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产业学院协同创新机制内涵及建设策略研究

2021-09-10段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建设策略协同创新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与现代企业协同共建产业学院,切实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互惠共赢的教育目标,以此满足时代发展与经济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诉求。然而在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管理体制、利益目标、解决机制等层面的问题,导致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对此,本文在结合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协同创新机制的基本内涵,并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以期推动高职产业学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9.2;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2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破解传统职业教育问题的基本渠道。而产业学院能够为高职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各项职业教育工作。相较其他教育模式,产业学院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切实体现校企合作的价值,提升科研应用与人才培养的适切性与针对性,调动企业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概念界定上,产业学院主要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办的学院,是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模式,能够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推进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应用。然而在产业学院建设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

一、高职产业学院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管理体制的僵化

高职产业学院拥有独特的运行管理与资源配备决策模式,能够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方法及路径。然而由于产业学院的管理主体是企业和学校,双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层面上存在明显不同,因此通常受各自管理模式的束缚,难以充分发挥产业学院的机动性与灵活性。究其原因在于高职产业学院的管理体制较为僵化,学校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难以得到融合发展。要想切实解决该问题,需要校企双方从协同创新机制的角度出发,探究学校和企业协同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利益目标的错位

如果学校和企业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就会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通常来讲,高职院校希望获得企业的管理经验、技术知识及实习岗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企业则希望获得高职院校所提供的研发资源和资历资源。合作双方在利益目标上的错位问题导致合作积极性受到影响,难以切实地帮助高职院校提高产业学院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也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

(三)解决机制的缺位

高职院校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会通过行政化管理的方式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冲突和矛盾,而企业则会通过现有的管理决策来解决冲突。由于学校和企业在冲突解决上存在分歧,所以协同合作中的冲突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进而使项目执行质量与效果受到影响。如果此类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会使产业学院陷入发展困境,难以提高人才培养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质量。要想解决此问题,就必须结合产业学院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与之相对应的矛盾解决机制,提升项目执行质量。

二、高职产业学院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

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指将各要素进行整合创新与系统优化的过程,能够帮助机构或部门更好地进行资源交流活动,提高协同合作的质量与效率[1]。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协同创新主体拥有绝对的独立性,合作目标相同,沟通质量较高,可以提高资源的转换与利用效率。此外,协同创新机制具体包括绩效、行动、资源、知识等内容,能够切实实现主体间资源优化、知识共享及同步协调的目的。而在产业学院的层面上,协同创新机制也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提高产教融合的质量,推动科研成果的转换。

(一)知识共享

在协同创新机制的背景下,企业与高职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与提供者,能够通过技术推广、岗位流动、项目合作、观察学习等方式,获取所需的“知识”[2],并对其进行应用、创新、整理、加工。高职教师可通过参与技术革新、项目建设及现场观察等方式,将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知识融入学生教育的不同环节,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企业人员能够借助知识共享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与技术研发水平,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资源优化

高职产业学院能够通过优化配置“物”“财”“人”等资源,满足对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层面上的需求,帮助企业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建构协同创新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确定双方的合作目标,对资源投入进行综合分析,在统一考虑资源优化配置所存在的风险问题后,使资源优化目标一致,控制和预测资源风险的渠道一致,进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的目标,规避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

(三)行动协调

产业学院在技术创新、培养计划、师资安排及专业规划等发展战略上,需要使企业与院校达成共识,通过共同构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共同分享科研成果与教育资源的方式,实现各自的目标。与此同时,在协同合作中,学校和企业还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明确肩负的责任与义务,通过确定绩效考核标准的方式,提高协同创新的质量。譬如,学校应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作为自身的工作重点,企业应将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就业机会、技术能力作为工作重心。唯有如此,才能使两者在行动上得到协同,在理念上得到整合,更好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高职产业学院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策略

(一)达成协同共识,树立战略意识

产业学院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应使现代企业和高职院校在以下几个层面上达成共识。首先,人才培养是产业学院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现代企业需要提供新技术、新资源及新思路,在为学生提供实践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学校和企业不得不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整和转变,通过优化或更新培养方案和知識体系的形式,提高自身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在经济新形态的背景下,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逐渐成为我国探究新经济增长点的关键。通过资源互助互补与资源共享的方式,能够使国家经济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快速发展[3]。对此,产业学院在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过程中,必须从协同理念与创新观念的角度出发,树立战略意识,即在长远发展与规划的前提下,将实现共同发展与互利双赢作为协同创新的新抓手和保障。

(二)构建协同平台,优化管理体系

协同创新平台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和现代企业将内外资源及时地整合到相对统一的决策平台中,不仅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还能避免企业和学校在运行问题和管理问题中存在的衔接问题,提高资源共享与行动协调的质量。根据理论研究能够发现,协同创新平台主要由基础层、应用层、数据层、界面层及业务层构成。其中基础层主要指依托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等硬件设施,满足平台安全运行要求的层次结构;数据层则是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建数据库的方式将学生数据、科研数据、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及企业信息整合起来,运用共享交互、效能评估、智能检索的方式,提高资源共享的质量;应用层具体包括绩效测算、流程监管、业务分配、用户管理等服务;业务层包括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课程管理及行政办公等业务;界面层包括人机交互系统及设备。然而在构建协同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还需要构建科学的合作管理与教学标准体系,以此确保双方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彼此的发展诉求。

(三)构建保障体系,贯彻共赢理念

利益共赢是协同创新机制得以建立的基础,然而在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中,高职院校通常会存在因过度强调自身的领导权而损害企业经济利益或行政利益的现象。而构建保障体系,能够切实维护协同创新中高职院校与现代企业的基本权益。首先,校企双方应明确各自在协同创新中的责任和权利,理清管理监督、收益分配、权益归属等问题。其次,结合校企双方在单位属性层面上的差异和区别,确定双方在组织管理与运行上的不同。即企业追求经济收益,而学校追求社会效益,因此在构建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应明确两者在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上的侧重点,提高保障体系的实效性。最后,在明确协同创新在产学研领域中的优势和价值的基础上,确定校企双方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通过构建出能够维护学校和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降低外部风险对校企双方的影响。

四、结语

协同创新是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前提,是破解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衔接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高职产业学院运行发展的基本手段。在校企双方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过程中,应从凝聚共识强化理念、构建平台优化管理、构建保障体系贯彻共赢理念的角度出发,提高机制的有效性,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和现代企业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沈琴,冯巍,魏娟.湖北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2018(12):37-40.

[2]黄彬,姚宇华.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37-43.

[3]章长生,赵春芬,王兴攀.生态位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理论框架构建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4-6.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3-01 修改日期:2021-04-09

作者簡介:段明(1977—),男,江西于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法规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建设策略协同创新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