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大学生信息获取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05覃铭添吴蔚
覃铭添 吴蔚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类大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困境
摘 要:文章分析了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通过文献调研以及总结归纳等方式指出了艺术类大学生遇到的6种信息获取困境并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艺术类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7-0050-03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科研信息的搜寻、获取及共享等行为逐渐转向新媒体平台[1]。网络直播类即时共享平台因具有门槛低、传播广、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正在成为最受欢迎的新媒体。自媒体的侵入式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的社会审美大讨论,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品生产、输出等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新媒体正以不可逆的姿态席卷信息领域,深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艺术类大学生是新媒体环境下触觉最灵敏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不仅是学校教育水平的体现,也关乎未来艺术文明的发展走向。
1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
1.1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指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人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分析时的路径选择。艺术类大学生是浪漫感性且具有明显思维和行为特征的群体。相较理科生,他们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相对文科生而言,他们则缺乏整体性和信息分析能力,习惯从情感角度分析问题,思维的发散性和跳跃性较强,信息获取行为随机性强。
1.2 信息获取方式
信息获取行为受思维方式影响。邵洁通过调查发现:艺术类大学生最喜欢的信息获取方式分别是百度搜索、向同专业同学请教和纸质资源检索[2],而普通高校学生常用的数据库检索则排到了第七位。艺术类大学生对需要深度思考和讲究检索策略的信息获取方式较为抵触,不愿意花费精力在完整知识链和知识模块获取方面。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向同专业同学咨询是最受艺术类大学生欢迎的信息获取方式之一,但由于缺乏考证意识且同学之间的知识储备相差不大,容易出现信息传播偏差或错误信息反复传播的现象。笔者认为,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应在了解高等艺术教育要求以及艺术类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制订信息获取方案和信息素养教育方案。
2 信息获取环境分析
2.1 艺术类大学生信息素养普遍偏低
薄弱的文化课基础是横在艺术类大学生面前的一道鸿沟[3],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普遍不合理,信息意识、信息素养都偏低,对信息本身的关注大于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获取技能的关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幅度向艺术实践方面倾斜,导致信息素养偏低。
2.2 艺术类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艺术类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复杂,图情专业人才普遍紧缺。图书馆的信息组织从源头上缺乏专业指导和规范化整理,信息的使用和后续加工也缺乏条理性和严谨性,同时,信息标志系统制作追求个性化,缺乏整体规划,忽視规范性和合理性。黄霓斐认为形象思维的简洁性、创造性更符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4]。新媒体环境下,作为高校的主要信息服务部门,图书馆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和针对艺术类大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目前仍停留在口号层面,其核心工作依然以纸质文献借阅为主,部分艺术类高校开展了相互调研和工作交流,只有少部分艺术高校能跳出圈子向更专业的高校图书馆借鉴经验、学习业务知识。
2.3 艺术类高校馆藏资源质量偏低
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需求和文献资源建设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艺术类优质出版资源不足,部分艺术类专业资源出现空缺;其次,各类资源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在艺术高校资源采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难以达到生均册数要求;再次,受重点学科建设要求、阶段性发展目标要求、领导偏好和采编流程僵化等因素影响,资源采购容易出现结构性失衡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图书馆可以在读者调查的基础上强化资源采购和特色资源库构建。
2.4 艺术类高校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度较低
图情专业人才紧缺是艺术类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瓶颈,很多艺术类高校的图情专业人员占比不足一成。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的管理人员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图情专业理论研究和科研发展的关注也不够,一旦出现问题会出现互相推诿现象。
3 艺术类大学生信息获取困境分析
多媒体环境像一把双刃剑,既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信息的路径,也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门槛和要求。
3.1 需求理解偏差
艺术类大学生因需求模糊、信息干扰等原因,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二是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需求。
3.2 信息靶向失准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总量呈指数级上涨,而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和分布规律不了解,导致信息定位失准以及方式、路径选择错误,导致其无法最终确定信息存储位置,从而产生信息迷航现象。
3.3 检索技能缺乏
缺乏信息检索技能是艺术类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够深入的连锁反应,会降低信息资源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使资源匹配出现偏差。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繁杂无序,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辨别筛选。传统资源获取过程相对繁琐且耗时过长,会降低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意愿。
3.4 信息获取过程中断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组织混乱、资源分布不科学、网络不稳定、图书馆借还规则不统一、路径规划复杂、指示标识不明确等原因都容易导致信息获取行为中断,艺术类大学生往往习惯性地将信息获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责于图书馆。
3.5 重视获取信息的可用度
艺术类大学生重视获取信息与个人需求的匹配度和可用度,对传统实物型资源的获取意愿低于其他普通高校大学生,他们更希望通过咨询的方式获取“足额”“完美”的信息。
3.6 违约失信问题
在新媒体网络信息资源的冲击下,艺术类大学生对图书馆的黏度有所降低。受资源共享和资源紧缺影响,图书馆对馆藏资源都设置了使用权限和时限,艺术类大学生失信行为发生相对频繁,归责的恐慌、超期的惩罚、资源破坏或丢失的赔偿处理都成为不好的体验,这些体验将进一步成为其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尤其是纸质文献资源的障碍。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
从中学阶段开始,艺术类大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就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因此,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更薄弱。过度向艺术专业倾斜的教育历程、环境的包容和学习偏好的累积导致了他们知识结构的失衡。信息获取是一个多学科协调的信息分析、处理、选择和检索的复杂过程,而艺术类大学生因知识结构存在较多漏洞,会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受到知识短板的制约。在继续教育和自我成长过程中,艺术类大学生应重视跨学科的交流和学习,把握课外学习机会,持续补给知识。
4.2 性格、偏好和信息行为习惯
李越阳认为,艺术生表现出外
向特征,神经系统倾向于不稳定,有追求自我独特性的特质[5],这些性格特征和行为偏好会持续影响信息获取的效率和效果。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艺术类大学生的“省力”心理特征明显,潜在信息需求占比较大[6],这些信息行为习惯容易激发艺术类大学生的懈怠心理,导致需求模糊化或者信息行为中断。
4.3 信息素养教育
朱为群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快速收集、准确鉴别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技能[7]。别雪君认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素养对创新人才信息行为的影响最大[8]。信息素养教育理念缺失以及师资匮乏是造成艺术类大学生信息素养偏低和信息获取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应打破传统认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艺术资源优势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4.4 信息服务水平
图书馆员的信息服务水平是影响艺术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因素。除图情专业人才紧缺以外,艺术类高校图书馆还要面对馆员信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占比较大的艺术专业背景馆员使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形成了独特的信息沟通和服务模式。艺术类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走出圈子,利用自身优势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5 结语
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大学生面临的信息获取环境更加复杂,艺术类高校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为艺术类大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刚,袁功名,徐韵影.新媒体环境下科研信息行为与特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8(3):78-85.
[2] 邵洁.基于信息域理论的大学生信息获取行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3] 刘秉贤.论如何营造適合艺术类大学生特质的思政课堂氛围[J].文教资料,2011(22):200-202.
[4] 黄霓斐.利用艺术生的思维特性 让数学走近艺术生[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9):101-102.
[5] 李越阳.艺术生价值观传播策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1):108-110.
[6] 覃铭添,蔡晨.公民信息行为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6):86-89.
[7] 朱为群.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功能定位探析[J].图书馆杂志,2020(6):50-55.
[8] 别雪君,李祖超,汪孟旋.新媒体环境下拔尖创新人才信息素养构成与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16(6):103-108.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