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学生足踝损伤的运动防护研究

2021-09-10闫成龙刘涛

体育时空 2021年9期
关键词:休闲体育高校

闫成龙 刘涛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5-071-02

摘    要  目的:探索与研究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足踝关节运动伤害成因与运动防护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为主的3所高校共计300名休闲体育专业在校学生,探究足踝损伤的发生率和损伤原因,以及对足踝损伤的相关运动防护意识和措施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足踝损伤原因多为运动防护意识不足、运动防护措施不到位、足踝关节运动机能较差。结论: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和运动措施的不足,足踝关节运动机能较低与足踝关节运动损伤存在紧密联系,这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足踝损伤  运动防护  高校  休闲体育

一、前言

根据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升国民体质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我国体育运动由竞技体育逐渐向大众体育转化。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中开设的体育教学课程包括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健身、健美操、游泳、定向运动、攀岩、赛艇等大众化的、趣味性强的、可提升身体素质的运动,目的是为大众提供专业的休闲体育运动指导。运动必然带来损伤的风险,在以上项目的体育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中,足踝关节的运动损伤情况较为常见,并且损伤后容易被忽视、对后期运动影响较大、损伤后处理方式不得当容易造成再次损伤[1]。踝关节是人体运动中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其本身的结构特点、运动功能比较复杂,在国外一些研究中认为踝关节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关节,在各类型運动中作为接触地面最近的运动负荷关节导致在具有跑、跳等动作类型存在的项目中有较高的损伤风险[2]。因此,调查研究休闲体育中的足踝损伤情况以及进行损伤原因分析,并作总结、讨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方法,可为预防学生运动中足踝损伤及降低足踝伤害发生率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休闲体育专业300名在校学生,其中男生216人,女生84人,年龄20±2岁,平时身体状况良好,无其他特殊疾病。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足踝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三、调查结果

(一)足踝运动损伤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休闲体育专业学生中足踝运动损伤的比例较高,达28.3%,总损伤人数达到85名,其中男性人数67,女性人数18,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二次损伤人数为28人,男性24人,女性4人。分析其原因在于男生参与篮球、足球、羽毛球、攀岩等对抗性或高强度项目人数较女生多,而女生大多参与健美操、网球、游泳、定向运动等非对抗或低强度项目,总体调查情况见表1。

(二)不同项目中足踝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不同运动项目中足踝损伤的特点差异性较大,其中在篮球项目和足球项目中占比最高并且容易发生二次损伤,其发生率分别为54.1%和38.8%。其次在羽毛球项目中损伤发生率为14.1%,在定向运动中的发生率为10.6%,在攀岩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为7%。在健美操、健身、游泳等项目中足踝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很小,这与运动项目特点有较大关系。具体见表2。

(三)足踝运动损伤原因统计

运动中损伤是综合原因造成的结果,调查问卷中的损伤原因评价为多项选择。我们对于足踝运动损伤的原因分为自身原因、他人原因、环境因素。自身原因又包括运动前的准备、运动中的医务监督和运动后的处理,以及技术动作规范性、运动防护措施情况等几方面。调查发现,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防护措施方面与足踝运动损伤具有较大联系。另外,调查还发现在运动防护的意识、运动中的医务监督和运动后的防护措施上存在不足。具体见表3。

四、足踝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机能素质较差

运动损伤造成的根本原因是身体机能达不到运动所需要的强度。学生广泛存在运动不足的情况,也有长期久坐、饮食睡眠不规律、日常生活习惯不良等特点,作为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平时会有一些训练但是依然存在上述问题。身体机能的不足体现在运动所需的机能测试和常规动作评估中,反映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机能下降或动作技术错误,进而出现运动损伤。而足踝关节是人体与地面接触最邻近的大关节,在运动中承受较大应力,故足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在运动项目中较为常见,身体机能不足导致足踝损伤的风险升高。

(二)运动防护意识较低

国内的运动防护领域发展较晚,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教练员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充分,运动防护的教学和普及呈现碎片化特点,学生无法把相应的体育项目和运动防护相联系,导致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普遍存在不足[3]。而一些较为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如篮球项目和足球项目对于足踝关节功能的要求很高,这对于足踝的运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学生因为体育教学和经济原因等对运动防护产品如护踝、运动贴布等装备的认识有限,以及运动后下肢的疲劳恢复不及时也能反映出对于足踝关节的运动防护意识薄弱和措施不完善。

(三)运动防护措施不规范

运动防护的措施包括运动过程的医务监督,运动护具的使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评价。学生对于运动前的身体机能判断不当,身体功能评估不足,运动前的准备热身不充分,运动过程中没有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造成机能的快速下降,均会加剧关节的运动负荷。此外,还有足踝贴扎技术的应用不足或不当,运动后没有任何处理措施,运动场地和周围环境对运动存在一定的伤害风险等,也会增加踝关节出现损伤的几率。以上都属于运动防护的措施不当或者不规范,这些间接导致了足踝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运动伤害处理不及时,造成二次损伤

运动必然伴随损伤的风险,这种意识往往造成忽视预防和未及时处理损伤。在运动结束后对于轻度足踝损伤没有任何处理措施在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往往这种忽视会给后面的二次伤害甚至更严重的损伤埋下伏笔,甚至有人把习惯性的崴脚扭伤等问题当作正常现象不加处理,导致在剧烈运动中出现更大伤害。另外,对于足踝的损伤处理不当和不及时,较高比例的学生对足踝损伤的处理流程不清楚,甚至错误处理,比如急性期未冰敷甚至热敷。这也说明其运动防护意识不足,从而导致较高的足踝损伤发生率。

五、加强足踝运动防护的针对性措施

(一)提升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

我国体育教育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在近年来逐渐发展,但在运动防护的教育领域发展较晚,从学校到教师以至家长只理解运动带来的益处,但对运动损伤的危害和防护并不知晓太多。相关文献资料中反映中年运动人群的运动伤害防护意识较强,原因是伴随机能退化后运动损伤的不及时处理会带来更大伤害,而这种思想促进了这一群体的运动防护意识的增强。由于运动伤害的特点具有滞后性,往往伤害发生后学生才有意识加强,另外大众对于“崴脚”现象习以为常,容易造成一定后遗症,所以应使各个项目运动前和运动中的防护流程规范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防护思维。另外,需要强调“重实践、轻理论”,让学生养成运动后促进疲劳恢复和运动伤害及时正确处理的习惯。

(二)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减轻运动伤害的措施需从运动前和运动中的自我医务监督入手,可加强运动前对于足踝关节的热身和自我动作评估,评价足踝关节机能水平;运动中加强营养补给和运动护具的使用,比如在疲劳状态下佩戴护踝或者对于足踝关节周围贴扎,如此可降低身体薄弱环节的损伤风险;运动后应做好疲劳恢复和轻度伤害的自我干预,比如对足踝及时冰敷和运动后的冷热水浴等。

六、结语

足踝关节由于其结构和运动学特点在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足踝的运动损伤往往被忽视,从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足踝关节的运动防护意识较差,防護措施应用性不强。另外,在不同项目中足踝损伤的发生率差异较大,足球篮球等对抗性项目足踝损伤的几率较高,定向越野、攀岩等项目容易造成足踝关节的疲劳,为运动损伤带来较高风险[4]。为此,应加强在足球、篮球项目中的运动防护措施,提升攀岩、定向运动项目中的运动防护意识,学会运动伤害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和流程,整体加强学生的医务监督能力和护具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林燕荣.大学生足球竞赛运动损伤的演技[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30(02):230-236.

[2]林锦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29(10):73-77.

[3]王世龙.公共足球运动损伤的防护[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5):23-24.

[4]边志勇.攀岩运动中的安全防护技术[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01):63-64.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项目,湖北省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方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Y011。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校级课题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户外休闲运动防护意识提升的研究》,项目编号:20005。

★通讯作者:刘涛(1975-),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

猜你喜欢

休闲体育高校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咸宁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