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中知识可视化构建研究
2021-09-05朱莉莉王永胜
朱莉莉 王永胜
摘 要:阅读推广中的知识可视化是指阅读推广主体基于对知识内容层级的划分,用视觉转换的方式将推广知识传递给推广对象。其设计路径可分为知识内容的提取、确定需求分析、媒介选择、构建可视化框架、可视化呈现、可视化效果评估与反馈等阶段。它具有推动主体的精准服务、呈现推广客体知识关联、激发推广对象深度学习、促进推广形式的多样化等功能。通过学理探讨和案例分析可知知识可视化的阅读推广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推广,其构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可视化设计;海报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图书馆知识可视化研究
知识可视化概念2004年由M.J.埃普拉(Martin J. Eppler)首次提出,他认为知识可视化是指所有用来建构和传递复杂见解的图解手段[1]。2005年赵国庆将知识可视化引入国内,提出“知识可视化领域研究的是视觉表征在提高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的知识传播和创新中的作用”[2]。目前知识可视化研究已经深入到信息科技、教育研究、商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对信息爆炸、信息量超载现状下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图书馆知识可视化研究大多集中在基于图书馆数据的知识图谱可视化方面,利用大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搜集、获取、分析与挖掘,基于各种可视化工具如CiteSpace等视觉图谱呈现关键词频对图书馆学现状、前沿与发展规律的探讨。如黄富琨应用知识可视化工具以1998-2015年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图书馆阅读论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论文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文献、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3];李雁行以近年CNKI中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541篇移动阅读领域的研究论文为样本,分析图书馆移动阅读研究,探讨了文献年代分布、主要研究力量、基金资助情况、高被引文章及发展演化路径[4];马晓庆对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图书馆营销学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提出新媒体“微营销”、个性化服务、学科服务、SoLoMo营销等[5]。图书馆知识可视化设计方面刘姝研究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信息检索中知识可视化在空间结构可视化、OPAC书目检索结果可视化、电子资源检索结果可视化[6];张继东主张从需求分析、工具选择到可视化对象设计等方面构建数字档案馆知识可视化模型[7]等。在知识可视化流程及框架研究中,王娜娜将知识可视化过程分为“知识文本”“媒介选择”“建立叙事框架”三个部分,但对具体的知识可视化设计方法涉及较少[8]。罗昊等从设计艺术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知识可视化设计流程与方法分为“知识采集”“意图确立”“可视化映射”“创意草图”“知识图表”五大环节[9]。为研究知识可视化流程和路径提供了思路。
(二)阅读推广中设计呈现的问题
图书馆阅读推广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处于一个日趋成熟的阶段。“图书馆阅读推广是指推广主体图书馆,借助推广媒介和设施,选择推介的阅读内容,精心设计推广形式,向客体进行推广的服务活动”[10]。王波提出“图书馆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的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活动。”[11]以上对阅读推广的定义及推广形式的描述中,“精心设计”“精心创意”等词语有较高出现频率,但在阅读推广的实践中容易产生需求分析不当,知识内容与推广对象不匹配等问题;推广过程中媒体选择单一,如以图书馆展柜将相关书籍简单陈列,推广海报也仅展示推广主题单一层次的信息,缺乏内容深度和层次变化;在推广主题设计呈现过程中,可视化设计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没有清晰的可视化框架引导推广对象吸取知识和习得知识背后的知识关联;阅读推广设计作品艺术性审美性欠缺,对推广对象的吸引力不够,不能引起推广对象的阅读兴趣,导致“阅读推广形式大于内容,推广对象不够明确,推广活动参与度不高且缺乏持续性”[12]。
笔者尝试在阅读推广中通过以内容层级为主的知识可视化设计针对性地解决阅读推广活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通过内涵界定、路径演化和实践案例的探讨,发掘基于内容层级知识可视化设计对阅读推广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为研究阅读推广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指导阅读推广的实践工作。
二、阅读推广中知识如何可视化
(一)阅读推广中的知识可视化内涵
阅读推广中的知识可视化是指阅读推广主体基于对知识内容层级的划分,用视觉转换的方式将推广知识传递给推广对象,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推广知识增量化,以达到传递阅读理念,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和意愿的目的。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是一种知识表征,视觉转换是基于阅读推广知识内容,根据阅读推广目的和推广知识框架的引导,以推广媒介作为辅助进行的视觉形式转换,转换的起点不是单个知识点,而是要推广的整个知识框架。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觉形式将隐性知识转换为可感知的外在表现形式,使阅读推广主题视觉化为推广对象感官直接可感知的内容。阅读推广中知识可视化为推广对象理解知识带来新的洞察方式,“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传递信息前提是用设计者与学习者均理解、认同的视觉语言,引起学習者对视觉表征符号形式和内容信息感知和联想”[13]。阅读推广设计的视觉表征符号既要能被阅读推广对象理解、认同,又要能激活其自身存储的知识,丰富其知识体系,促进推广对象建立知识框架并为其带来知识增量。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建立在充分了解阅读推广对象知识储备及阅读偏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推广对象固有的知识作扩充、转化激发推广对象对隐性知识的主动探索,会显著提高推广对象的阅读兴趣和意愿。推广对象从阅读、吸收、交互及探索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习得体验,会显著增强阅读推广的效果。
(二)阅读推广的知识可视化路径
阅读推广的知识可视化设计是在准确理解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对知识内容进行采集、归纳与整理,阅读推广人再通过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推广媒介,建立合理的具有逻辑关联的可视化框架对知识内容选取准确的视觉要素进行可视化设计表达与传播,强调可视化设计中知识转换的准确性、有效性、合理性。推广活动结束后基于推广主题借阅量、到馆人数、主题书籍访问量、读者的阅读反馈等回馈评估可视化设计推广效果。阅读推广路径可以概括为 “知识提取”“需求分析”“媒介选择”“构建可视化框架”“可视化呈现”以及“反馈评估”等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
1.知识内容的提取
知识的识别、提取与决策是阅读推广可视化的第一步,知识文本提取是一个对知识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取舍的过程,要求阅读推广人对于活动的设计要有整体规划和清晰的目标定位,同时要对馆藏资源相当地熟悉。在对知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阅读推广人根据推广目的提取出支撑推广内容的馆藏资源和相关性较高的关键信息,便于归纳要推广的知识要点,为后续知识可视化的步骤做好资料准备工作。
2.确定需求分析
知识提取完成后对推广项目需求分析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阅读推广项目的推广目的及实施可行性分析;二是推广对象具备的知识背景及接受能力考量。针对不同推广对象的知识背景,选择更好接纳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推广方案设计。阅读推广人将受众的认知需求与预期推广目的融入可视化设计的过程中,既能帮助阅读推广人提取关键的知识点,建立知识可视化框架,又能更准确合理地选择恰当的视觉表征进行可视化设计。
3.媒介选择
媒介在推广对象的接受和学习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怎样建立可视化框架。不同的媒介和推广对象之间会产生不同的互动方式与交互体验。可视化设计以二维平面形式为阅读推广媒体时,对于知识的介绍是通过知识之间的视觉关系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视觉动线的作用。视觉动线即知识传递路线,这种非线性视觉转换形式在海报、宣传册等二维推广媒介中引导和推动着整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形成;采用基于交互式的三维多媒体推广媒介,如展览、电影、互动装置等可以补充二维平面视觉信息理解上的缺失,既展现了动态的知识信息,便于理解复杂信息,又能扩大知识推广的范围。
4.构建可视化框架
可视化框架是对知识信息的逻辑、系统、结构的有序建构,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再现,分析或解释。在构建可视化框架时,根据知识要点与读者阅读习惯,对知识内容进行一级逻辑层级、二级逻辑层级等逐层分类,确立知识传递框架的支撑点。视觉呈现的主次关系由知识的逻辑层级决定,最重要的知识在可视化呈现中最先被感知,次级其次,以此类推。构建可视化框架不仅要考虑单个视觉元素和整体视觉设计之间的层次关系,还要考虑各个知识结构的学习顺序和逻辑关系。阅读推广人将知识分层化并有序定位引导读者。
5.可视化呈现
它以人的视觉感知形式为主,融合多维的听、触等感知方式进行知识的综合表达,将知识内容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征形式。借由图片、文字、图形、色彩、肌理等视觉元素对知识进行说明和转化,通过诸要素有机的富有层次节奏的复合交融,凝聚成系统整体的视觉表现力,达到文本内容形象化、媒介空间层次化、知识信息秩序化。在这个过程中视觉转换者需要不断寻找视觉符号与知识原型的比对及相关性,确保每一个视觉符号都导向最终知识可视化内容。用契合的视觉转换语言传达出阅读推广可视化整体的视觉表征体系,以直观的视觉感知形式帮助推广对象理解并吸收知识。
6.可视化效果评估与反馈
知识可视化设计效果评估是随着可视化的过程进行的,优秀可视化设计方案以知识信息的准确性、合理性为前提,依照知识框架的逻辑性、完整性以及推广对象接受与理解程度,在可视化过程中客观地对数据知识进行还原转化,做到优化识别率,有效传播知识内容。可视化设计的审美性、延展性也是可视化效果的重要评估标准,将知识内容以具美感的可感知的视觉表征形式呈现能增加知识推广的吸引力,提升知识传播的附加值。阅读推广活动结束后根据活动举办期间图书馆的借阅量、到馆人数、访问量、数字资源的浏览量、下载量等反馈信息总结推广效果[14],其中采集活动评价意见与阅读反馈体验是重要的举措。
三、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的海报设计案例
活动海报设计是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设计的典型代表,以下两个实践案例从知识可视化的不同面向分别阐释了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的设计过程和路径选择:“民国才女张爱玲主题书展”侧重展示以内容层级为可视化框架到可视化呈现的对照关系;“木偶戏非遗”系列可视化设计侧重于展示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知识可视化设计的系统性和延展性。
(一)“民国才女张爱玲主题书展”阅读推广可视化海报设计
“民国才女张爱玲主题书展”海报设计是以内容为主的阅读推广可视化设计案例。在具体可视化设计过程中以推广知识要点构建可视化框架并转换为可视化呈现,推广对象跟随与框架对应的可视化呈现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对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推广媒介采用了海报二维平面形式,不同于常规以推广主题文字为主的海报设计,本次海报内容提取推广主题知识要点,以可视化层级结构为主呈现海报的视觉效果,既对书展起到宣传作用,又能通过对知识内容及框架的直接展示进一步传播推广主题的相关知识。
推广前期首先梳理张爱玲个人经历成就及作品相关信息,将知识信息归纳整理为三个核心知识结构支撑点“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评价”,此为可视化设计框架的一级逻辑层级;第二逻辑层级紧跟第一逻辑层级展开,以“主要成就”第一逻辑层级展开为例,将可视化框架展开为“小说作品”“散文作品”“電视剧本”三个成就方向作为第二逻辑层级;再将每个成就分支的具体作品如《半生缘》《倾城之恋》等按类别展开为第三逻辑层级;第四逻辑层级为以时间线为顺序逐一对每部作品进行简要介绍。整张海报以三个第一逻辑层级为知识要点出发,通过逻辑层级的逐层深入,将每个知识要点的核心内容及相关细节简明清晰地呈现出来。“民国才女张爱玲”主题书展海报可视化框架如图2所示。
在选择与可视化框架相对应的视觉表征形式上,各内容层级可视化设计互相协调,主次明确,有序引导观者的知识读取路线。海报的主题“民国才女张爱玲主题书展”以最大号字体与人物形象结合呈现,主题鲜明,一目了然。一级逻辑层级“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评价”统一为数字加标题的组合形式,体现出三组信息的并列关系,字号大小次于主题字体并以红白图底形式展现其作为一级逻辑层级知识要点的重要性;二级逻辑层级“小说作品”“散文作品”“电视剧本”用次小的红色字体突出,以区别于三级逻辑层级的黑色正文字体;四级逻辑层级紧跟三级逻辑层级以最小号字体呈现,展示了各知识点的扼要细节信息,激发阅读对象进一步借阅馆藏书籍去深入了解知识全貌的阅读兴趣。张爱玲主题书展海报呈现如图3所示。
通过这种对阅读推广知识内容构建真实准确的可视化设计,客观地还原了知识数据、视觉层次的逻辑关系,直观地引导观者对知识的读取和吸纳。可视化设计的艺术审美性提高了知识传播的力度和附加价值,对知识体系的层级延展又进一步将推广对象的注意力吸引到推广主题相关的馆藏资源,从而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阅读推广的目的。
(二)“木偶戏非遗”阅读推广可视化系列设计呈现
高校图书馆“非遗”阅读推广是践行图书馆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措施,“非遗”保护是图书馆重要职能之一 [15]。运用阅读推广传播“非遗”知识提高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以内容层级为主的可视化设计应用在非遗主题阅读推广中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阅读推广探索形式。“木偶戏非遗”阅读推广可视化系列设计是以布袋木偶戏这一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推广主题的,对浙江新昌布袋木偶戏进行实地调研后,提取主题知识核心内容,在可视化框架基础上进行知识结构以及知识要点的可视化设计及阅读推广应用。
阅读推广人通过对前期资料收集和知识内容提取确定了该布袋木偶戏的主题为“偶艺”,标题字从符号设计的角度以标识设计的识别性、准确性、适用性设计原则进行可视化设计。海报提取木偶戏中主要角色“生”“旦”“净”“丑”形象进行视觉转换,使可视化设计与其内在的知识体系形成对照,帮助推广对象理解角色分类及特征等知识点。在角色形象可视化转化完成后,再对视觉形象进行细分,将“生”分为“小生”“老生”“武生”;“花旦”分为“青衣”“老旦”“武旦”等。将不同人物的面部神态性格特征转换成视觉形象及角色延展设计。“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16]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木偶角色的性格特征,加深推广对象对角色的心里映射及与主题知识的对应关系。“生旦净丑”角色可视化设计如图4所示。
知识可视化设计还应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以激发推广对象对知识背景逻辑和深层结构的求知兴趣。布袋木偶戏在展演过程中大多呈现的是完整的布袋木偶造型,但支撑表演的木偶头雕刻工艺却鲜为人知。为了呈现这一重要的隐藏知识,阅读推广人将工艺流程分为构思草图、选定木材、粗坯定位、精修开脸、细刻磨砂、上色糊裱、上蜡开相、合理布线等八个流程展开可视化设计。通过视觉动线的引导,将推广对象的视线吸引到线性的视觉流程中,在推广对象心里形成对工艺流程知识的视觉感知和逻辑对应关系。木偶头雕刻刀具、木槌垫布、毛笔棉纸、粉彩颜料也以视觉符号的设计形式展示,兼具视觉表征的审美性与知识可视化的准确性。相比文字表达的繁复与枯燥,可视化设计能够更直观地展现雕刻工具及雕刻过程,以及传递了木偶戏背后的隐性知识。
阅读推广主题海报和宣传册是该推广过程中借助的二维媒介形式,整体视觉框架需要涵盖大量的知识信息。在可视化设计时通过构建清晰的可视化框架对知识进行有序的引导,确定视觉元素在页面中的位置及秩序,充分发挥二维媒介的视觉感染力。“木偶戏非遗”可视化设计框架根据内容逻辑层级划分为四至五级信息层级,推广对象在对构建框架信息了解后将逐步深入到较为具体的信息层级展开进一步阅读。“木偶戏非遗”推广海报可视化呈现如图5所示。
除二维媒介之外,“木偶戏非遗”阅读推广媒体还采用了三维媒介与读者进行互动的推广文创设计。推广主题印章在推广主题展览现场进行体验活动,增加了推广对象对推广主题的兴趣与阅读体验乐趣。宣传册采用便于携带的六折页形式在图书馆内外免费发放并在馆内宣传区域自发领取,有效扩大了推广传播范围。卡片、胸章及帆布袋等小礼品的应用设计在非遗主题讲座及活动中作为参与奖励发放,极大地提高了推广对象的参与互动热情,推广对象将推广主题文创设计带到生活中,又很好地对推广主题起到二次传播作用。
以上两个案例均为笔者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尝试知识可视化设计的实践案例,新颖的推广形式在读者中获得不错的反响,活动期间馆藏借阅量、电子书下载量、浏览量均有提升。推广系列文创设计吸引了大量读者参与交流展开互动,推广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推广效果明显。图书馆也根据活动反馈以及读者意见准备逐步完善阅读推广可视化设计。
四、阅读推广中知识可视化的功能
阅读推广是推广主体通过一定的推广形式向推广对象推介书籍等客体资源的过程,一般分为推广主体、客体、对象和形式四个要素。阅读推广中知识可视化设计突破了阅读推广的传统模式,推动了阅读推广诸要素的联动发展。其作用和功能表现在推动主体的精准服务、呈现推广客体知识关联、激发推广对象深度学习以及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等方面。
(一) 推动主体的精准服务
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体,“为书找人,为人找书”是其主要的服务功能。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用视觉吸引力促进推广知识的框架呈现,有效宣传了图书馆特定的馆藏资源,促使读者对相关推广资源的深度了解,从而能够解决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中长期困扰阅读推广人的“书与人的有效匹配”问题。以往有些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中推广的书籍与读者的有效需求并不能吻合,其缘由恰恰是阅读推广的宣传海报非常笼统,读者不能事先判断阅读推广活动与自身阅读需求的关联紧密程度,导致该阅读推广活动不能契合部分参与者的阅读期望。与之相反,知识可视化的阅读推广能精准传递相关知识和特定的馆藏资源。
(二)呈现推广客体知识关联
知识可视化设计不是从单一的知识点出发逐步推进的线性过程,而是以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作为推广客体的视觉转换起点。应用视觉转换促进推广客体知识内容的传播和创新,其最终目的在于“构建知识要点和框架”,传达显性知识背后的隐性知识,帮助推广对象准确地构造和理解知识。通过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设计将客体知识内容进行分层处理,搭建视觉关系框架,摒弃对知识的浅层传遞,代之以知识框架结构相互关联的形式帮助推广对象获取知识。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不仅是创新表达形式,更是拓展知识的深层关联以及促进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
(三)激发推广对象深度学习
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通过精准的图文形式,将知识结构形象化,增加纯文字外的视觉吸引力,促进推广对象自我驱动去了解推广内容,激发推广对象自主学习。知识可视化设计在关注知识要点引起推广对象思考之外,还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推广对象进行互动交流,如以传统的书展结合互动装置、文创产品、影视、多媒体等载体配合宣传资料在互动过程中传递知识信息,引发推广对象好奇心获得愉悦的活动体验,从而引导推广对象自发地参与到推广主题的学习中。推广客体的知识关联呈现为读者厘清了推广知识的谱系脉络,便利和激发了推广对象的深度学习。
(四) 促进推广形式的多样化
将视觉表征、视觉框架和路径应用于阅读推广中的知识可视化拓展了阅读推广的形式。阅读推广中知识可视化设计立足于推广主题的知识结构与框架,以推广对象的需求分析出发,选择合适的媒介载体改变了以往阅读推广形式大于内容的状况,开拓了推广对象深度学习的阅读推广新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图书馆书展静态推广模式,知识可视化阅读推广活动中可推出产品宣传册、互动活动、文创产品等多样化的形式,以促进推广对象之间相互交流推广主题和感悟心得,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从而扩大推广活动的影响力。
五、结语
笔者基于实践案例探讨了知识可视化的阅读推广内涵、设计路径和功能,认为以内容层级为主的知识可视化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能够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实际效果。文章重在学理探讨和案例分析,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利用阅读推广中知识可视化的实证数据来证实或证伪文中的判断。希望藉此推动更多学界同仁关注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知识可视化设计与研究,发现阅读推广知识可视化逻辑呈现的意蕴之美,不断创新和优化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笑盈,魏大威.数字人文背景下基于需求的知识可视化方法研究——以国图公开课的视频内容可视化为例[J].图书馆,2020 (1):20-28.
[2]赵国庆,黄荣怀.知识可视化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1):23-27.
[3]黄富琨,黄督.我国图书馆阅读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24):2-9.
[4]李雁行.国内移动阅读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可视化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8(6):101-111.
[5]马晓庆.图书馆营销研究文献统计与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8,(A1):119-124.
[6]刘姝.知识可视化在信息检索中的实际应用[J].图书馆杂志, 2011(6):68-71.
[7]张继东.语义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知识可视化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2):143-148.
[8]王娜娜,陈小林.信息可视化还是知识可视化?——ISOTYPE中的视觉教育研究[J].装饰,2019(7):92-95.
[9]罗昊,何人可.以传播意图为导向的知识可视化设计探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0-154.
[10]谢蓉.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3- 27.
[11]王波.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J].图书馆论坛,2015(10):1-7.
[12]张勇.我国高校阅读推广研究演进路径、热点与趋势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8):87-97.
[13]屈明颖.数字阅读拐点及阅读趋势变迁问题研究——以历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内容变化、数据分析为视角[J].出版广角,2016(23):10-13,17.
[14]《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编. 阅读推广的进展与创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4.
[15]王永胜,吴利群,严云.高校图书馆"非遗"翻转式阅读推广探析[J]. 图书馆建设,2019(2):136-143.
[16]李永红.影视艺术中色彩的心理暗示功能[J].艺术科技,2013(10):76-76.
作者简介:
朱莉莉,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學院讲师。研究方向:书籍艺术理论与实践。
王永胜,博士,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