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注射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中的运用
2021-09-10许瑶群
许瑶群
门诊注射室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流量大、病情复杂、药品种类繁多等特点,加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出现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1-2]。门诊注射室服务质量的优劣、技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评价和满意度。民众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促使医院护理纠纷事件不断增加,门诊注射室是比较容易出现纠纷的科室,需要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来促进科室工作质量的提高,以规避安全隐患。本文随机择取不同时间段的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就护理安全管理作用于门诊注射室中的效果进行探究,详细内容见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门诊注射室进行治疗的患者115例按照收治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1)遵医嘱在门诊注射室接受治疗者;(2)沟通交流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1)存在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者;(2)穿刺部位皮肤破损者;(3)存在视听觉障碍、心理疾病者。
对照组56例患者于2018年7—12月期间收治,其中包括男30例,女26例;年龄19~75岁,年龄平均值(60.52±4.19)岁。观察组59例患者于2019年1—6月期间收治,其中包括男31例,女28例;年龄20~76岁,年龄平均值(60.58±4.22)岁。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本院门诊注射室共有护理人员10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2~44岁,平均年龄为(25.12±1.64)岁。其中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护士7名。所有护理人员在研究期间均无长期请假、外出进修、岗位轮换、离职等情况出现。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常规的医疗护理服务。
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1)建立专业工作团队: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培训、安全护理培训,提升其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培养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定期通过考核、以老带新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对门诊注射室工作内容的掌握度。(2)环境管理:门诊注射室设立在距离各个诊室较近的位置,同时安装内线电话,有利于科室人员及时将输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门诊注射室内布局合理,相对划分区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安排专人负责引导患者到规定场所等待注射治疗[3-4]。(3)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对门诊注射室内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明确出现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5-6]。(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护士长根据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和高峰时间段合理排班和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由经验丰富的护师带领经验不足的护士,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5)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门诊注射室内实施责任制,具体护理工作落实到个人;由专业的护理考核小组定期考核和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执行情况,严格执行奖惩制度,针对表现良好、护理质量好的护理人员予以表扬和物质上的奖励,针对出现护理差错、违规操作者提出警告和批评,将考核结果与每月绩效挂钩。(6)总结: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定期通过小组会议分析和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失误,商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贯彻执行。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由两组患者对门诊注射室管理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每一项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提示管理质量越好。(2)观察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出现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相关情况。(3)两组患者于出院时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服务态度、环境秩序、沟通宣教、业务水平等方面评估护理工作,总分为100分,<75分表示不满意,75~89分为基本满意,≥90分则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质量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环境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的管理质量(分,±s)
表1 比较两组的管理质量(分,±s)
?
2.2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2所示。
表2 比较两组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例(%)]
2.3 护理满意度
同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如表3所示。
表3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例(%)]
3 讨论
门诊注射室每日接待的患者和家属非常多,人群集中、流动性大,是一处随机性强的场所,患者病情复杂,一旦护理不当则容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另外患者在门诊注射室中需要经历检查、候诊、取药、注射等多个环节,时间长、来回奔走会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易与护理人员出现矛盾,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故需要加强对门诊注射室的管理[7-9]。
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工作存在特殊性,护理人员在接待、语言、行为、环节、时间等各个方面若是出现护理不当的情况,容易导致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10-11]。本次研究中,在门诊注射室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通过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团队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助于护理人员充分掌握穿刺等技能,培养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能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2],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出现的痛苦,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环境管理能够改善门诊注射室内人口拥挤、嘈杂的情况,且分区候诊治疗能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13],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有良好的就医体验;通过风险评估能够针对门诊注射室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14],在每个环节中注意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消除,可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安全地接受注射治疗,同时还能够促使门诊注射室的整体护理水平提升,促进护理人员沟通交流能力、专业操作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势的护理服务[15],促使投诉事件减少,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定期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了解现阶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从而可促进门诊注射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还有利于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环境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具有较高的评分,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充分表明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分析原因在于,护理安全管理能够为接受门诊注射治疗的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另外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针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增强日常巡视次数以及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能够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故可大大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管理和护理质量,因此患者的满意度更高。王萍[16]在其文章中报道,观察组的安全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说明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安全事件发生,并与本次研究中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1.69%)数据相近,证实了护理安全管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佐证了本次研究结论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门诊注射室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