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法则下的炎帝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2021-09-05李芳旭刘素妍
李芳旭 刘素妍
摘 要:基于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背景下,探索炎帝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为同类型非遗文创产品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将炎帝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根据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元关系对文化进行符号转化,提取辨识度较高和代表性较强的文化符号。然后,分析产品载体与炎帝文化的契合度,采用形式法则和完形心理学选取产品载体。最后挖掘用户需求,合理定位产品的功能、形态与结构,将文化符号融入产品载体。
关键词:炎帝;文创产品;像似符号;符号转译;意向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产品设计前沿研究”(湘教通[2019]370号)研究成果。
目前我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处于一个新节点上。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要以文化为元素、产品为载体,融入民族特有的艺术符号,创造出功能与形式统一,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文创产品。目前我国文创产品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以各类出土文物为元素所衍生的文博类产品,其二是依托地方非遗文化的特色符号所设计的相关产品[1]。在产品销售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后者相较而言竞争力较弱。文创产品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对地方非遗文化符号化进行提取和语义化表达。但如何将非遗元素符号化表现、如何恰如其分地利用物质载体,是设计师需要深究的问题。
一、炎帝文创产品概述
(一)炎帝文化
炎帝文化以农耕、草药和工具制造为主要内容,虽然经过后世不断追溯,挖掘出其他文化因素若干,但前者是原始部落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而祭祀和音律这类活动更是炎帝文化中的“活化石”,这些传统艺能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与人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经过后辈持之以恒的传承,这类文化已是民族个性的一部分,但也是最难以表现的一种[2]。近年来,我国文创设计产业链较为成功的一例是以故宫为原型的故宫文创产品,其原因在于故宫文创并非毫无章法地盲目追求创新,而是基于其文化的特性使其“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此外,其创意也与故宫文化相契合,与地方特色相辅相成。这也正是炎帝文创产业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由于炎帝文化涵盖较广,每一类别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忌舍本逐末,一味求新。
(二)文创产品
“文创”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涵盖了“文化+创意+销售”的产业链。其带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特征,是文化、技术与经济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主要有文化、技术和经济三重属性。同时,它也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社会价值和特定文化内涵的产品或服务,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3]。
(三)炎帝文创产品设计现状
炎帝文化在设计伊始借助于当地开发的旅游体系,由此诞生出一系列的文化旅游产品,但由于其载体并不能恰当地承接炎帝文化,且未能与现代潮流元素相融合,致使许多年轻人对炎帝文化所知甚少。
在市场经济不断推动下,炎帝文创产品亦需推陈出新,但是,目前炎帝文创产品市场问题仍然较多。其中显而易见的就是,炎帝文化并没有与其产品创意相辅相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1.炎帝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地文创产品由于起步较晚,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盲目借鉴其他较为成功的案例以及销售模式,导致与其他地区的文创产品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个性。
2.炎帝文创产品顺应性较弱。产品顺应性是指文创产品的设计效果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相顺应。由于炎帝文创产品的市场主导意识较弱,并没有与现代化的媒介相适配,其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准确的定位分析,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定位时往往更看重眼前的利益,设计师也忽视了消费者和市场认可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文创产品盲目性的凸显[4],使炎帝文创产品的呈现形态与消费者的审美预期不符,人们的购买欲望大打折扣。
3.炎帝文化需要向语义符号转变。对于抽象性质的文化以及口耳相传类型的习俗,都需要进行符号转变,使其具象且有说服力。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炎帝文创产业仅仅是简单描摹了当地地域文化形象,并没有融入核心精神,使得产品形象虚有其表而不得其文化内涵,导致炎帝文创产品丧失品牌宣传效应。
综上所述,对于炎帝形象的符号转化要保持其特有的个性,在与物质载体结合时不能只局限于纹样的照搬以及单纯的贴图,要将二者水乳交融,淋漓尽致地发挥其特色。
二、文创之于炎帝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国内非遗保护意识渐强,以产品设计的方法介入非遗文创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而达到非遗文化传承的目的。地方政府也采取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呼吁大家了解“非遗”且自发地保护非遗文化。每一种非遗文化往往是地方特色的代表,恰当的设计在文创产品中既表达了对优秀非遗文化的认同,也加强了当地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消费者不能去当地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只能通过购买周边文创产品以此获得视觉与精神享受,炎帝文化本身拥有特殊性,通过物质载体将其具象转译,使炎帝文化能够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元素,以此达到炎帝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文创产品设计在具备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表达其文化内涵。笔者将炎帝文化设计要素分为三个设计层次,即炎帝文化形象层、行为层和精神层(如图1)。形象层以描写炎帝个人形象的相关传说和地域产物代表为主;行为层包含炎帝八大功绩、地方风俗文化等;精神层是炎帝事迹和历史文化典故所弘扬的中华之志,以及对当代文化精神的影响。文化形象层最容易让用户接受理解;行为层需要通过产品向用户阐释,具有一定的门槛;精神层需要时间的沉淀去理解和传达,具有稳固性和隐蔽性,渗透于文化形象层和文化行为层之中[5]。
(一)形象层的炎帝文化
著名符号学家皮尔斯提出了符号的三元关系,即客体、表征、诠释[6]。近年来符号学介入文创产品设计中,为文创产品带来了许多新思路。炎帝文化拥有典型的文化地域特征,即文化符号的特殊性,而文化符号蕴含着大量的设计元素[7]。针对不同模块,符号表现方式也不同。
炎帝文化在文化传承中依旧是特例的存在,多数地方“非遗”、传统文化都是以地方标志物、生活方式和节日仪式等为传承目标。例如:湖南湘西的苗绣和蜡染;隆回县花瑶地区的手工植物染;醴陵市釉下五彩瓷等。这些优秀的非遗传承是中华文化历程的见证者,也是千百年来先民遗留的智慧结晶。而炎帝文化是以炎帝自身为文化传承形象,“炎帝八大功绩”“炎帝祭祀”以及与炎帝相关的传说,其核心文化即炎帝精神。如何将炎帝形象转换成语义符号,并利用合适的载体加以宣传是炎帝文创产品设计的首要问题。
文化表层与相适应的载体融合,在满足用户日常生活的同时亦加入炎帝文化因子,设计出大众炎帝形象、地域性文化符号为主体的设计因子,通过产品语义法则,将其进行符号转化。
(二)行为层的炎帝文化
根据文献调研法,笔者发现炎帝八大功绩是指炎帝在上古時期,在八个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涉及农、工、商、医、文、乐等领域,他带领先民开创农耕文化、医药文化、工业文化、市场文化、火文化和原始艺术等,是炎帝文化外延的具体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炎帝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诞生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炎帝以及劳动人民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所累积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最终形成了中华传统的文化意识[8]。
(三)炎帝文化的精神层
炎帝文化精神表现出锐意进取、无私奉献以及勇敢创新的优良品质,在后世儒家思想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仁者,爱人”等主张都有所体现,正因如此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传承最为悠久、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国家,在遭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同时,我国依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造就了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包容性特征。除此之外,炎帝的个人精神,依旧是当下炎黄子孙学习和延续的目标。例如“神农尝百草”的无私奉献精神直到现在都是值得提倡的优良品德。
三、炎帝文化符号于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运用
炎帝文化形象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体现于:炎帝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同,是一方水土的信仰,在社会上也有很高的识别度。其次在炎帝文化的解读中与其他地域文化的理解也有互通性,以地方特色为元素,根植于本民族特色文化,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与民俗信仰,所以将炎帝文化因子运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亦可以衍生于其他地域非遗文化产品的设计方法中。炎帝文化的特殊性在于炎帝文化始终是以“炎帝”的个人形象呈现于世人眼前的,作为华夏最早的领袖,其形象在大众眼中是高大、正派、慈眉善目等。据古籍记载,炎帝牛首人身、慈眉善目、身着麻布长袍,亦有炎帝龙首人身,冠上太阳神的说法(如图2)。因此,炎帝文化的设计难点在于,如何控制设计尺度。在与物质载体结合时,是否具有合理依据。
《赵毅衡形式理论文选》中讲到,“意向性”这一概念——意识寻找并获取对象意义的倾向是意识的主要功能,也是意识的存在方式。面对需要解释的事物,意识会受到“意向性”的压力,快速地在我们积累的“知觉经验”里寻找相匹配的资料[9](如图3)。完形心理学中的完形组织法则即整体不是由部分决定的,而整体的各个部分则是由这个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完形组织法则意味着人们在知觉时总会按照一定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也就是说根据这一法则,我们看到局部元素时,必然会把局部元素所牵连的整体结构一并带入认知。
炎帝个人形象流传最广泛的是“牛首人身”说,通过完型组织法则提取“牛首”元素,得出牛角是炎帝个人形象的像似符号的结论。像似符号的运行逻辑相当于嫁接的过程,给“主体”添加像似符号元素所需要的有理据性。皮尔斯认为,根据与对象的关系,符号可以分成三种:像似符号(icon)、标示符号(index)、规约符号(symbol),前两者是有理据性的符号。
因此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炎帝文化表象符号转移与产品载体普遍感知的特征相契合;第二,炎帝文化符号服务于产品的功能、形态、结构等要素。
四、炎帝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一)研究事物选取原则
根据前文结论得知,炎帝文化表象产品设计载体需与其像似符号——头部的牛角元素相契合,头戴式耳机作为人体外饰,作用于头部,与炎帝 “牛首”这一概念相契合,同时头戴式耳机亦满足了炎帝文创产品功能性不足的现象,相较于其他头部外饰产品,头戴式耳机市场顺应性较高,且开发难度较低,容易在有限条件下形成系列形象产品。
像似符号的运作逻辑在产品实际案例中可以解释为“嫁接”的过程。“嫁接”是产品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通过设计师的诠释产生的结果。炎帝形象作用于头戴式耳机,在此过程中“牛角”则是嫁接元素,即“像似符号”(如图4)。
(二)以形象层为主体元素的方案展示
通过产品设计“人、机、环境”三元法则,对产品元素、造型和用户进行定位。研究事物的具体内容和展现形式包含文化形象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产品的具体内容和展现形式,包括产品的外观造型、结构运用、色彩选择;关于用户人群的定位、痛点分析、使用场景以及拟解决的问题是产品功能对应的要素(如图5)。设计师通过产品与用户的对话,将炎帝文化具象化,从而传达文化的美与趣味。
利用产品语义设计方法推导最终的产品模型。针对用户可认知的炎帝文化层面,笔者提取文化形象层元素将炎帝形象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符号语义转化,提取设计因子时需要对原生符号进行简化,利用立体构成方法对外观进行概括与抽象。首先,炎帝形象以及地域性符号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纹样、故事以及当地居民对炎帝文化的见解,然后归纳总结,分类处理;其次,选取最适合概括产品特性的元素,保留文化本身的故事性及特色。最后,针对目标用户,对产品模型二次定位,细化功能所对应的部件和结构,丰富产品的色彩、材质以及表面工艺从而得到最终效果(如图6)。
五、结语
炎帝文创产品设计立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炎帝文创产品拓宽了产业链,探索该类型产品的设计方法,利用符号学、现象学和语义学推敲产品模型,定位产品载体,既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也保证市场经济效益的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对炎帝文化进行分类,为产品提供不同的设计因子,利用“人、机、环”的产品三元关系推导出炎帝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为同类型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究提供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致欣,王欣雨.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分析[J].工业工程设计,2020(5):80-84.
[2]刘文良,邵煜涵.“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67-75.
[3]涂伟,郑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J].包装工程,2019(10):119-124.
[4]付振宇.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9(20):215-218,222.
[5]侯宁.基于皮尔斯符号三元关系的洛阳文创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20(2):300-304.
[6]萧明瑜.皮尔斯符号三角形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之研究[D].台中:朝阳科技大学,2014.
[7]王宁鑫,詹秦川.基于立春节气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J].包装工程,2019(6):257-263.
[8]周思芮.基于地域文化的炎帝旅游文创产品设计[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8.
[9]赵毅衡.赵毅衡形式理论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李芳旭,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
刘素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