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关键要素探究
2021-09-08吴春跃
吴春跃
摘 要:历史课程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塑造学生的人格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历史知识与家国情怀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关键要素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可以了解我国发展的历程和基本概况,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本文阐述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的培养关键要素探究,以供参考。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
(一)弘扬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部分,但现阶段教师都忽略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思想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的思想。而高中历史教师将传统的家国情怀文化思想内容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学生学习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不强,他们在遇到自己的事情時会积极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就不强烈,社会责任感缺失。例如,学生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虽然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是却可以反映出学生的道德素养缺失。而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接受系统的责任教育,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高中历史教师将家国情怀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升思想道德修养。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内容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其影响和熏陶下,可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关键要素探究
(一)历史对比
高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时候可以采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教师在讲述某些基本的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深入挖掘一些家国情怀的素材和内容,让学生采取历史对比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如在讲述“元朝的行省制度”时,可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西周的分封制度以及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度等,学生对比不同时期中央所采取和贯彻的具体制度内容,发现中央的权力不断集中,而民族统一和融合的进程也不断加快,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比学习,加深印象,并且在历史对比中可以增强民族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
而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外国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状况与中国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对比中可以发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古代我国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并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创造和各种建筑代表等,学生在充分了解之后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通过历史对比进行学习和分析就可以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
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景点较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带领学生多参观一些红色旅游革命圣地,让学生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增强民族归属感。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家国情怀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也是经典的红色旅游胜地,其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加深学生对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思想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家国情怀思想内容的渗透工作,并通过历史对比的方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罗雯雯.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