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的单元整体教学路径探究

2021-08-31赵东亮

英语学习 2021年8期
关键词:单元整合单元整体教学结构

赵东亮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解决单元分课时教学的活动不连贯,对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核心素养培养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经常因欠缺较有力的保障手段而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将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引入单元整体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下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结构化知识的内涵、作用及其在单元教学中的适用性和提炼方法,探讨了如何利用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步骤及需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合;结构;结构化知识;教学主线

当前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倡“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并要求教师在实施单元教学时“要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点,统筹安排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教育部,2018)。因此,主题意义探究既是教师进行单元教学的倚仗,也是单元教学的目标,它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手段和方向。然而在当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出现了单元教学碎片化严重和对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不足等现象,具体表现为单课时的教学目标之间没有关联、教学活动衔接不畅、教学评价指向不明等。这些现象可能与教师缺乏有力的教学抓手,难以开展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有一定的关系。

结构化知识的内涵、作用及其在单元教学中的适用性和提炼 方法

学界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许多探索,齐地尔(2019)从主题内涵探索、单元目标设定、单元板块规划、活动关联强化角度展开了研究;李宝荣(2020)从主题意义角度分析了单元内语篇并阐述了如何指导目标和活动的设计;周园(2020)则从基于话题重组单元内容、基于主题划分板块、情景和任务下体验主题、活动中彰显做中学角度进行了探索。但很少有人将《课标》中提及的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1. 结构化知识的内涵和作用

《课标》中有关结构化知识的表达散见于其解读部分,如“归纳、总结、报告有关加拿大的概况和特点,形成对加拿大的结构化知识(地理、人口、经济、文化、交通等)”“分组完成关于加拿大概况的结构化知识图,重组文中提及的关于加拿大的信息,如人口数量、气候特点、地理概貌、特有动物、农业耕作、文化特点、交通工具、自然资源等”(教育部,2018)。但《课标》并未进一步阐释结构化知识及其内涵。

但我们可以从学界获得相关信息。Diekhoff(1983)认为,结构化知识是描述某领域内的概念是如何建构彼此关系的知识(转引自Jonassen et al., 1993)。张秋会、王蔷(2016)以克隆技术为例阐述结构化知识的内涵:

(我们)将克隆的定义、克隆技术的用途、克隆的步骤、克隆羊Dolly的例子以及克隆引发的争议五个方面(或五个下级信息)与主题“是支持还是限制克隆技术”建立的内在联系,以及各子级信息与其下级信息构成的联系称之为结构化知识。如“克隆引发的争议”又由宗教领袖、邪恶的读者、政府以及你所持有的态度和原因来支撑。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结构化知识是从各个角度和不同层次对主题展开阐述并建构逻辑关系而形成的概念结构。在这种概念结构中,主题与下级分支存在因果、主次、整体到部分、抽象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等逻辑关系(张秋会、王蔷,2016)。这种概念结构有助于相关信息围绕主题进行多层连接,形成内部关系较为紧密的网状结构。而Jonassen等(1993)则从问题解决方面阐述了结构化知识的作用——在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起中介作用,并助推程序性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发挥作用。

2. 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可行性

教材是“课程标准有关理念和原则的主要载体”(王昊等,2020)。《课标》提倡单元教学围绕主题语境,梳理并概括单元教学内容展开。因此,教材单元内的各课内容均存在与本单元主题紧密相关的、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点,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连接和整合这些信息点,形成单元主题下的结构化知识。利用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的单元教学能贯通单元内的文本内容和教学活动,解决单元教学因分课时而造成的活动衔接不紧密、教学目标不连贯、核心素養培养不到位等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迁移主题下相关概念。

3.单元整体教学中结构化知识的提炼方法

教师应在单元教学前研读单元内的所有文本,确定隐于文本之下的结构化知识,然后以结构化知识为教学主线,结合各课内容设计前后衔接紧密、难度螺旋上升、能力培养步步递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接触、了解、理解、内化和迁移结构化知识,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6为例,阐述如何将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为方便阐述,本文将该册教材中的Module和Unit分别称作单元和课。

1.研读标题、文本和练习,识别结构化知识

教师应在单元教学之前认真研读单元内的所有文本和文后练习,判断它们是否围绕同一个结构化知识展开。

(1)梳理各级标题之间的关系,初步判定结构化知识框架

单元标题和各课标题对其内容具有提示、制约、概括或吸引读者等作用,可用于推测结构化知识框架。

本单元的标题为Animals in Danger,提示了问题(danger);而前两课的标题Unit 1 It allows people to get closer to them和Unit 2 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分别提供了解决方式——动物保护方式(如指向圈养和放养)和跨国组织的作用;第三课则聚焦本单元主题下相关内容的表达。由此可初步判定,本单元的结构化知识框架为围绕濒危动物这个主题阐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2)细读文本和练习,验证结构框架并丰富结构内容

梳理并准确提炼结构化知识的分支内容和延展程度,是将结构化知识作为教学主线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

结构化知识的生发可以从叙述对象(如内外因、分类)、时间、地点、距离等角度以及重要性/严重性等程度展开。

本单元的结构化知识首先分为问题描述和问题解决两大分支。对于造成珍稀动物濒危的原因,本单元的前两课文本从内因和外因角度进行了阐述:内因有繁殖能力(L2P1,L表示第几课的阅读文本,非课时,P表示段落。下同)和生命力(L2P1),外因有栖息地遭破坏(L1P5)、水污染(L1P6)、食物短缺(L2P2)及人类活动(L1P5)。问题分支除了列举成因外,还会从数量、时间、重要性等方面作进一步描述,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列数字表数量稀少(L2P1)、时间频率表食物短缺程度(L2P2)、现在进行时表时间紧迫性(L2P2)。数量、时间等因自带事实属性而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使用its + adj. + to do(L1P3)表达人们对问题的感受,主观上增强了信息的感染力。另外,文本还使用there be句型和sb. + have + sth.句型分别描述问题或现状。

对于解决分支的知识,既可针对问题的成因直接提供解决方案来阐述,也可先区分问题解决的主体,再进行阐述。本单元采用后者——民众捐款(L1P9)、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L2P1、L2P3)以及国际合作(L2P4)。

对于解决措施的表达手段,文本诉诸学生的情感,根据学生对措施的期待程度和人际关系的远近提供了能够表达不同意愿程度的词汇,如should(L1E7,E表示文后练习,下同;L3E1), need to(L1E7和L2P2)、want(L1P7和L2P4)、can(L1P8和L2E5),强调在拯救濒危动物行动中对个人意愿和个人行为以及个人能动性的关注。文本中使用动词不定式表目的状语指向措施的目的,回应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了措施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增强了结构化知识中概念间的连接强度,使其内部结构更为坚固,利于学生后续整体迁移。另外,使用be + v. -ing表示正在实施中的举措(如L2P1、L2P3),使用will(表信心十足,L2P3)和may(表谨慎乐观,L2P3)猜测措施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前两课的文后练习和第三课的语言聚焦都在不同程度上凸显和强化文本中的结构化知识。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自己对结构化知识的了解,必要时可引入相关的文本,适度拓展结构化知识,以弥补单元文本在结构化知识的体现上可能存在的薄弱和不足。

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如何以结构化知识为教学主线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2. 由外而内铺垫结构化知识,通过多轮听说活动勾勒结构框架

在了解结构化知识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和表达手段后,在后续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以结构化知识为教学主线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横向和纵向的连接,以便学生在把握单元内容时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横向指每节课要基于教学内容实现本课范围内结构化知识的输入、内化和输出;纵向指结构化知识应贯穿单元内的所有课型,实现结构化知识的背景激活、体验、理解、内化和迁移。单元整体教学应以结构化知识的推进为明线,以语言学习为暗线。每节课的主要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应使学生明白其在构建结构化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结构化知识的掌握也随着活动的进行螺旋上升、日臻完善,这同时也是一个内化于心、外显于形的知识习得过程。各课的教学评价也要评估学生对于预定的结构化知识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本课目标对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贡献程度。这样各课教学不再彼此割裂,而是表现为一个坚固的整体。

(1)单元教学前设计调查问卷,获得学生对结构化知识的了解程度

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结构化知识的背景知识,因材施“策”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WWH”问题勾勒结构化知识框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单元标题中提炼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提出What、Why和How三个问题,在问题引领下思考单元标题与各课标题以及各课標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结构化知识框架。本单元的话题对象是animals(in danger),关键词是danger,教师可以据此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作答:What is the situation of these animals in danger? Why are these animals in danger? 再从人与自然的主题语境角度提出第三个问题:How can we help these animals in danger?

学生成功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后就能梳理出本单元的结构化知识——从描述问题现状(What、Why)和提供解决措施(How)这两个分支阐述主题(Animals in danger),从而顺利搭建框架。

(3)通过多轮听说活动白描结构化知识,初步建构结构化知识

单元一开始的听说文本意在引入单元话题,并让学生初步接触结构化知识框架;因此,结构化知识在文本中表现不太明显,如听说文本的前半部分用两句话描述了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构成了结构化知识的问题分支,而后半部分只提供了一项解决措施——捐款。结合“听说课的活动应始终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服务”(殷云菲,2018)的原则,学生在本课中应形成围绕结构化知识框架发展听和说的能力。由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轮听说活动:

① 初听获得对话者身份、场所、大概内容等信息;

② 复听建构结构化知识框架,即问题和措施;

③ 再听查漏补缺,形成清晰的结构化知识,掌握分支内容及表达。设计小组活动巩固。

3. 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系统建构结构化知识

听说课中获得的结构化知识还较为模糊,也不系统,结构分支零散。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阅读课丰富并强化学生对结构化知识的掌握,使其对结构化知识的理解达到构形显明,分支内容系统、丰富和具体。

(1)凸显结构化知识框架

Perkins(2009)认为整体赋予部分以意义,学习者在整体语境下能更好地理解部分的内容以及部分之间是如何配搭以构成整體。因此,在处理细节信息之前凸显结构化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把握结构化知识及来源语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常见的凸显手段有图形组织器、表格等,但本课补充了一种凸显方式。第二课的阅读文本并不完整,文章挖空了四个小标题,要求学生选择并还原到合适位置。对于还原题,教师通常会指导学生通过归纳段落大意选择小标题。但仔细研究这四个段落小标题,我们会发现An animal in danger指出了问题,The pandas home从栖息地角度描述熊猫现状,Nature parks for pandas从政府角度提供解决措施,WWF and animals in danger则从国际组织角度提供解决路径。以上小标题实际上是复现并强化了第一课中隐含的结构化知识框架: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运用上一课接触的结构化知识框架完成该活动,则教学不仅及时复现了结构化知识,还能丰富学生对还原题的看法,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将结构化知识扩充应用于其他文本、语言学习以及生活。同时,听说课和阅读课通过结构化知识串联在一起,上一课的输出成为下一课的输入,下一课的输出复习并强化了上一课的知识。

(2)梳理结构化知识的内部结构

显性表征结构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在获得文本信息的同时吸收并建构相应的组织图式(Jonassen et al., 1993)。认知地图、思维导图、概念图、表格等均可用于表征结构化知识。在以结构化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中,教师应选用最能清晰表现结构化知识内部结构的思维可视化手段。考虑到该结构化知识中问题和措施的一一对应特点,对于本课而言,表格是最契合的思维可视化手段。在用思维可视化手段建构结构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学生只有亲身、完整体验结构化知识的建构过程,才有可能把握内容、内化知识,形成核心素养。活动建议如下:

① 充分利用黑板媒介和支架,示范建构结构化知识

教师在黑板上画好表格,然后带着学生先行填入听说文本中指向事实的结构化知识内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也可以通过示范降低学生后续活动的难度。在黑板上填表的过程体现了信息逐步更新的过程,非常吻合知识建构的特点。黑板内容在整节课中又具有恒在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在后续活动中借助这个支架展开;学生对板书内容的每一次观察、借鉴和使用都是他们借助结构化知识强化语言与内容连接的机会。

② 共同建构结构化知识,强调基于事实的归类或概括

全班分成四人小组,就结构化知识展开口头交流并完成事先下发的活动页中的表格内容(同黑板内容)填写任务。文秋芳(2016)将教学目标分为交际目标(能完成何种交际任务)和语言目标(需要掌握哪些单词、短语或语法知识),并指出语言目标一定要能为交际目标服务。在以结构化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中,学习者利用相关的语言就主题下的结构化知识展开表达,完成相关交际任务,就完成了设定的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填表过程中,学生要先填写事实信息,然后归类或概括以生成上层结构或概念,最后再连接到问题和对策两大分支;教师要强调表格中问题与对策的一一对应,以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随机选择两组的活动成果,用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一起完善黑板上的表格内容。

除了围绕正文设计活动以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文后练习强化学生对结构化知识的学习。

4. 聚焦结构分支的表达,促进结构和语言的紧密结合

在系统建构结构化知识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小组活动,聚焦结构化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训练,在本单元中即为强化学生使用结构化知识就濒危动物的问题和措施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分解、聚焦和综合三个阶段完成:(1)分解并聚焦对问题的表达;(2)分解并聚焦对措施的表达;(3)分解并聚焦对措施中使用动词不定式表目的状语的表达,强化行动及其目的的表达;(4)设计一个综合以上语言项目的口语活动,并呼应下一步骤的迁移任务。

5. 从阅读到写作,综合并迁移结构化知识

英语教学的过程是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综合和迁移任务可以视情况分两步走。

(1)引入课外阅读材料,补充结构化知识

教师要根据先前对结构化知识的分析,针对教材结构化知识的薄弱或缺失之处补充阅读材料。在综合运用和迁移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含有相同结构化知识的同主题或类似主题的课外文本,设计各种活动检查他们对结构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借此引导其丰富、巩固、内化并迁移结构化知识。

(2)以写促读,迁移结构化知识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单元后的综合练习,以写促读,通过知识迁移检查并增强学生对结构化知识的掌握。本单元最后一课的练习中设计有撰写海报和写倡议信的活动。海报的内容通常是向特定区域的人群叙述问题,并提供会面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吸引感兴趣人士一起商讨。而写倡议书信则在海报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难度:不仅包括问题描述,还会提供解决措施,通常以号召大家一起行动结束。因此,这两种写作形式都能有效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和迁移本单元的结构化知识以及相关的内容和语言。

以结构化知识为教学主线的单元整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好的结构化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本、勾勒信息结构、明晰主次信息和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并展开有广度、有深度、有准度的文本探究。教师将其用于单元整体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应是自己的结构化知识的提供者和建构者,而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目前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主宰知识的梳理、归纳和获得的现象,如教师会用PPT直接呈现语篇结构的可视化形式。结构化知识是实践性知识,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方有可能让其成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一部分。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学生建構知识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自行完成结构化知识的信息梳理、特征识别、类型归属、结构建构等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建构性

皮亚杰认为,主体的认知结构是同化(将新信息整合到已有认知图式中)和顺应(为适应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将原有图式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图式)两种技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发展(转引自殷常鸿等,2019)。因此,知识的获得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以结构化知识为教学主线的单元教学,教师在单元的导入阶段应充分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目标结构化知识,然后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要以结构化知识为主线进行新旧知识的整合、融合和综合,扩充并深化学生对结构化知识的理解。整个过程就是同化和顺应相互交织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生发和建构的过程。

3.思维性

学生在英语课中习得的结构化知识也很容易迁移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帮助他们快速梳理和把握信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锻炼思维能力。本单元的结构化知识是问题解决型结构模型在濒危动物保护话题上的一个具体示例。问题解决型结构可以应用于学科领域观点的整理(Jonassen et al., 1993)。本单元的结构化知识教学引导学生从主体、客体、途径、手段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并从时间的紧迫性评估方法的优先程度,通过使用不同的情态动词表达对采取措施的意愿程度,通过助动词预判措施的可能效果,从而评估和反思措施的合理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周密性。整个学习过程是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的恰如其分的锻炼,而这正是课标对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求。同时,习得结构化知识及其表达有利于学生就问题解决类话题进行有理和有“节”的表达。

4.准确性

好的结构主次分明、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模式匹配和迁移,而“迁移才是深度学习的高级阶段”(殷常鸿等,2019)。教师引导学生提炼的结构化知识要有系统性、普适性,要映射单元的大部分内容。不准确、不匹配的结构化知识会拉长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导致单元整体教学偏离重难点,师生不能有效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小结

将结构化知识作为主线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是一次新的教学尝试。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和丰富教学中的结构化知识,熟悉结构化知识的主要表征手段,并积极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Jonassen, D., Beissner, K. & Yacci, M. 1993. Structural Knowledge: Techniques for Representing, Conveying, and Acquiring Structural Knowledge[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Perkins, D. 2009. Making Learning Whole: How Seven Principles of Teaching Can Transform Education[M].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宝荣. 2020.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 英语学习, (3): 41—45

齐地尔. 2019. 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9): 32—37

王昊, 任佳, 刘永兵. 2020. 是“以语言形式为纲”还是“语意和形式兼顾”?——中学英语教材的语法教学活动例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4): 14—19

文秋芳. 2016. “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 外语界, (5): 37—43

殷常鸿, 张义兵, 高伟, 等. 2019. “皮亚杰—比格斯”深度学习评价模型构建[J]. 电化教育研究, (7): 13—20

殷云菲. 2018. 初中英语听说课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 49—53

张秋会, 王蔷. 2016. 浅谈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11): 11—16

周园. 2020. 主题意义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10): 15—20

猜你喜欢

单元整合单元整体教学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论《日出》的结构
促“合”融“通”,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