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导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列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09-10龚卓周晨汤如金何丽波彭荧
龚卓,周晨,汤如金,何丽波,彭荧
(1.湖南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景然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7)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资源有效地和传统教育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已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教与学的方式[1]。2012年以来,MOOC、SPOC 研究席卷全球,网易公开课、YY 教育等一大批在线教育平台迅速崛起,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平台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2]。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在2019年4月的中国慕课大会上透露,目前我国上线慕课(即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数量超过了12 000 门,在线学习的总人数超过2 亿人次,应用规模和数量均居世界第一[3]。同时,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正在建立,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类课程[4]。计算机辅助工程图形学知识是其重要一部分,相关知识已经迁移和运用到许多行业中。在BIM 建筑信息系统、土木信息系统迅速运用普及后,计算机大数据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已成为趋势。
1 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设计系列课程建设状况
在高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Computer-Aid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系列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如AutoCAD、SketchUp、Photoshop、Lumion 等系列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设计技法,为以后设计工作奠定操作基础。随着时代和学科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著,也是建筑、规划、园林、环艺和景观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5]。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1)与规划设计类核心课程结合不紧密、联动性也不强;(2)学生软件应用能力较弱、课程安排的时间较短,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教和学生学未相辅相成;(3)软件教学普遍采用各软件阶段性授课,知识容易遗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弱;(4)学生课余时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同时,由于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专业实践机会较少,课堂知识不能及时运用到实际项目创作中,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不足;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市场和行业的需求,缺乏科研与就业的竞争能力。
利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不断反思和重构高校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6]。随着国内外各行业教育人士对混合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断充实与完善,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融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诸多研究者对基于线上课程和工作室制、工作坊制、导师制、项目驱动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用实践和效果评价做了有益的探索。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构建线下能力导向型流程实践教学模式
风景园林的教育以风景营造为主线,以取得职业资格或职业实践准入的对接为目标[7]。本科生毕业去向以就业和国内外研究生再教育为主,随着行业职业化和竞争日趋加剧,用人单位注重专业的职业能力和研究岗位的创新能力[8]。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计算机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流程(见图1)是综合利用现有设计软件各自特点和所长,辅助设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或环节,从而高质高效地完成设计工作的诸多要求。课程教学与实际规划设计工作流程结合,从易到难、逐级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提高就业竞争力。
图1 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流程
2.2 构建课程教学综合考核评价管理机制和标准化体系
紧密结合风景园林专业以“核心规划设计类课程”为中心,实施“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多维集成”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联动性、教学与实践的联动性、校内同步设计类课程与校外导师项目制等多种协同培养的教学综合考核评价管理机制,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9]。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系列课程教学的一整套理论和实践方法; 从而不断的改进、优化与升级,形成适合课程教学的标准化体系[10]。
2.3 建立教学综合资料库
完善教学知识点和拓展资料库的全面性、系统性,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需求;通过母题库和衍生题库,促进考核方式的变化,便于将来MOOC、SPOC 教学平台的开发,规划课程教学的标准化的建设。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本专业毕业生专业领域优秀作品资料库;进行经验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
依据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流程,将在线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融入教学中,从线上课程和线下以能力培养导向的角度的出发,构建基于线上课程和线下能力导向型流程的混合式教学体系(见图2)。以系统观点和方法为依据组织教学,以“学生” 为中心及相关的混合式教学理论基础上,根据前期教学分析,具体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系统化教学设计,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等;线上线下、课内外相结合,实施混合式教学;通过教学评价、信息反馈等有效调节,优化教学效果[11]。
图2 基于线上课程和线下能力导向型流程的混合式教学体系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进而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感悟、反馈等一系列活动。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进而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感悟、反馈等一系列活动:(1)线上学习,减轻教师课堂软件教学负担。在线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遇,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短而不足的缺点,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同时,教师有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2)重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激发课堂活力。改变传统课堂的固有形态,与专业规划设计类课程结合、校外导师项目制为教学环节注入生机,小组协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3)教学全过程管控,改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与实践项目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保证学习的连贯性;(4)设计项目实训逐级递进,提升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最为重要环节,而具体的设计工作是实践教学重点。项目实训是提高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注重平时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运用; 与实际规划设计工作流程结合,从易到难、逐级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提高学生能力。
4 结语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明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前进方向和普通高校各类本科专业的建设目标。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列课程在各类本科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多元化、高质量培养方向以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问题,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在线课程平台的介绍、示例,以及将来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使课程得到更大的推广使用。
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的逐步建设、工程图形学和数字化相结合,提高风景园林的建设水平,从而科学系统的改善人居环境;同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逐步建设和推广,以及为社会提供相应课程互联网教学平台和综合资料库,为风景园林数字化建设和高校的教育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