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复制传播过程及翻译策略研究
2021-09-10吴延丽张莎莎
吴延丽 张莎莎
【摘要】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翻译则是模因跨语言文化复制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分析了模因在翻译中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并根据切斯特曼模因翻译策略,从句法策略、语义策略以及语用策略方面对旅游文本进行了研究,以探析模因的本质及其跨语言跨文化传播方式和翻译策略。
【关键词】模因论;翻译策略;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126-03
一、前言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对外传播。翻译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翻译过程与翻译策略的理解和运用是影响翻译效果的重要因素。模因论的发展,为翻译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对模因复制传播过程及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二、模因传播过程及翻译策略
(一)模因复制传播过程
1976年,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受基因这个词的启发,创造了模因这个词,用来指文化转换单位、模仿单位或文化基因,二者区别在于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而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1999年,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在《模因机器》中确立了模因论的理论框架。她认为任何信息,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模因。
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而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因此是一种模因传播的方式。模因既可以在同一语言中进行纵向传播,也可以通过翻译媒介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横向传播。模因在不断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而翻译就是模因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传播的重要载体。
海利根(Heylighen)将模因的传播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源语模因是一个模因综合体的载体,负载着其核心模因即作者的思想理念,以及体现文化背景等的其他模因。译者受到感染,成为模因的宿主,同化就是指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该阶段译者能够越多地理解和接受源语模因,就越能更好地感染其他宿主。记忆阶段就是模因在宿主记忆中的停留阶段,停留的时间越长,通过感染宿主得到传播的机会就越多。在表达阶段,译者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化信息对源语模因进行重新编码和转码,并通过新的语言等载体表现出来。在模因跨文化转换过程中,译者是源语模因的解码者以及重要传播者。最后进入到传播阶段,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差异,跨文化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不可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全对应,翻译模因复制过程往往是动态的过程,模因因子通常会与新的语言环境相结合,产生新的语言模因复合体。经过译者重新编码的模因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模因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传播。
(二)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
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和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最早将模因引入翻译理论研究。在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1997)一书中,切斯特曼借助模因系统地分析了各个时期的翻译思想和理论,建立了翻译理论发展说——模因翻译论。模因翻译论认为翻译的过程是通过模因复制传播实现的,是将源语模因转换为目的语模因的过程。切斯特曼用模因论来解析翻译研究,把有关翻译实践本身的研究以及翻译理论,如翻译的理论概念、规范、策略等都看作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统称为翻译模因,全部的“翻译模因”共同构成了模因库。
翻译模因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一种动态的进化过程。切斯特曼认为一旦某种翻译模因占了主导地位,即变成翻译规范。切斯特曼将翻译规范划分为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两类。专业规范可进一步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在翻译规范理论指导下,切斯特曼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句法策略、语义策略和语用策略。
三、模因翻译策略应用
基于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策略,以下从句法策略、语义策略及语用策略三个方面对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模因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对外传播中如何对源语模因进行解码和编码,最大程度地复制源语模因,并同时让宿主接受。
(一)句法策略模因
句法策略模因是涉及各种句法变化形式的模因,主要操控语言形式,包括句子单位的转换、短语、从句和句子结构變化等。
1.意译策略
原文:一个又一个的年轻有为的青年不远万里进京赶考为的是“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后的豁然开朗。
译文:A lot of young people have come to Beijing from faraway places with the dream of being suddenly recognized by the government after their long period of study and get high positions in politics.
汉语表达中经常会有大量的文化典故、诗词引用等,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直译,目的语读者可能因为不能够理解其文化内涵而无法受到感染,从而造成信息模因不能有效传播,因此,译者通过意译法对源语模因进行解码并重新编码,虽然失去了源语的意境,但读者便于理解和接受,使源语核心模因得以有效传递。
2.句子结构转换策略
原文:陕西地域狭长,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500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全省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译文:Topographically,Shaanxi Province is long and narrow,higher in both the south and north but lower in the middle,being divided naturally into three regions:Northern Shaanxi Loess Plateau,Central Shaanxi Plain and Southern Shaanxi Mountainous Region.Shaanxi Province covers an area of 205,800 square kilometers,the north-to- south distance being 870lilometers,while the west-to-east distance being 200-500 kilometers.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行文习惯和句式的排列不一样,该句以译文结构的模因代替源语的结构模因,意义连贯,结构整齐,模仿了英语写作中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分点明确的模因特点。通过调整结构和信息加工,重组之后的结构更加清晰,使目的语读者对陕西地势面貌等有一个更清晰的概念,符合模因翻译交际规范和期待规范。
(二)语义策略模因
语义策略主要涉及与词汇语义学相关的策略,这些策略模因聚焦词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1.增译策略
在韩城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皇家看皇宫,民间看党家村”,党家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There is a saying popular in the vicinity of Hancheng,
which goes like this:“If you want to see the royal constructions,you should go to the Imperial Palace in Beijing,but if you wish to see the civilian residential dwellings,you should come to Dangjiacun Village”,which exemplifies the important factor it plays in the Chinese ancient buildings.
增译指根据两种语言间的不同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短语或句子,把目标语读者可能造成理解困难的信息补充完整,该句主要说明党家村建筑艺术的历史价值,因此通过补充对应词语“the royal constructions”和“the civilian residential dwellings”,使读者能够准确获取源语核心文化模因,因而受到感染,使源语文化模因得以有效传播。
2.译注策略
原文:红碱淖位于陕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红碱淖的“淖”是蒙古语语言,意思是水泊、湖泊。
译文:Hongjiannao(the largest deser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locates at the junc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Inner Mongolia.The Chinese character “淖”is translated from the Mongolian language,meaning “water” or “lake”.
如果只是音译,读者虽获得了源语核心模因,但并不能了解其意义和重要作用,模因加注法通过注释的形式补充源语中核心的文化背景知识,用来弥补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目标语宿主更充分地理解源语文化的内涵。
(三)语用策略模因
切斯特曼认为,“句法/语法策略操纵形式,语义策略操纵意义,而语用策略操纵信息本身”(Chesterman,1997: 107)。
1.部分翻译策略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1965)中界定翻译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定义:“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卡特福德认为一个文本的意义是无法完全翻译到另一个文本中去的,并区分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全部翻译与部分翻译;完全翻译与受限翻译;整体翻译与方面翻译。
例如:公园内花木繁茂,假山迷離,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各种古典特色建筑错落有致。别具风格的环城公园与雄伟壮观的古城交相辉映,把古城西安点缀得更加美丽多姿。
The thriving trees and flower,the rockeries in the park,and the build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architecture,together with the city wall,make Xi’an all the more beautiful.
汉语遣词造句较为诗情画意,常有修辞渲染及对偶平行结构和四字格,气势连贯,意境深远。而英语旅游语篇注重写实,强调内容上的信息性和表达上的生动平实性,译者须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状况,此处用了部分翻译策略,主要对其核心模因进行了复制,而对于难以使目的语读者受到感染的四字结构以及华丽的辞藻等模因进行了舍弃,通过部分翻译策略保留了源语的核心模因,虽然没有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全对等,但符合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原则,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
2.文化过滤策略
文化过滤策略也称为归化或适应,描述如何将源语内容特别是特定文化的内容翻译为目的语等值语或功能等值语,从而使得这些内容与目的语规范一致。
原文:在桂林山水王国中,在离都市最近的地方,有一个“世外桃源”。
译文:Among the mountains and waters of Guilin,near the busy city,lies your dreaming Arcadia.
“世外桃源”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此处如果直译的话,目的语读者由于缺少对该文化模因的了解而不能体会到桂林山水美的意境,Arcadia是西方作品中田园牧歌生活的象征,其意义类似于“世外桃源”,两者包含类似文化模因,通过文化过滤策略,使用目的语中的特有文化模因,易于读者理解源语中的核心文化模因,达到语用功能等值的效果。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翻译模因论视角对模因的跨文化传播过程进行分析,说明了在模因传播过程的各阶段译者如何对源语模因进行解码,并通过目标语言及文化对其进行重新编码,最大限度传递源语文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切斯特曼模因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跨语言文化传播中,模因翻译策略及方法的运用,使得源语文化模因能够成功复制和传播,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参考文献:
[1]Chesterman,Andrew.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6/1997.
[2]Heylighen F.Selfish Me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Journal of Ideas.Vol2(1992):77-84.
[3]連淑能.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7):35-38.
[4]何自然.语言模因面面观[J].外国语言文学,2019,36(01):5-6.
[5]樊坤铭.“一带一路”倡议下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9,(06):38-39.
作者简介:
吴延丽,女,汉族,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研究。
张莎莎,女,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