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2021-08-31陈伟良孙俊峰

武警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羟乙用药量失血性

陈伟良,张 艳,赵 赤,孙俊峰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较为高发的危重急症,液体复苏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1]。临床常用5%人血白蛋白为主进行抢救,人血白蛋白为天然胶体,在补充血容量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但由于其来源的局限性及价格等原因,使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2]。本研究通过对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与人血白蛋白补充血容量的方法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使用羟乙基淀粉补充血容量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03至2019-09我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80例,排除使用胶体液的使用禁忌证。随机分为试验组(L)和对照组(C),其中试验组(L)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7~71岁,平均(44士27)岁;对照组(C)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士26)岁。两组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建立静脉通道并快速补液处理,同时建立血液动力学和动脉压监测系统,试验组持续2 h输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速度15 ml/min,给药总量20 ml/kg;对照组持续2 h输入人血白蛋白溶液,速度2 ml/min,给药总量<700 ml。当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接近正常时,合理调整液体及补液速度使其能维持稳定。

1.3 监测指标 监测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OP)、乳酸浓度(Lac)。分析患者组织氧合,血流动力学情况,计算用药量及用药费用。

2 结 果

2.1 监测参数比较 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2 h两组患者心率(HR)明显下降,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OP)均明显升高;乳酸浓度(La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以上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发生1例过敏性休克(表1)。

表1 两组失血性休克患者各个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实验室参数比较

2.2 治疗费用比较 试验组平均用药量(735±565)ml、用药费用(210±130)元,对照组平均用药量(925±200)ml、用药费用(760±120)元 ,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失血性休克是指创伤及其他意外事件导致的大量血液丢失,并超过机体自身代偿能力而出现的微循环障碍[3],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急危重症。大量失血引发体循环功能紊乱,极易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或死亡[4]。文献[5]表明早期、快速、及时进行液体复苏,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保持血压正常,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患者状态,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6]。人血白蛋白一度作为第一线扩容药被广泛应用,但近年来,除血源紧张的因素外,输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包括传播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以及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等,均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危险。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脓毒症时)的情况下,还会渗透至组织间隙进而加重组织水肿[7]。羟乙基淀粉属于一类多种不同大小分子量组成的混合物,具有高分子溶质,不易从毛细血管中渗出,在人体血管中的停留时间比较长,同时羟乙基淀粉能够显著提升胶体渗透压,帮助组织液回到血管中,发挥良好的扩容效果[8,9]。

本研究分别给予两组患者羟乙基淀粉与人血白蛋白治疗,结果显示,用药后30 min、1 h、2 h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OP)、乳酸浓度(Lac)各项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在用药量与用药费用上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抗休克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羟乙基淀粉组用药量及费用上均有明显优势,在减少医疗成本及药物经济学上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羟乙用药量失血性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