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思维导图结合回授法在预防患儿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
2021-09-10赵雪旸丁菊平张恒渝秦莹
赵雪旸 丁菊平 张恒渝 秦莹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浸润到各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性血液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据调查,我国10岁以下小儿白血病的发生率为(3~4)/10万,男孩高于女孩[1]。对于白血病的治疗,规范治疗是多疗程化疗。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普通静脉滴注容易药液外漏、损伤外周血管,导致静脉炎、甚至血管闭塞等并发症[2-3]。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具有独特优点,各大医院多采用PICC持续化疗。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如何指导患儿和家长正确看护PICC导管、预防相关并发症,是当前儿科护理工作的要点之一。回授法和思维导图在国外健康教育中已被广泛应用,并且效果显著,近年来在国内临床宣教过程中,单独使用思维导图或单独使用回授法的研究数量也在逐年增多,但两者结合应用的情况较为罕见。基于此,本研究在河南省某三甲医院采用新媒体思维导图结合回授法对白血病患儿进行预防PICC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入住笔者所在科的白血病患儿2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干预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3.5~14.5岁,平均(10.5±3.5)岁;病程2~18.5个月,平均(8.5±1.5)个月;分型:急性淋巴细胞行白血病83例,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7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3.8~14.3岁,平均(10.6±4.4)岁;病程3~19.5个月,平均(8.8±1.8)个月;分型:急性淋巴细胞行白血病85例,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①患儿符合儿童白血病确诊标准;②住院时间5 d以上;③患儿采用PICC置管进行治疗;④患儿父母神志清楚,无认知和语言交流障碍;⑤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患儿父母既往有精神病史;②有阅读及语言障碍;③患儿家属拒绝参加该项研究。③对PICC材质过敏;④出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该研究项目实施前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宣教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组采用新媒体思维导图结合回授法对患儿进行健康指导[3]。具体方法如下。
1.2.1 研究工具 新媒体思维导图制作:研究组在循证护理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考虑患儿及其家属不同心理特点,编制儿童、家属及预防PICC并发症相关知识三个系列的新媒体思维导图(采用手机APP,平板电脑,闭路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播放影视思维导图),将视觉、听觉、光电、动画融为一体,进行形象化、趣味化宣教[4-5]。患儿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
1.2.2 实施过程 使用医院现有资料及咨询专家组的基础上确定新媒体思维导图内容,首先对研究人员进行新媒体思维导图应用方法培训,用此新媒体思维导图对患儿及家属进行“一对一”演示讲解。每次演示讲解,依据新媒体思维导图的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前到后。每次讲课结束后,研究员要向患儿及家属展示所讲版块的知识网络,并让患儿家属复述一遍,更正其理解偏差及解疑答惑,之后将新媒体思维导图交给患儿自我观看演示。授课频次为1~2次/d,每次控制在30 min以内,连续进行5 d。在患儿出院时统计并发症发生例次、相关知识掌握度、满意度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重点观察PICC并发症,如导管阻塞、感染、出血、脱落、断折等,观察期为6个月。调查患儿及家属对PICC个体维护掌握程度(包括护士对PICC置管基本概念的讲解;告知定期维护的时间、并发症的早期征象、处理措施;患儿及家属知晓情况)和满意度。调查问卷分20项,每项5分,总分100分[6]。评级分四个等级即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基本满意70~79分、不满意70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8.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干预组总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PICC并发症比较
表2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PICC置管的优点
所选血管为外周静脉,可避免因锁骨下静脉穿刺带来的气胸、血胸、空气栓塞等风险,且穿刺成功率高;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可以较长时间留置导管(可留置6~12个月)[7],因远端位于上腔静脉,血流量大,药物可以很快被稀释,减少外周静脉炎发生率[8-9]。
3.2 白细胞儿童对自身维护PICC导管的不确定性
患儿天性顽皮、活泼好动,对于留置PICC导管的优越性缺乏了解,自身防护意识及依从性较差,相对成年人更容易增加发生留置PICC的并发症[10-11]。
3.3 新媒体思维导图结合回授法在预防白血病患儿PICC并发症中的优势
新媒体可以根据患儿特点及家长祈求设计出预防PICC并发症的思维导图,制作成相应的APP,采取护士演示,在护士演示的同时,配以讲解声音、动作指导、彩色图标,还可以制作成动漫等影视文件,不分场地,随时可以演示。该种健康教育模式将琐碎繁多的健康知识进行了结构化的系统整理,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内容吸引了患儿的注意,增强图文、声音、动作等记忆模式(如微信群等),有利于患儿理解和记忆,提高患儿自我维护PICC导管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12]。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庭成员的参与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及家属对该健康教育模式的满意度较高,表明患儿及家属对该种健康教育方式的接受度、依从性较高,具有可行性。
总之,新媒体思维导图结合回授法具有生动简洁、便于掌握护理要领等特点,可有效预防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并发症,且受教育者的满意度较高。同时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样本数量较少,没有观察长期预后效果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行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