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时代的读书方法论析
2021-09-05周九常
周九常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时代;读书方法
摘 要: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博览群书,他不仅热爱读书,还善于读书,讲究读书方法。总的来看,他采用的读书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读书方法,主要包括勤苦法、读以致用法、关联扩展法、讨论交流法、读写结合法和博专兼顾法等。另一类是特殊读书方法,主要有“读书班”法、对比法和深入探究法等。前者在他那里得到发扬光大,后者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7-0002-05
1 背景
从我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的相关文件看,参评年龄段一般是18岁至40岁,以此对照习近平,发现他这个年龄段(1971—1993)是自梁家河知青岁月始,到任职福州市委书记止。青年时代是习近平“学有所成,干有所成”的拼搏奋进的时代,其中“学有所成”与他读书学习有关,而读书学习不能不提到他在梁家河插队那段时间。在习近平的成长历程中,七年知青岁月既是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第一阶段,也是他发奋读书、积累知识、增长才干,为后来的从政和治国理政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七年中,习近平到底读了多少书已经无法确切知道,但是,他“日有余暇即读书,夜无他事必读书”的情景却每每被梁家河的村民们当作传奇一般提起,有关他热爱读书、富藏图书、四处求书、刻苦读书的故事常常被大家津津乐道。从梁家河插队到任职福州市委书记的整个青年时代,毫不夸张地说习近平博览群书,海量阅读。书的滋养让他的知识、见识和修养日渐精进,使他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既深入浅出又生动活泼,经常能够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事实上,他的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并非仅仅是博览群书、海量阅读的结果,而是善于读书的结果,也就是说还与他采用切实有效的读书方法密切相关。习近平曾提倡既要苦学,也要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1]。这表明,习近平很注重不同读书方法的选择,在他心目中,只有掌握、采用好的读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否则诸事纷繁,人生苦短,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那么,青年时代他采用了哪些主要的读书方法呢?从个性化角度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读书方法,即借用、沿用他人或前人提出并广为使用的方法。另一类是独特的读书方法,即带有他浓厚个人色彩、有明显创新的读书方法。
2 一般读书方法
笔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习近平在青年时代所采用的一般读书方法不下二十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六种。
2.1 勤苦法
此法包含勤读和苦读两种具体的读书方法,是一种“最笨”而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从古到今被人们广为倡导。由于勤读和苦读之间具有内在的關联,因此笔者把二者合起来称为勤苦法。其中苦读的意思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依然读书不辍。二是条件良好,更要刻苦读书,也就是说,为了读书,为了把书读好,故意和自己过不去,自讨苦吃,舍弃舒适安逸,做苦心人,下苦功夫。为何条件好了,还要倡导苦读呢?原因在于,一般来说,只有刻苦读书、刻苦学习才能读得好、学得好,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看来,苦读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与条件艰苦或良好没有直接关系。苦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坚持夜读,读到深夜。在习近平的青年时代,这已成为一个常态,尤其是在知青岁月。白天干活苦,晚上苦不休。他在窑洞昏暗的油灯下孜孜不倦地阅读,一读读到夜三更,好像是“世人皆睡他独醒”。夜读之苦可以从他当时夜读的具体情景中体现出来:在墙上凿一个洞,把油灯放到里面,因陋就简,面壁而读。为什么这样读书?原因是担心灯光影响炕上其他铺位的知青们睡觉。这就是说他不能靠着墙壁读书,结果可想而知,时间一久,自然困顿疲乏,若无顽强的吃苦精神和坚忍的毅力是难以坚持的。连靠着墙壁读书都不可得,那是真正的苦读。夜读本来就苦,加上面壁之苦,这种读书真的是苦上加苦,是双倍之苦。知青岁月的入夜苦读深深地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他曾说读书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2]。笔者认为,这句话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夜生活方式”。知青岁月养成的夜读习惯不因时间推移和工作变动而保持下来,如:1988年8月的一天,他到霞浦县调研,晚上看完《霞浦县志》,又要看清代的《福宁府志》,高兴地说,“今晚可以轻松地过了”[3]。苦中刻苦,说明他苦且益坚,不坠读书之志;苦中读书,显示出他热爱读书、享受读书、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可贵品质。知青戴明说,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4]。以此推论,梁家河几乎是当时全国最艰苦的地方。最苦犹不怕,夜读还加码,这是习近平读书让人难以企及的地方。他怎么做到呢?有人说,所有卓越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5]。这话说得好,自律,不是一般的自律,而是苦行僧般的自律,是长期苦读、经受住苦读煎熬的强大保证,是铸就非凡业绩的必备条件和素质,以此理解十八大以来他领航复兴大业,取得辉煌成就,一切都可想而知、顺理成章了。
勤读法就是挤时间读书,抓住点滴、间隙、碎片时间读书,重点在于“惜时”。梁家河的村民回忆,有时吃晚饭,习近平嘴里吃着,眼睛还盯着书。不管在田间地头还是圪梁山沟,无论是东边牧羊还是西边荷锄,即便是农活中休,有人闲聊天,有人玩摔跤,也见习近平在看书[6]。这种情景已深深地烙印在梁家河村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发清晰、鲜明,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总的来看,勤苦法是习近平所采用的一个最主要、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他读书勤苦的程度,不断向自己的时间极限和身体极限逼近,或者说不断向自己的忍耐力极限逼近,真正做到了既勤奋又刻苦。
2.2 读以致用法
此法是把书中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发挥知识的实用价值。二是能印证知识的正确性和应用的限制条件,便于挤出书中的水分和无用的部分,从而留下真正有用的部分。三是能让人扎实掌握书中的知识。应用得越多、越频繁,就越能够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牢记不忘。习近平的读以致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在讲话、诗文、论著中引用读过的经典语句。他说过,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7]。二是把读书的心得讲给别人听。他曾经把《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不同版本沿革的知识讲给知青同伴听,把前晚读到的喜欢的诗词,第二天背诵给他人听,还曾经把李白的《将进酒》一诗给人背诵好多遍。他常给村民讲述书中的内容,让他们对读书识字产生浓厚兴趣,如曾给一个叫张卫庞的村民讲过《红楼梦》。三是阅读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把其中的知识、技术用于当地的生产实践,如在梁家河办沼气、搞育种、种烤烟。他既读有关修沼气、作物育种和烤烟种植方面的书籍,又带领村民动手干,把书本知识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通过采用读以致用的方法,实现了“用以促读、读用相长”的良性循环,充分体现了他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读书志向[8]。
2.3 关联扩展法
这种阅读方法中的“关联”并非因为书籍的同种同类所致,而是由于知识之间的解释、说明等所形成的。关联扩展法的特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二是能把所有采用此法阅读的书籍有机联系在一起。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是不同书籍被搜集到一起共同参与阅读的内在依据:一根红线(知识)贯穿,本本书籍相连(接连被阅读),实现知识内容有机联系基础上的阅读扩展,就如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一般。显然,从某一个知识点出发关联到另外一个知识点,能够形成某种知识链。如果另外一个知识点再关联到下一个知识点,知识链就得以延伸。在读马列主义著作的时候,为了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涉及的欧洲历史事件和名词,习近平阅读了苏联出版的《中世纪史》。他采用这种阅读方法,达到了以下三种阅读目的:一是有效防止读书选择的随意性,避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捡到篮里都是菜的盲目性,即采用这种方法有扩展阅读之好处,却无乱读之坏处。二是随着知识链的延伸,阅读的不同门类的图书也会增多,读书的广度也随之得以拓展。三是由某个知识点形成的因果关系链、邻近关系链、递进关系链等,拓展了认知和学习的深度。
2.4 讨论交流法
此法是习近平经常采用的一种读书方法。在读过某书之后,他常常意犹未尽,或惑未尽解,或自有想法,因此迫切需要与拥有相关知识背景或者读过此书的人探讨一番,或强化原先的正确看法,或颠覆原先的错误理解,或纠正原先的片面认识。这种交流相当于非正式的读书交流会或读书沙龙,随时发起,随时结束,简单易行,灵活多变,可以深度互动,也可以三言两语。例如,他不仅与人探讨《国家与革命》中的共产主义阶段论、国家如何消亡等问题,还与陶海粟、雷平生等人讨论《世界通史》中提到的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人物。讨论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写信交流,这种形式比较正式,交流全面、深入,便于保存。例如,习近平曾给陶海粟写信谈历史人物困境中奋斗的故事。二是卧谈交流,就是与同铺者、来访者卧谈交流,有时候谈到半夜,有时候聊个通宵,这种交流虽然不正式,但交谈者之间可古往今来、天南海北、漫无边际、无拘无束地畅聊,相互启发,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卧谈中,他们会对某书的思想、观点、语言、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三是干活中交流,如习近平与知青边干活边讨论小说情节,通过阅读《九三年》讨论法国大革命狂飙时期激烈残酷的阶级斗争。在讨论交流中,他们干农活和共享读书体会两不误,一心二用,一举两得,通过讨论交流,既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也缓解了干农活的辛劳。四是会议交流,最典型的莫过于习近平专门参加厦门大学经济系组织的以《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实指导意义为题的一次小范围座谈交流,由于他对《资本论》有深入的研读,交流起来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有理有据,既生动、深刻又结合实际,让与会者出乎意料。五是谈话交流。习近平曾约请厦门市史志办人员围绕《厦门志》《厦门市志》《厦门地方史讲稿》等书籍进行深度交流,借以了解厦门市的历史和民俗民情。
2.5 读写结合法
此法是把读与写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写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创新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是有效提升阅读效果的一种方法,是反映习近平读书用功、读有成效的一种方法。在梁家河,习近平曾读过3遍《资本论》,写了厚厚18本笔记[9]。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毛主席的老师、“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习近平是真正做到了。在读书时,习近平主要写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书中的重点段落或精彩片段。二是自己有疑问或不同看法的内容。三是需要熟记、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知识。四是自己的心得、感悟。那么他写在哪里呢?一是写在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相当于自制手册,随时备查。例如,为了学习育种知识,掌握育种技能,习近平不仅认真、投入地阅读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还用小本子做笔记。二是写在正规的笔记本上,供以后翻阅,这是他所有读后所写文字中内容最丰富、思考最深入的一种。三是直接写在书上,成为批注。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他这里的写不是孤立的写作、创作或著述,更不是平白无故、无凭无据的写,而是因读而写,是因读书而触发的写,即写与读紧密相关,读在前,写在后。例如,1990年7月15日,习近平所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就是夜读关于焦裕禄的报道有感而发写成的,正如他题记里所言,“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10]。
2.6 博专兼顾法
博是指博览群书,专是指专攻或重点阅读某方面或某主题的书籍。博专兼顾法,说直白一点,就是既广泛涉猎又重点把握,博中有专,专外有博,就像习近平对青年学子倡导的那样,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11]。书似青山,雄峙当面,书之于人,总是多而又多,永远也读不完。对于一个人来说,其面对书山书海,不加区别,不分轻重,花大量时间、精力阅读,无疑是盲目乱读。博览有助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专攻某方面或某主题的书籍有助于精研细读、深入学习,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习近平整个青年时代的读书学习就一直采用这种读书方法。在梁家河,习近平阅读了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但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又有明显的侧重点。他后来在浙江时曾说,“这么多文件,全部看是‘官僚主义,因为这样就被文件套牢了;全部不看也是‘官僚主义,因为这样会漏下许多重要的信息。正确的方法应当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12]。作家李春雷说,在读书方面,习近平对政治、哲学和经济方面的书籍用力最多[13]。笔者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还应该加上历史方面的书籍。这四个方面的书籍是他读书的重点把握之所在。博专兼顾的读书方法显示出习近平既能勤奋刻苦、争分夺秒、惜时如金地求知向学,又拥有量力而行、不平均使用力量的清醒头脑。
3 独特的读书方法
所谓“独特的读书方法”,简言之,就是在他人、前人那里较为少见、有自己明显创新的读书方法。笔者认为,习近平在青年时代所采用的独特读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读书班”法
此法本质是集体(小组)读书(学习)法的一种,是把政治学习与课堂学习、读书讨论会(读书沙龙)、业务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取其长、扬其短所形成的一种新式读书学习方法。这种读书法的独特性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是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二是主题鲜明。三是读本(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挑选。四是发起者带头学习,习近平需要提前阅读、熟悉资料内容。五是多种学习方法有机融合,如阅读、写读书心得、讨论、上台发言等,以及网上平台讨论、微信群分组讨论、观看专题片等。六是端正学风,严格要求。参与者一般不能中途退出或借故离开,不能随意请假。所有参与者要真读、真学、学懂、学透,达到“入心入脑,有识有悟”,通过读书班的学习获得知识。此外,严格要求还体现在读书班的读书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得比较满,除了白天读书、听课,晚上还要交流讨论,这会让个别缺乏思想准备的学员产生“吃不消”之感。七是精心选择地点,有时选择某个固定场所,有时别具心裁选择某个临时特殊场所,目的是避开各种干扰,让大家能够平心静气地读书学习。八是封闭式,或者说是一种脱产学习方式,“封闭”“脱产”是为了促使学员充分重视、全身心投入。九是时间跨度比较长,一般是五天左右,远超出一般读書交流会或业务学习的时程。十是注重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升理论高度和综合素质,要求学员以求实、求真、求深的精神,真正掌握理论武器。换言之,读书班的学习重点是以理论武装头脑。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习近平还提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提升学员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尤其是在讨论中,学员不仅要思考如何利用读书学习的成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还要把“真情实感融进去,现实问题摆出来”,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
这种读书班不同于普通的学习班,学习班一般没有指定的读本,仅安排专家讲课,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讲、讨论和实地参访各类实践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习近平创办的读书班,读书色彩浓重,以读本为依据展开学习。阅读这一传统的学习方式被着重强调,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点和起点。读书班的核心是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共读共议共提高”,其源于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参加或主导的党员(干部)小组政治学习,定型于他在福建宁德时举办的“地委中心组读书班”。1989年8月,习近平率宁德地区地委、行署班子和各县(市)委书记及地直机关负责人,登南屏仙山草场,开班读书,集中学习。这个地方虽然风景秀丽,但他们并非为观景而来。这在当时是独树一帜、非同寻常的集体学习方法,在这个读书班上他要求大家“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交流碰撞思想,边学边思边议”[14]。后来,他把读书班的创新方法还带到了浙江,每年举办集中的领导干部读书会,读书会备有专门的读本,参会人员必须读通读透,否则就无法交流发言,无法写出心得体会。
读书班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已经在全国推广开来,面向的对象也日益多样化,涉及各阶层、各类职业者。除领导干部读书班外,还出现了共青团读书班、妇联读书班、工会读书班、民营企业家读书班、民主党派成员读书班、无党派人士读书班、宗教人士读书班等。除成员来自多家单位的读书班外,社会上还出现了单位举办的内部读书班,有的读书班比较纯粹,有的读书班与各种不同的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有的读书班穿插举办特定书籍的读书交流会,形成了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读书班模式,名称有“读书班”“读书会”“读书学习班”“读书交流会”“读书研讨班”等,不管怎么称呼,名称中少不了“读书”二字。可见,习近平推出的这种读书学习方法越来越普及,影响也越来越大。总的来看,读书班式的读书学习方法既不是纯粹的读书,也不是纯粹的听讲,更不是纯粹的讨论交流,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属于集成式、综合化的创新读书(学习)方法。
3.2 对比法
习近平采用的对比阅读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参照并读法,意思是针对某一观点、史实搜集多种相关图书展开阅读,表现为同时摊开几本书加以对比,看看到底哪一本说的是正确的,哪一本说的是有问题的,相互印证,参照取舍。例如,在梁家河学中国历史,习近平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如果发现不同观点,就会把钱穆、吕振羽等人的著作拿来一并阅读,充分展现了他读书学习行为中的求真求实精神。这种读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读者获取正确或准确的知识,还能够帮助读者抛弃那些有问题、不可靠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营造了他读书生活中的一个奇特场景——家里的书桌、饭桌、凳子、床铺上摆放着多种打开的书,出现了“室简陋但书香弥漫,屋凌乱而风景美丽”的景象,这种“开卷”的情景短则持续三五天,长则持续十天以上。这种情景的消失往往意味着他通过参照并读法比较彻底地弄清了问题的原委。二是不同译本对比阅读法,这是针对一种原著的多个不同译本的一种读书方法,相当于兼读多种译本。不比不知道,一比明白了:哪个译本最差,哪个译本一般,哪个译本最好。兼读则明,偏读则暗,通过对比不同译本,择优深读之,择优而信之,有助于读者学习到真知识。例如,习近平在读《资本论》时,把搜集的不同译本都拿过来,进行对比阅读。在不同版本的《资本论》中,他最喜欢的是郭大力、王亚南的译本,因为他们本身是经济学家,对《资本论》的理解比较全面系统、准确透彻。
3.3 深入探究法
此法是读书与探究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这种读书方法不是一般的阅读,而是深读、研读,在阅读中思考问题,探究缘由,寻求真相。总之一句话,就是“读中有深究,学中有探寻”,其中阅读是起点,而答案可能在书中,也可能在书外。在陕北窑洞里,习近平曾深入研读唯物主义经典史书,不是一般的翻看、浏览,而是深入思考、潜心研读。他还反复阅读《毛泽东军事文选》,悉心揣摩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在阅读《太平洋战争:岛屿战争》一书时,他仔细推敲战前日美两国的决策预案,评估双方战略决策的得失,甚至把《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重要战役》这本书的画册摊在炕上,趴着仔细寻找一个个不熟悉的苏联地名,并进行“兵棋推演”复盘。古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而青年知青习近平则是“位卑未敢忘读书”“位卑未敢昧真知”(与他“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求知若渴精神一脉相承),仿佛他是参与对垒的一方统帅或参谋要员,或者是这方面的资深研究专家似的,但事实上,他那时不过是一介知青,一名不闻。这样一路探究下来,日积月累,造就了“胸中有乾坤,腹内藏锦绣”的习近平。
4 结语
青年时代是习近平求知欲极其旺盛的时代,表现为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其间所采用的读书方法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方法,包括勤苦法、读以致用法、关联扩展法、讨论交流法、读写结合法和博专兼顾法等,尽管是借用、沿用已有的读书方法,但这些方法在习近平那里却得到了继承,得到了更好的应用,有的甚至被用到了极致,获得了极佳的阅读效果。另一类是独特的方法,包括读书班法、对比法和深入探究法等,这些方法在借鉴、继承前人、他人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从整体看,习近平所采用的读书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八个字:多法并举、综合创新。
参考文献:
[1][7]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
[2] 张由菊,杨尚昆.习近平读书学习观研究[J].前沿,2020(2):5-10,26.
[3][14] 謝忠强,袁随芳.习近平党员干部读书学习观论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5.
[4][9]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132,313.
[5] 余伟辉.所有卓越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精益自律[EB/OL].[2021-05-12].http://www.bokai88.com/newsdet-409.html.
[6] 黄宪起.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读书和读书的方法[J].中国政协,2020(17):26-27.
[8] 董巧平.多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方法[N].山西党校报,2019-04-15(03).
[10] 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N].福州晚报,1990-07-16(01).
[11] 吴云志,于洋.为何读 读什么 怎样读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读书的重要论述[J].新湘评论,2019(8):8-10.
[12] 田玉珏,薛伟江,李政.“习近平同志既重视战略谋划又强调狠抓落实”(下):习近平在浙江(五)[N].学习时报,2021-03-08(03).
[13] 李春雷.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EB/OL].[2021-05-12].http://cpc.people.com.cn/n/2014/0421/c64387-24919432.html.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