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正能量传播策略研究

2021-09-10王海立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正能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21世纪的当下,网络基本实现普及化发展,并且已然成为社会大众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对学生个体思想状态及未来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正能量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正能量传播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塑造高效的思政课堂,从而加强大学生思政水平和思政素质。但是,纵览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多数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主动性较低,这一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实施和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特别是对高校思政教育中正能量的有效传播具有反向影响,对此高校与思政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提出灵活多样的正能量信息传播策略。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树立积极思想政治立场的重要保证

现如今,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重点问题在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成才,保证人才积极的政治立场是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条件,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环境相对繁杂,源于社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当中传播的各类非主流政治思想与文化思想均会对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其政治立场偏离,这与高等院校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然而,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始终坚定以社会正能量信息为导向,展开传播和教学,则可以全方位避免负能量信息对学生造成影响,不管是课堂教育内容,还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网络信息,均是正面与积极的,此种健康的教育环境会熏陶与感染学生,使其深刻感受到党与社会中存在的正能量,并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二)建设和谐校园与健康稳定社会的必要基础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三观的形成与发展亦需要以校园环境的和谐与健康为支持,并且当前西方各國也将科学校园文化建设视作思政工作开展的主要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若想解决我国高等院校思想工作面临的困境,必须要坚定以社会正能量传播为导向进行思政工作,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正能量的传播方法与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正能量学习环境。久而久之,不但可生成积极乐观的校园文化,亦可使学生躬行和善,进而建设和谐校园。诚然,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其产生的影响具有多元化特点,而校园文化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在较大限度上对社会文化的生成具有一定影响,正能量校园有助于促进社会实现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变革的脚步。

(三)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途径

首先,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模式,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仍然难以完全摆脱我国教育体制的限制。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大学生并未掌握主动权,通常是教师讲什么内容,学生便听什么。此种教育模式难以使学生群体对思政课程产生兴趣和热情,从而在内心深处无法接受教师所讲知识,而其他教育活动也是寥寥无几。例如,谈话教育,大学生鲜少会真正打开心扉与教师诉说内心真实想法或者随心所欲地向教师提意见,导致思政教育只能浮于形式,难以产生显著成效。其次,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多数大学生价值观容易受到较大冲击,同时西方国家价值理念的渗透,加之本土媒体平台的狂轰乱炸,使多数大学生生成享受主义与个人主义等消极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相悖,大学生在受到这些消极思想理念的诱惑时,会对思政课程或其他教育形式产生心理逆反与怀疑态度。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正能量面临的困境

(一)正能量信息增加的同时消极信息泛滥

从正能量深受社会群体关注以及被广泛应用后,在每个人的周围都出现了很多蕴藏正能量的事情与传播正能量的个体。然而,在社会正能量信息不断增加的同时,亦出现了大量消极信息,如随地吐痰、过马路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甚至见死不救等。又如复旦投毒案、微博平台中的各类消极信息不断泛滥,无论是在社会现实生活当中,还是在互联网生活中都充满了各类消极信息。这些信息不断刺激大学生的眼球,也挑战其道德底线,对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正能量带来了较大挑战。

(二)正能量信息传播效果缺乏持久性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进行正能量传播,所追求的是持续的积极进取精神、乐观向上的力量以及正气,进而实现生成良好、健康社会风气和环境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多数人赞颂正能量事件,亦自愿践行社会正能量,但是普遍存在持续性不强的问题,通常过了某个阶段后便逐渐忽略。具体来说,我国多个地方与高等院校均会组织感恩节和雷锋月等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参与活动的个体均会感恩父母、感念他人、学习雷锋为社会做好事,以自身实际行动真正传播与践行正能量的行为有很多,在短期内所生成的效果也较为明显。但在过了该阶段后,伴随正能量行为不断减少,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成效便逐渐被弱化,导致其不具备较强的持久性和吸引力。

(三)正能量信息传播环境与消极共存

一般来说,正能量信息的传递总是在特定环境当中进行的。伴随时代与社会发展进步,我国社会生产形式、生活条件、所处境况以及政治制度均发生了较大改变,随之而来的便是当今社会环境和氛围的变化。现如今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出现了诸多如张纪清、师昌绪以及赵久富等社会各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无论出身如何,均坚守自身岗位,并在自己生活中不断传递正能量,鼓励与感染周围的人,亦促使正能量传播氛围积极健康乐观。同时,社会中出现的小悦悦事件、孟瑞鹏事件以及贪污腐败事件均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部分人表现出焦虑浮躁、冷漠,麻木以及信仰缺失等问题,如瘟疫一般不断蔓延,导致社会环境愤懑低沉,对正能量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播造成了不利影响[1]。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正能量的传播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加强正能量教育

正能量作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品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将正能量教育引进教育体系当中,建设高校教育工作新模式。首先,学校应加强正能量课程教育,不断丰富思政课堂教育内容。高校成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对于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正能量教育,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对其明确行为规范均具备较大助益。为深化学生群体对正能量思维的认知,学校可增加与正能量相关的课程,如增设《老人与海》以及《孝经》等关于正能量的名著课程教案[2]。其次,实施校园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具有明显优势,此种教育模式不受课程内容和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和教师展开交流,如此一来,学生积极性与学习效率均会有所提高。高等院校可开展线上学习与探讨和正能量相关的著作、典故及影视等活动,教师可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从而让学生对于社会正能量的认知不断深化。与此同时,采取网络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不断缩小,从而便于教师为学生讲述与正能量相关的知识。

(二)积极加强正能量信息传播的持久性

正能量信息被学生接受之后,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限制,传播效应亦会有所降低,学生对于积极信息的认同与接受亦会伴随时间推移不断弱化。因此高校和思政教师应着力发掘正能量基因,聚焦社会焦点问题在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此展开探讨,或者借助與事件特征的有利时机展开典型推广,不断深化正能量对学生的影响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有效方式使正能量在思政教育中进行持续传播,让更多学生关注正能量并受到正能量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三观。

(三)创设有利于正能量信息传播的外界环境

积极乐观的外界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水平与正能量信息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创设积极乐观且充满正能量意蕴的外界环境。正能量是一种能够使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情感动力,使人健康、积极、进步且充满希望的人和事,均可称之为正能量,具体包括拾金不昧、尊老爱幼、搀扶老人以及见义勇为等,这些均是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小事,却包含了浓厚的正能量内涵。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适当渗透这些正能量因素,同时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充分结合,实现多元主体共同传播正能量信息,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联合的教育网络,强化教育合力。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社会环境治理力度,强化网络管控和舆论管控,真正把握话语权和领导权,维护当地社会环境与社会秩序,为大学生创造正能量环境[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正相关,如何加强思政教育成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是高校思政教育应始终努力的方向。由于受到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等众多因素影响,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足,以及正能量传播面临困境等问题。身为思政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当今网络平台的言论传播,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网络言论,防止因消极言论出现的负面情绪,利用专业知识与正确途径传播正能量,改善思政教育问题,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养过硬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渠培.自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应对[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4):145-149.

[2]商丹,董亚超.社会网络视角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效性的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129-134.

[3]洪玉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途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1):11-14.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2-26 修改日期:2021-04-02

作者简介:王海立(1966—),男,河南濮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正能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