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遗存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价值

2021-09-05徐应枝

美与时代·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文化产业价值

摘  要: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而依托地方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历史遗存发展旅游业是新农村经济建设最有效的途径。金寨县双河道观坐落在大别山腹地,当地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作为距今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道观,双河道观每年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信众和游客,因此,利用道观的开发来发展旅游业对于道观的保护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开发;双河道观;价值;发展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建设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14jyxm441)研究成果。

双河道观,俗称双河大庙,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街道以北500米的双河山上。在双河山周围的群山之中有九条山脉犹如巨龙般朝双河山方向奔腾而下,因此,在古代又称该地为“九龙传珠”之地,道观就建在双河山这颗“龙珠”之上。双河道观始建于隋代,唐代时重建,明朝成化二年又三度重建,该观以供奉“封神榜”中所描述的东岳大帝黄飞虎为主,因此至今道观大门上还挂有“东岳府”三个字的匾额。道观最初气势恢宏,声名远震,观内建有东岳府、龙王殿、大成殿、三清殿、城隍殿、三生娘娘殿、玉皇殿、大德真君殿、孤魂祠等砖瓦结构殿堂以及庙房九十九间半。据说,这里还是阴曹地府之所在,因此对十殿阎王和阴曹地府模拟设置得十分详尽。

自明朝末年到清代中期,道观的影响极大,香火也最旺盛。当时,该观拥有田产500亩,道众20多人,庙房九十九间半。由于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黄飞虎生日,十月十五日是其得道升天之日,因此道观每年在这两个日子分别举办两期庙会,每期五至八天。双河道观的庙会同时也是金寨县传统的民间节日,周边鄂、豫、皖三省十一个县的民众在庙会期间都会前来进行道教朝圣。各地的戏班子、民间艺人、玩杂耍者以及商人都如约而至,人数多时每期庙会接待各地香客、游客近百万,最多时一天有十几万人。这些人要么烧香许愿、祈福消灾;要么观光旅游;要么进行商贸活动。

双河道观建成至今屡遭劫难,几度衰落。清朝末年,观内道人和山寨主因庙产起了纷争,打了几年官司,观方被迫变卖了部分田产,最后只剩下120亩,庙道开始中落,香火减少。1931年,地方革命武装在观内建起了二区苏维埃政府和二区模范学校,观内香火彻底熄灭。最近两次劫难分别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与地方乡保武装头目冯国良之战,冯国良占据道观负隅顽抗,导致战火烧毁了部门庙宇,1950年又基本修复。另一次是“文革”期间,庙宇中的殿堂损毁最为惨重,道观资料和大量文物遗失。据观内前住持张忠芳回忆,“文革”的这次破坏是毁灭性的,破坏之前观内是楼上楼下、整天热闹非凡。直到1986年,安徽省政府批准道观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后几经修复,道观现在总共有庙堂57间。

道观虽然几经兴衰,但至今仍然香火旺盛,游人如织,每年两期庙会也一直没有中断。

一、双河道观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一)道观的社会地位

双河道观自建成以来,香火旺盛,声名远震。尤其是在庙会期间,湖北的胜利、罗田,河南的固始、商城、光山,安徽的金寨、霍邱、霍山、六安等邻近十一个县的民众都会慕名而来。由此可见,双河道观在周边十一个县的民众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多年来,双河庙会已经成为宗教信仰、民间商品交流以及文化交流的平台。去双河赶庙会早已成为金寨当地的重要民俗而深深地扎根于该县及周边县民众的生活中。此外,道观作为宗教活动场所还长期为周围民众提供消灾、祈福等法事活动,以及扶困济贫等慈善活动。

(二)道观的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

双河道观建成至今对弘扬我国的道教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观内的众多碑刻也部分记录下了道观的发展以及当时民众生產生活、在观内朝拜的情况,对研究不同时期道教的发展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观也是金寨县范围内少有的真正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遗存。

此外,关于双河道观还有很多经典的传说。传说之一是,当时在双河山下面有一个以打鱼为生的渔翁,他夜里做梦时梦见一位老道长,道长说他第二天下河捕鱼将会捞到一网金子,但是这些金子不能独自占用,须在双河山上修建庙宇,为民众祈福消灾,以保佑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安居乐业。第二天,渔翁捕鱼时果然如梦中道长所言,打到一网金子,后来他便用打来的金子在双河山上建庙。渔翁计划修建庙舍100间,但是建到第九十九间半时,金子用完,那剩余的半间后来怎么建都建不起来,因此双河道观毁坏前庙舍总共九十九间半。因此为了纪念这个渔翁,庙内正殿左侧至今仍然供有老渔翁的雕像。

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根据地理风水学记载,水向南流四十里,定有“宝地”出现,而双河镇的大河正好向南流淌四十里,然后注入史河,当时的皇帝为了自己皇权巩固、江山太平,便在双河山建庙占有这块宝地。以上这些关于道观的传说,可以作为素材为文学作品、影视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服务,同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2.艺术价值

道观内的建筑无论是从整体布局还是到局部的装饰,都内涵丰富,匠心独具。虽然曾遭严重的毁坏,但得以保留的庙舍内的装饰雕刻精美,艺术性很强,很有研究价值。尤其是观内房屋上的石雕、碑刻上的纹饰、书法等极具艺术价值,而且富含寓意。观内现存的建庙最初就有的石香炉以及大殿里历次维修时使用的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石头柱头等都一一印证了道观辉煌的历史。对于观内现存的古代建筑及其装饰来说,其艺术价值极高,它不仅被当做是传世的艺术,还可堪称是具象的史书。

二、双河道观保护性开发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法治建设等方面。新农村建设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主要是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富裕,缩小城乡差距。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会议决定,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金寨县是著名的将军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成绩显著,但实现全面脱贫仍有阻力。该县的双河镇是有名的将军之乡,这里走出了洪学智、余嗣贵、严家安、冯纪新等许多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领导人。双河镇素有“蚕桑之乡、药材基地、板栗富园”以及“皖西生姜第一镇”的美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

多年来双河镇发展缓慢,明显落后于该县其他乡镇。由于资源有限,缺少支柱性产业,扶贫开发难度大,经济发展很难找到突破口。双河镇以发展农业为主,缺少工业和第三产业,但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因此可以通过对双河道观进行开发和利用,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该镇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双河道观历史悠久,声名远扬,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适合于旅游开发。双河山周围风景优美,民风淳朴,道观的开发可以同时带动周边村子的发展。村民们可以利用道观开发带来的人气,开展农家乐、民宿、垂钓以及其他休闲娱乐项目。

双河道观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为弘扬道教文化做贡献,还可以借机宣传双河镇,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当地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全镇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双河道观保护性开发的可行性

(一)对道观进行开发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文化强省的决策和部署,鼓励、支持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依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在改造传统文化的同时,挖掘未被充分利用的文化资源,打造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1]。双河道观的旅游开发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属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道观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道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双河道观有着1000多年历史,双河庙会更是金寨当地的重要民俗,道观的道教音乐和双河庙会于2008年被列入金寨县县级文化遗产名录。道观所承载的道教历史文化资源是金寨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寨最为独特的资源之一。双河庙会和道观的道教音乐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双河道观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建筑和美丽的传说,以及它在金寨周边十一个县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都足以让道观值得人们去珍惜、重视与保护。而真正要想更好地保护道观,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道观带有保护性的旅游开发。道观完全可以凭着自身的历史沉淀和文化艺术魅力吸引八方来客。20世纪80年代,双河镇就力求把双河道观作为旅游胜地对外开放,并借助隆重操办每年两期庙会来搭建平台,试图借此大力发展经济和进行文化交流,并把该镇的名优土特产推销出去,为农民增收服务。

双河镇以发展农业为主,缺少工业和第三产业,但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因此可以通过对道观的开发和利用,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该镇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旅游又是促进宗教文化资源更快、更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将宗教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实现其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2]。

四、双河道观保护性开发对策研究

(一)道观的开发要做好整体规划

道观开发时既要对宗教文化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还要做到对道观独特的宗教人文景观的充分展示,开发应定位在把包括道观在内的整个双河山打造成经典的道观园林。做到道观建筑群与大自然交相辉映,道观以山名,山以道观灵,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奇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3]。把旅游服务业和宗教事业结合起来,做到生态旅游、宗教文化和庙会民俗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贏。最后,融入可持续发展内容,实现其致力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风景优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与游憩环境的目标[4]。

双河道观从隋代建立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历史上经历过几次损毁,尤其是“文革”期间庙宇损毁最为严重,如今道观的面貌和当初差别很大。对于双河道观这样的千年古道观,修复和重建应该遵循其原来的面貌,修旧如旧,才是对道观的真正保护。道观自1987年重新对外开放以来,参与修复的大多是非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对道观内古建筑的修复、塑像的复原、壁画的绘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尤其是2001年新建的古塔式观音阁,其建筑风格和佛教属性实际上和道观整体极不协调。观音阁的修建虽然迎合了部分信徒的心理需求,但也破坏了双河道观的道教属性。此外,2006年改建的3座小山门门楼更是和道观当初的山门相去甚远。可以说,观音阁和小山门门楼的修建就是对道观整体格局的破坏。这些破坏道观历史原貌、与整体建筑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最终导致道观的历史和文物价值锐减,背离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初衷,是对道观的再一次损毁。

道观目前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除了每年两期的庙会有政府部门参与其中外,平时观内的一切活动都是由道观自己开展,自负盈亏,就是所谓的以观养观。因此,在双河道观保护性开发时应提前做好规划,首先应考虑恢复其原来的面貌。开发双河道观,对于资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观内建筑如何科学合理地展开修复,道观史料的整理,道观整体的复原等都需要请专业的建筑师、设计师和专门的工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缜密的规划,重点考虑道观开发的时代性特点,进行旅游接待的多功能规划和设计,完善各项功能的分区。

规划要考虑到整个景区的功能问题,做好双河山景区的功能划分。道观是宗教活动场所,道观外的景区是开放式的公园、游乐场所,景观要与道观的古建筑融为一体,规划时既要区别对待,又要协调统一。景区规划要统筹兼顾,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不能妨碍景区内道观的正常宗教活动[5]。该镇可以以道观的开发为契机把双河打造成宜居小镇、文化小镇、观光休闲小镇。也可以以道观和道教文化为主题,进行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在道观周围建设经典文化产业街区,开发道教文化产品等项目。

在双河山上植树、造景,修建登山栈道、健身休闲设施,将双河山打造成精品健身休闲景区、道教朝拜圣地。在绿化植树时要考虑树木的季相,以体现双河山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周边村落的规划可同时纳入到道观景区的整体中,把这些村子打造成农家小院、民宿、垂钓中心、旅游度假村等,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在双河山下,可以以道观为中心,打造道教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把园区定位在道教朝圣、民间祭祀、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宗教文化纪念品的开发以及名优土特产的集散中心。此外,道观周边村落还可以打造成艺术写生、摄影采风基地等。

(二)成立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进行专门管理

双河镇政府可以成立旅游开发和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道观及周边的悬剑山、麻姑洞等地的旅游开发和综合治理工作。要特别明确道教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特点,开发的同时要兼顾文物的保护,进行保护性开发。成立管理委员会还可以做到对道观的监管,协调处理道观与政府部门、景区间的关系等,同时还可以对庙产和观内道人进行管理,管理要做到依靠法律的手段。虽然国家规定政府不能参与宗教场所的经营,不得插手其内部宗教事务,但是管委会仍然可以依法联合税务部门对其进行适度的征税。对道观征税,一来对道观的管理者进行监督,防止善款被侵吞,欺骗信众;二来为道观储存了保证金,在不济之时能够有相应的资金急用;三是最关键的一点,可以积累慈善基金,发展慈善事业,进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6]。道观的建设项目虽然是生态景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道观与景区应该属于不同的功能区域,道观是宗教活动场所,景区是游乐场所,因此,对景区和道观管理应区别对待[7]。

(三)道观的开发要做好对外宣传

宣传是旅游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双河镇、知道双河道观,利用道观把游客吸引过来,为双河镇发展假日休闲产业服务。宣传需要采取多种形式:首先,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各大网络平台等主流媒体;其次,可以依托自媒体、知名人士、网络大咖、文化传播机构,以及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把双河道观及其文化历史向外推送,让更多的人知道道观,了解道观,宣传道观;最后,还可以向国内各大旅行社推荐双河道观及周边景区的休闲旅游项目,还可以在天堂寨、梅山水库、汤家汇等金寨县内比较著名的景区设立宣传点,面向八方游客直接进行推介。此外,还可向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宣传推介双河镇内美景,鼓励和组织各院校师生来双河进行艺术写生、摄影采风等活动。

(四)道观的开发要打好每年两期庙会这张牌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十月十五日的两期庙会,自道观建成以来,声名远扬。利用庙会期间的超高人气宣传双河、宣传双河道观,通过举办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名优土特产的线上线下销售等)、文化活动(传统项目集中展示、书画展览、文艺汇演、太极表演、知名艺术院团送文化下乡的专场演出等),邀请国内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庙会期间到双河镇进行交流展示等,进一步提升该镇以及庙会的影响力。双河镇的文化主管部门还可以组织当地居民成立文艺表演队,在庙会期间演出,这样既让表演队员们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同时还活跃了庙会的气氛。镇政府可以把双河庙会打造成道教朝圣庙会、商贸经济庙会和文化庙会。

(五)道观的开发要和周边景区联合进行,致力发展假日经济

对于双河道观及双河山景区的投入和开发,单凭每年两期庙会效益十分有限,双河镇政府还可以在两期庙会之外大做文章。要引入长效机制,打造双河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定期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大力发展道观旅游的假日经济。目前由于道观及其周边已开发的旅游项目较少,游客可游览项目和范围都十分有限。因此,道观的开发可以站在全镇的高度,联合周围景区同时进行。旁边鬼斧神工的悬剑山、黄龙真人修炼的麻姑洞以及程家寨等景区多年来倍受到访游客的推崇,可以考虑和双河道观一起进行联合开发,制定双河游精品线路。保证游客在看山观景的同时还能进行道教朝拜,品尝双河当地土菜和美食、采购双河当地土特产等。可以将道观和这三个地区的道路贯通、拓宽和升级改造。道观周围村落可以借此机会,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将自家房屋改建成农家小院、家庭旅馆等,给游客提供中短期餐饮和住宿服务。

(六)道观的开发要加强和国内其他道教圣地的交流与联系

多年来双河道观和国内其他道教场所的交流和联络较少,对于新时期道教文化的发展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首先,加强同国内其他道教圣地的交流与联系,寻求道教机构间的互利合作,可以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研究道教历史、弘扬道教文化。其次,同其他道教场所的交流联络可以学习借鉴他们的旅游开发和管理经验。最后,同其他道教场所的交流和联系,还能够提高双河道观的知名度。因此,可以在庙会期间邀请国内外其他道教道观道士前来参与或举办系列活动等。

五、结语

依托宗教道观发展旅游业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道观旅游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其他类型旅游项目相比,它具有游客参与程度高、商贸交流活跃、旅游收入增长快、受益人数多的特点。双河道观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文化资源,由于道观所在地双河镇地处大别山腹地,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因此,通过对双河道观的综合性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双河镇旅游经济的发展,還可以促进相邻乡镇的旅游资源开发,对该县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扩大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与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思辨[J].中国出版,2013(3):53—155.

[2]双宝.城市佛教寺庙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刍议[J].阴山学刊,2015(4):43—47.

[3]贺赞,彭重华,吴毅.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生态文化特征及现实意义[J].广东园林,2007(6):8—11.

[4]韩鹏,白恒勤,刘俊.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园林专业的发展策略——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29—33.

[5]余俊.论生态景区内寺庙管理的法律介入与豁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43—146.

[6]颜丽月.看现代经济下“佛”如何普渡众生——以经济法的视角浅谈闽南寺庙与当地经济[J].山东青年,2015(3):209—212.

作者简介:徐应枝,硕士,安徽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绘画、艺术理论、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文化产业价值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一粒米的价值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给”的价值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