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
2016-02-26曾为
曾为
【摘 要】RFID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便利了广大读者,但是也存在它的局限性,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将使图书馆真正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的相关原理,以及该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详细探讨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图书馆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思索与探究如何使读者获取更佳的体验。
【关键词】RFID;图书馆;局限性;智慧图书馆
【Abstract】RFID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mode of the library in a certain way, it has facilitated the majority of readers, but it also has its limitations, The intelligent library is a new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in the future, which will enable the library to be a real roa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RFID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library,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use of the proces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library, thinking and exploring how to make the reader get a better experience.
【Key words】RFID; Library; Limitation; Intelligent library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称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全方位的自助服务让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将馆员从传统流通业务中解放出来,可大幅提高图书馆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成为构建智慧型图书馆服务的基石。
1 RFID技术基本原理
基本的RFID系统由RFID标签、RFID读写器及应用支撑软件等三部分组成。
RFID标签是一种带有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无源低电集成电路产品,可在其中的存储芯片中多次写入及读取图书、媒体资料等基本资料,用于图书和多媒体光盘资料的标签辨识。每一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在具体应用中,标签附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RFID标签工作时所使用的频率称为RFID工作频率。RFID使用的频率跨越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等多个频段[1]。
RFID读写器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带标签上其它相关信息传输到主机,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命令。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使用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主要实现了用户自助借还,24小时自助还书,快速盘点,架位导航,安全门等功能。
自助借还功能实现主要是依靠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进行扫描、识别和借还处理的一种设备系统,用于读者自助进行流通资料的借还操作,方便读者和工作人员对流通资料进行借还处理,配备了触摸显示屏和简单的按键操作系统,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人机交流界面、图形界面,可以通过SIP2协议或NCIP协议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连接,快速准确地完成借阅。
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是一种安装于室外可对粘贴有RFID和条码标签的流通资料进行读取、识别和归还处理的设备系统,用于读者自助式且快速完成流通资料的归还操作,方便读者和工作人员对流通资料进行归还处理。该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对读者开放,方便读者随时还书。
快速盘点功能是依靠RFID推车式便携式点检阅读器,是一种针对RFID标签的扫描、统计设备,通过对书架上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的扫描,可以帮助上架、顺架、倒架、查找和统计特定的流通资料等,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寻找清点馆藏和盘点书籍时发挥效率。RFID系统可对所有粘贴RFID标签的馆藏设备进行监控,在清点资产时,只需阅读器轻轻一扫,资产信息自动扫描进了系统数据库,相对以往人工清点的方式无疑方便快捷了很多,还能有效减少漏点错点的现象,通过RFID顺架,不仅能及时地发现错架的图书,还能发现图书分编中有可能发生的贴错书标、分错馆藏地,以及书目数据错误或数据不完整等问题。
架位导航系统描述了每本书目的详细位置,可以准确的对图书进行3D定位,方便读者能在庞大的书目库里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目,解决了书目要花时间找以及难找的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
安全门系统设备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进行扫描、安全识别的系统设备,用于流通部门对流通资料进行安全控制,以达到防盗和监控的目的。该设备系统通过对书籍借阅状态的判断来确定报警提示信息是否鸣响。在图书馆内各个阅览室门口安装红外感应器与RFID读写器,当红外感应器感应到有物体经过时,RFID读写器自动触发,对物体进行扫描,当贴有标签的设备通过时,信息被自动记录,这样可以随时掌握馆藏设备的动向,记录其位置信息,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有效减少物品的丢失率。
RFID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流通服务的业务流程,重组馆员的岗位调整,促使图书馆服务模式从人工服务向自助服务的转变,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效力,增强了应用馆在业界乃至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3 RFID技术目前在我馆使用存在的问题
3.1 频率的选定
目前应用于图书馆的RFID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频(HF)技术;另一种是超高频(UHF)技术[2]。高频与超高频各有优缺点:高频技术应用成熟,应用馆多,不易误读,价格稍贵,标签隐蔽性差;超高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尚在探索中,应用案例少,易误读,价格便宜,标签隐蔽性强。两者都存在固有特性缺陷,应用中最常见的自助借还举例:高频标签借还时,由于读取距离限制,一次借还册数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出现漏读现象,而且标签间距离过近的话容易相互干扰;超高频标签读取距离较远,一次可借还的图书较多,但是由于超高频的跳频特性,读取距离难以掌控,可能会把周围其他读者的图书也读取进来,无论HF和UHF,都或多或少存在标签被屏蔽、感应区外误读问题。我馆使用下来观察发现也具有这些问题。
3.2 盘点
我馆使用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和盘点功能后,流通借还书的工作人员减少,但同时增加了顺架、清点工作,总人数未见减少;无论高频还是超高频,自助借还和顺架的准确度都还有所不足,影响因素有很多,大致总结可能是:图书放置的位置、书架两边的铁柱和书内过密的磁条(尤其是薄书)、以及工作人员扫描操作经验等。盘点设备用久了扫描枪,电磁等也会容易损坏,需要返修,影响工作效率。
3.3 定位技术
RFID定位数据能精准的描述书目的所在位置,但是我馆在定位这一功能上遇到不少问题,定位算法是依靠书目的索书号范围来自动定位的,因此针对某些具有一定特色需要单独放在某个特色阅览室的书目,不能准确的定位,我馆根据实际使用体验,认为应该先判断书目的实际馆藏地点,再细分索书号范围这样来定位,所以RFID的自动定位算法是有漏洞的,所呈现的问题还有待改进,在实际管理中通常还会发生书目的实际摆放位置与定位到的数据有误差,从而也给读者也带来了麻烦。
3.4 安全门
安全门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要防止真正想偷书的还是有难度的,我馆使用过程中发现安全门最大的问题是会发生乱报警或漏报警的问题,这个主要是和调整的频率有关,过高了会乱报,过低了就会漏报了,所以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频点;其次,安全门用旧了,里面的零件会脱落,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4 展望
RFID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便利了广大读者,但是也存在它的局限性,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将使图书馆真正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智慧图书馆是目前图书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是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成熟后的一种全新形态。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智慧化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智能设施、智慧化服务,其构建可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和服务层面。物质层面是基础,技术层面是关键,而最能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和服务水平的则是服务层面。三个层面互为支持,共同支撑起智慧图书馆的大厦[3]。
4.1 智慧图书馆新模式
读者来到图书馆后,RFID智能系统通过读者随身携带的读者卡自动识别身份,将读者对应学科的新书信息或可能感兴趣的图书书目推送到他的手机,同时显示详细的查找路径,读者把要归还的图书随手往还书机上一放,图书自动扫描归还。
来到预约书架前放置,读者预约书的书架自动亮灯进行提示,把书取走即自动办理了借阅手续,读者手持平板电脑输入图书信息,通过三维立体化的地图显示图书的位置信息,系统自动计算出一条最优路径指引读者前往对应书架,这样可以加快寻找预约书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凸显了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大厅中有智能机器人进行各种图书馆咨询问题的解答,传送带将分拣后的图书分送到图书馆的各个阅览室,阅览室中装载图书的智能书车自动导航行进,将图书运送到各个书架。
4.2 智慧图书馆重要意义
智慧图书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前提的,但它超越了技术的层面,更多地从服务管理、人力资源、智能惠民、环境友好着眼,是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如果说智慧城市“可以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商务环境和更大的投资吸引力”,那么,智慧图书馆则可以带来更高的服务管理质量、更具魅力的公共文化环境和更大的信息共享空间。
智慧图书馆将为图书馆界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愿景和新的希冀,也将为读者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收获,并有助于构建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智慧图书馆的便捷、多样、灵活、高效、绿色以及更着力的数字惠民、更积极的参与互动、更深入的共享协同、更广泛的感知集群将使图书馆实现四大转型:一是,从数量规模扩展向质量内涵提升转型;二是,从主要依靠增加馆舍和硬件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馆员和读者素质提升、服务管理创新转型;三是,从自发、独立、分散的图书馆发展向协同、整合、规范的科学发展转型;四是从追求不计成本和能耗的建筑规模向资源节约和安全保障转型。智慧图书馆正是实现以上四大转型的未来图书馆发展新机遇,将使图书馆真正迈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
5 小结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已经不是新概念了,在图书馆的应用看似如火如荼,但是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与我馆的具体使用案例分析,发现在目前的国内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并不算成功,有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仅仅是满足了基本自助借还的需求,更多的是在使用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图书馆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智慧图书馆才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泉林.综述RFID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专家论坛,2006,1:51-62.
[2]朱小梅,叶莎莎.RFID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7:34-43.
[3]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33(5):102-104.
[4]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J].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2013,1:54-58.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