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观察

2021-08-31黄丽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1期
关键词:医率认知率致残率

黄丽君

(铁岭市银州区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急性脑血栓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急性脑血栓的发生和年龄、高血压、肥胖等因素相关,急性脑血栓的发生和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急性脑血栓可严重损伤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早期急性脑血栓患者症状轻微或者无症状,一般需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需要及时实施治疗以改善预后。病情恢复稳定后,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十分重要[1-2]。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脑血栓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本研究探讨了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随机分为基础护理干预组以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每组50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44~75岁,平均(57.62±2.56)岁;患者体质量41~81 kg,平均(62.41±2.35)kg;发病到治疗实施时间2~7 h,平均(4.45±1.02)h;患者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肥胖症12例、合并骨质疏松6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慢性肺炎患者4例;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22例、中专以及高中10例、大专和本科8例。基础护理干预组中,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45~77岁,平均(57.64±2.43)岁;患者体质量41~82 kg,平均(62.57±2.38)kg;发病到治疗实施时间2~7 h,平均(4.48±1.21)h;患者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肥胖症12例、合并骨质疏松6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慢性肺炎患者5例;文化程度小学11例、初中22例、中专以及高中9例、大专和本科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①经CT等检测确诊急性脑血栓。②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基础护理干预组急性脑血栓患者予以常规流程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急性脑血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①心理康复护理。急性脑血栓患者入院后为急性脑血栓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详细的病情介绍,以及介绍医院环境、主要医护人员资历等情况,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依从性。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等进行护理,对存在焦虑、恐惧和悲观情绪的患者,需要采取亲切态度,给予患者鼓励和关心、安慰,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应对急性脑血栓患者介绍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等,消除急性脑血栓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随时关注急性脑血栓患者情绪变化,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②康复知识教育:为急性脑血栓患者宣讲康复的相关方法,促使患者建立正确认知,促使其建立治疗信心。强调个人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事项的认知以及依从性。③语言功能护理:部分急性脑血栓患者发病后出现失语症状,需要对患者进行听力刺激,给予患者发音训练和口型训练,并训练其看读写说的能力,对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在患者恢复语言功能之后,指导其多和他人进行语言交流,以进一步强化语言功能。④患肢运动训练。在卧床期间,指导患者患肢选择肢体功能位,及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在肢体功能逐渐增强之后,可通过健侧肢体带动患肢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避免肢体功能退化。给予患者按摩大小关节,并定期进行体位变换,预防肌肉萎缩和压疮的发生。另外进行肩关节旋转和外伸、收缩等运动,并伸展肘关节、指关节和手腕。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循序渐进,逐渐延长行走时间。⑤饮食康复护理。给予患者少油、低糖、低盐、高蛋白等食物,并补充维生素。⑥环境干预:督促卫生人员定时清洁病室卫生,每日定时通风,控制适宜温湿度,保持室内安静。⑦生活能力护理。鼓励患者进行自行穿衣、进食等,以锻炼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3-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性脑血栓发病机制认知率(患者对发病机制的了解程度)、用药认知率、康复锻炼方法认知率、饮食遵医率、早期活动遵医率;急性脑血栓知识的认知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分、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水平、全血比黏度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致残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4.0软件处理急性脑血栓患者组内和组间比较的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脑血栓发病机制认知率、用药认知率、康复锻炼方法认知率、饮食遵医率、早期活动遵医率比较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的急性脑血栓发病机制认知率、用药认知率、康复锻炼方法认知率、饮食遵医率、早期活动遵医率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的急性脑血栓发病机制认知率、用药认知率、康复锻炼方法认知率、饮食遵医率、早期活动遵医率。其中,基础护理干预组的急性脑血栓发病机制认知率74.00%、用药认知率76.00%、康复锻炼方法认知率72.00%、饮食遵医率80.00%、早期活动遵医率74.00%。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的急性脑血栓发病机制认知率100.00%、用药认知率100.00%、康复锻炼方法认知率98.00%、饮食遵医率96.00%、早期活动遵医率100.00%。

2.2 两组神经功能NHISS评分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水平、全血比黏度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NHISS评分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水平、全血比黏度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NHISS评分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水平、全血比黏度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水平、全血比黏度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水平、全血比黏度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3 两组急性脑血栓知识的认知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急性脑血栓知识的认知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其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急性脑血栓知识的认知程度(95.21±3.21)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分(87.41±3.21)分、住院时间(10.45±1.41)d。基础护理干预组急性脑血栓知识的认知程度(85.56±3.01)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分(75.21±3.01)分、住院时间(12.45±1.67)d。

2.4 两组致残率比较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致残率低于基础护理干预组,P<0.05。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致残率4.00%,而基础护理干预组致残率24.00%。

3 讨论

急性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因对急性脑血栓不了解,在病情稳定后容易因对自身的康复无自信而出现焦虑、悲观等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抗拒康复治疗的情况[5-6]。随着社会型医疗模式的发展,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患者本身对护理工作的认知也不断发生变化,其对于早期康复护理有强烈的需求,提示在急性脑血栓的稳定期护理工作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重要环节[7-8]。尤其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而言,通过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促使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通过早期肢体运动康复护理、语言功能康复护理、饮食护理和生活能力护理,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语言、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急性脑血栓发病机制认知率、用药认知率、康复锻炼方法认知率、饮食遵医率、早期活动遵医率、神经功能NHISS评分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水平、全血比黏度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急性脑血栓知识的认知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分、住院时间、致残率对比基础护理干预组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其应用可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疾病和手术认知程度,并提高患者对各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机体痛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猜你喜欢

医率认知率致残率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研究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提升作用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随访管理对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专案对癌痛患者爆发痛控制的影响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人文关怀对提高急诊胸痛患者遵医率的实践与实效
白内障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模式分析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