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平台架构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

2021-09-05范雯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意义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范雯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图书馆;意义分析;建设路径

摘 要:智慧图书馆可以聚合各种先进技术,并凸显高校运营思想和发展规划。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体系不仅可以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还可以提供架构层面的帮助,有利于完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文章围绕大数据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优势、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基于大数据平台架构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等层面展开论述,以期从大数据视角出发,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相关院校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7-0124-03

大数据技术体系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技术原理及技术运行逻辑。通过大数据技术体系的运用,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可以高效整合数据信息、处理数据分析,还可以构建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现代化运营体系。高校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加入可以带来一系列转变,既解决局部的技术性问题,又解决整体的架构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多元化优势,高校要认真落实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实际应用,并对智慧图书馆各个环节的建设进行长远规划。

1 大数据技术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优势

1.1 满足学生需求

智慧图书馆最终要服务于学生,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中要考量的重要内容。首先,大数据技术可以统筹当代大学生个人数据,如大学生喜欢的书籍、大学生喜欢的作家、大学生习惯的阅读方式等,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后,智慧图书馆可以制定差异化的推送机制,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充当“第一道筛选门槛”,帮助大学生过滤其不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快速匹配他们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可以节约学生的选择时间,便于大学生合理规划校园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1]。

1.2 提高建设效率

随着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加入,高校显著提升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效率。首先,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各个环节,大数据技术体系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对接工作细则,如任务审批、流程对接、内容校对、方案修改等,有效提升智慧图书馆建设效率;其次,大数据技术往往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相关联,工作人员在使用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同时,需要主动适应各种先进的技术类型[2]。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会逐渐提高信息化办公能力,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步伐,提前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愿景。

1.3 完善平台架构

大数据技术体系的融合可以为智慧图书馆整体建设提供架构支持。一方面,智慧图书馆搭建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应用不只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还包含不同技术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大数据技术体系的支撑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可以逐渐形成一个系统化工程,朝着平台化规模方向运行。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大数据技术体系内在运行逻辑,工作人员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启发,不断优化建设方案,最终构建符合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需求的运营模式[3]。这种运营模式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化”的体现,也是一种符合逻辑的平台架构,关系到高校智慧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2 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2.1 脱离实际需求

当前,有些高校为了追求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化”,经常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在构建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有些高校集中全部精力探究技术性问题,很少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学生乐于接受的服务项目。仅有先进技术,而没有实际作用,大部分高校学生都很难适应智慧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有些智慧图书馆融合了一系列先进技术,但学生进入图书馆后并不能快速掌握这些技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熟悉操作流程,无法真正实现便捷查找和借阅[4],这也是高校智慧图书馆脱离实际需求的表现。

2.2 建设进度缓慢

有些高校一直在强调智慧图书馆建设,却始终没有进展。导致智慧图书馆建设进度缓慢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有些高校仍然采取传统思维构建智慧图书馆,不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智慧图书馆之所以有别于传统图书馆,就是因为融合了多种现代化技术。在缺乏技术支撑的情况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会遇到一系列阻力,难以取得有效进展[5]。二是有些高校大力引进了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后,却缺少专业人士操作和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高校会开展技术类培训,但技术培训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才能产生成效。总体来说,要想提升智慧图书馆建设效率,高校图书馆既要解决技术问题,也要解决人才问题。

2.3 平台架构不合理

高校智慧图书馆不僅要兼容各种技术体系,还要建立科学的平台架构,但有些高校只专注于技术领域,很少考虑平台架构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有些高校只进行简单的技术开发、技术叠加,没有重视各个技术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导致智慧图书馆出现一些不实用、不合理的技术服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6];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在设计智慧图书馆平台架构时,没有意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由于智慧图书馆包含多种网络技术,很容易遭遇网络风险,一旦出现突发的网络风险,可能会危及整个平台架构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智慧图书馆重要资料丢失,给高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 基于大数据平台架构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3.1 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匹配实际需求

为了进一步匹配大学生实际需求,高校智慧图书馆要重点把握两个方面内容:首先,对于智慧图书馆技术开发,高校除了要追求高、精、尖,还要立足大学生实际需求。例如,大数据技术体系包含强大的分析功能,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整合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精准推送大学生喜爱的书籍、大学生需要的阅读模式、大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进行试运行测试,判断各项技术服务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这些测试结果可以反映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工作人员不断优化智慧图书馆技术服务[7]。

3.2 发挥大数据整合功能,加快建设进度

高校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进度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智慧图书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高校要积极转变建设思路,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可以发挥大数据整合功能,对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有效整合,寻求各种技术体系的兼容路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技术体系的优势,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有序进行。二是为了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步伐,高校不仅要严抓技术引进,还要重视人才管理。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智慧图书馆建设技术培训、智慧图书馆建设大数据专题培训等,提高工作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资源整合、方法整合、平台整合[8]。高校还可以邀请技术类高级人才进校园,与教职工一同探讨交流,围绕大数据整合功能创新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提高工作效率。

3.3 结合大数据技术逻辑,调整平台架构

遵循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内在逻辑,高校可以进一步调整智慧图书馆平台架构。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体系包含信息追踪功能,可以围绕查找图书、借阅图书、归还图书各个环节追踪学生信息。以此为依据,高校可以设计符合大学生阅读需求的运行逻辑,这种运行逻辑可以被理解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平台架构。另一方面,高校要重点突出“安全防范”问题。大数据技术体系可以追根溯

源,结合大数据技术逻辑,工作人员可以设计安全防护运行逻辑,提升智慧图书馆防御风险的能力。对于智慧图书馆来说,大数据技术体系相当于一道安全防线,可以保护智慧图书馆的整体平台架构,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健康运行。

4 结语

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有些高校过于推崇智慧化,忽略人文化,只有先进技术、没有人文关怀的图书馆依然很难吸引学生,无法实现智慧图书馆的规划目标。因此,在积极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高校既要看到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各种优势,也要认真审视大数据技术体系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在智慧图书馆平台架构方面,工作人員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倾情融入人文关怀,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使智慧图书馆真正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2]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3] 饶权.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1):4-14.

[4] 杨群,黎雪松,王毅菲.区块链技术驱动智慧图书馆智慧增值服务路径研究[J].图书馆,2021(1):40-48.

[5] 曾群,杨柳青.5G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22):2-6.

[6] 顾佐佐,陈虹,李晓玥,等.智慧图书馆动态知识服务体系构建与平台设计[J].情报科学,2020(10):119-124.

[7] 吴源渊.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特征及发展趋势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2):118-122.

[8] 卢小宾,宋姬芳,蒋玲,等.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1):15-33.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意义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在复杂颅脑畸形超声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探讨技能比赛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分析
基于淮安视角的曲艺表演美学基础研究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性与情感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