的学业成绩,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这本是无可厚非,但家长在关注成绩的同时,难免出现过激的言行,这不利于孩子成长。班主任要引导家长正确地关注孩子的成绩,知道怎样做才是在帮助孩子。现在的社会太忙碌了,忙得让父母忘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孩子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有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孩子的心里会感觉温暖。没有什么能比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了。
三、结语: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将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的原理用到班级管理中,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班级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打造一个积极乐观、追求上进的班集体;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自我评价,接纳自我,挖掘自己的积极品质,施展自身的潜藏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但武刚,万灿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导刊,2018(12):70-73.
[2]季红兵,于 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2016(6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